关于民办高校“高数”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5-02 08:11:49

关于民办高校“高数”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分析高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出针对这些情况所采取的三方面措施。学生方面,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处理上,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与对话式的教学,并对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数;课堂教学

高等数学是工科学生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民办院校三表的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如果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住四十五分钟提高课堂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认识高数课程的重要性。高数是概率论,复变函数,大学物理,数字电路,信号控制等课程的必备知识。要想在大学这四年中学有所成,高数这门课程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数学史知识的渗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高数在创立之初,有些概念还不是很严密,牛顿在推导的过程之中,把无穷小量既当成“0”,又让其不等于“0”,遭到了哲学家的耻笑。类似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克服初学高数的恐惧心理,同时认识到知识的发展是螺旋式。

3.与专业课紧密结合。民办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核心,因此在教学中与专业课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中之中,比如求极限,求导数,求微分,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等。

二、教材处理,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1.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是对民办院教学的原则,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中心,过多强调逻辑的严密,教学中容易将学生引入歧途。比如在介绍极限的数学符号语言时,学生就很难把握既可以任意变动,又相对固定的二重性,讲完之后,反而对什么是极限产生了困惑。

2.语言形象直观,适度放弃严密性。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对单连通区域,复连通区域,按照定义学生不好理解,但要是说形象地描述为“无洞”“有洞”学生很容易接受。

3.化繁为简,几何直观辅助理解。比如说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正常是构造满足罗尔定理的函数,但学生不易直接想到。利用几何上的一个图形变换,这两个定理一个特殊与一个一般关系暴露出来,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启发式与对话式的教学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传统教学观中,教师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的主体。如何与学生就学习达成平等的对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上,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他们的需要,从而因材施教;在课后,教师应该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人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与及时反馈。

2.如何对话。“不愤不起,不扉不发” 作为对话理论的奠基人,巴赫金强调“思想只有同他人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亦即才能形成、发展、寻找和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置几个看似非常简单,但是极易出错的问题”学生往往掉入错误之中,而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在这时我再引入所讲的内容,学生这时就会带着置疑的态度去听课,比如,在学习级数知识时,学生认为无穷级数是不会收敛,特别是正项级数,越加越多,肯定是无限增大了,还举出一些例子来支持自己的想法,借机引出无穷级数收敛的定义,以及正项级数收敛的判别法,学生会在原来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听课中有时知识会出现断档,我就会在讲课过程中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有的学生又会因此很自卑,不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我就利用课间或课后与其单独沟通。

3.如何让学生主动说话,学生对数学本身就有畏难的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设置问题时,往往放低门槛,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弄清楚谁对谁错,错的原因是什么,有时让学生上黑板去演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在提高数学素质的同时,培养全面的素质。有时会有选择的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特别是找一些难度稍低的考研题,让学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同时树立更长远的学习目标。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教好这些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负责,对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励他们的父母负责。教师才能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将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B・A・苏霍姆林斯基.走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巴赫金. 对话理论及其他(法)托多罗夫[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4]韩龙淑. 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M].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5]黄淑芬. 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编辑/刘佳)

上一篇:故意伤害案件的跟踪调查分析 下一篇:论一事不再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