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会颠覆电影业吗?

时间:2022-05-02 01:56:59

BAT会颠覆电影业吗?

“未来内容产业将给BAT打工!”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这句话引发一片热议。电影产业会不会被互联网大佬BAT颠覆,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张昭(乐视影业CEO):

传统电影的商业模式已落后了,未来电影公司的机会是基于IP的用户运营模式。具体来说,电影公司的着眼点首先考虑的是用户,而不是以前的导演、艺术家。用户喜欢看什么,喜欢谁来导、谁来演,你就提供这样的需求。未来的电影市场的战场是互联网,这也是中国电影能抵抗好莱坞的关键所在。

WTO规定中国电影的进口配额最终一定要放开,现在是广电总局设了一道门,不让好莱坞电影全进来。但一旦门打开了,中国电影怎么跟好莱坞竞争。好莱坞有全世界顶级的技术、顶级的内容团队,代表着传统电影模式的最高水准,中国电影有什么?中国电影未来的打法是不跟好莱坞硬碰硬,而是开辟新的战场――互联网。电影公司要进行互联网改造,以用户为中心。好莱坞进行互联网改造可能相对更困难,因为船大难掉头。此外,美国的互联网市场也没有中国大。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总裁):

现在看电影的主力是80后、9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代表着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当互联网介入电影制作和拍摄,就意味着传统的电影生产模式将会被迅速瓦解。我们这批70后、60后不了解年轻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还按电影教科书上的方式拍电影,那肯定会被淘汰。

@刘春宁(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

阿里巴巴创新在全球推出了娱乐宝的产品,这款产品是互联网娱乐和互联网金融完美结合,过去大家投资电影B2B模式,需要投资商、投资人、银行。今天我们产业发展仍然需要,但是娱乐宝的诞生让所有影迷粉丝们,所有对电影产业感兴趣的人,能通过他们的方式投资好的影视作品,C2B模式是未来电影发展行业有利的推动者。

过去电影可能只是说进电影院线,只是卖版权,我们认为随着互联网娱乐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刻融合,电影的商业模式未来会更多元化,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有院线票房,有网络院线和网络游戏,还会有相关的衍生品、电子商务销售,甚至生活方式的产生。

我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的电影院、银幕数、观影人次都在快速增加。此外,我们跟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就是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国有13亿人口,有近10亿部智能手机,5亿平板电脑,还有5亿家庭电视屏幕,这些屏幕未来都将是我们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孙忠怀(腾讯公司副总裁兼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

于冬说未来电影公司要为BAT打工。这个我是特别怕的,尤其害怕好朋友捧杀我们。我觉得电影制片公司是虎,腾讯是帮你们来添上翅膀,这也是我的初衷。假如我们没有为产业增添价值,而仅仅只有攻击性,那腾讯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帮助。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我预言:未来内容产业将给BAT打工!我觉得今后中国的“公司”可能最后变成三大公司,就是BAT的三大电影集团。内容是一个创意产业,需要更多的人才创意,但是要形成规模化、平台化的产品线。BAT已经给我们确定了平台受众――我们叫“观众”,他们叫“用户”,如果把两个打通,BAT已经是未来最终的归属。我们现在仅存的优势是什么?就是现在要迅速把规模做上去,没有规模的电影公司是没有未来的,独立制片最终都会归属到BAT去,因为他们是用颠覆式的方式在梳理整个产业。下一步是内容产业的重组。现在这个产业是真正的机会到来了,未来的十年是互联网引领产业革命的十年。

@中国证券报:

首先,从整体市场容量来看,每一年市场上能拍的片子有限,BAT都来投资拍电影,显然就挤压了传统电影企业拍片空间。而BAT不缺钱,用钱砸出多部电影很轻松。上市的影视公司每年投拍的电影也没超过10部,何况众多经常为钱发愁的中小电影公司。“马太效应”会让更多中小电影公司出局。

其次,从电影生产方式来看,传统电影从剧本、拍摄和制片都是遵循一百多年来电影生产的流程,需要有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明星演员。但互联网时代下,有些工种已不需要,比如名导演、明星等。

第三,从电影的商业模式来看,传统电影靠院线票房收回成本和取得盈利。但BAT未来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网络院线,让人们在客厅付费看电影。4K电视和高品质的音响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电影院里的视听感受,而且30元包月看电影也比电影院便宜很多。腾讯副总裁孙忠怀表示,如果发展1亿在线付费电影用户,那在线电影市场的规模就能达到百亿元以上。电影院本来就面临上座率不高、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升、毛利率低等难题,捉襟见肘的资金难以抗衡BAT的客厅布局。

上一篇:吃了杂粮血糖为何降不下来 下一篇:莫用“别人家的孩子”否定自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