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01 11:37:04

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介绍汉中市蚕业历史与现状,指出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蚕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汉中市蚕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业;历史;现状;问题;对策;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21-02

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汉中蚕业的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随着汉中市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三市目标和着眼 “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发展战略,及汉中市把蚕桑产业作为“七个特”的重点发展产业规划,为汉中蚕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只有发挥产业优势,发展多元化蚕桑,才能使汉中蚕业破茧而出,成为汉中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

1 汉中市蚕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栽桑养蚕技术便传到汉水流域。唐宋时期汉中桑蚕业已具规模。乾隆至光绪年间,汉中的桑蚕业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清末民初,由于军阀混战,桑蚕业衰落。据1949年统计,全市桑园仅26.67万hm2,蚕茧产量9.7 t;1966年桑园3 566.85万hm2,蚕茧产量320 t;1995年桑园增加至6 807.01万hm2,蚕茧产量2 201 t;2007年达到高峰,全市的桑园面积达到13 480.01万hm2,饲养蚕种10.83万盒,蚕茧产量达4 204.24 t。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2013年桑园面积下降至9 386.67万hm2,饲养蚕种2.43万盒,蚕茧产量1 001.79 t。2005―2013年汉中市蚕桑生产增减情况见图1。

汉中市现有缫丝企业4家。其中南郑县同利源茧丝绸有限公司有180 t白厂丝生产线和100 t双宫丝生产线全套设备,公司满负荷生产,年可加工干茧900 t,而汉中全市年生产干茧仅200 t,原料茧供应缺口很大,缫丝企业只能大量从外省购进。

2 汉中市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比较收益下降

蚕茧生产与蔬菜、茶叶、柑橘经济作物生产相比,效益太低。以2013年666.67 hm2丰产园的投入产出为例:设施蔬菜、茶叶、柑橘人工工资按100元计,蚕桑人工工资按80元计。蚕桑生产除去生产成本利润仅120元。养蚕成本高、收益低,严重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致使汉中市投产桑园面积大幅减少,养蚕数量急剧下降,弃桑毁桑时有发生。设施蔬菜、茶叶、蚕茧、柑橘效益对比见表1。

2.2 收入结构单一

目前汉中市蚕业收入主要是:蚕农栽桑养蚕卖茧;缫丝厂卖厂丝和蚕蛹。整个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和副产物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生产链短,造成大量浪费,产业综合效益不高。

2.3 蚕药影响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倍受重视。蚕桑生产中使用的蚕药以甲醛制剂和氯制剂为主,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许多蚕农因担心蚕药对人身体产生危害而放弃养蚕。

2.4 技术难以落实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家中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据2013年汉中市养蚕户情况调查,养蚕人员按性别统计:男性占72.73%,女性占27.27%;按年龄统计:45岁以上占65.15%,其中60岁以上占10.61%;按文化程度统计:小学占9.09%、初中占60.61%、高中占27.27%。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和文化程度低,造成先进技术难以落实。

3 蚕业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发展基金

建立蚕桑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基金由政府、茧丝绸公司、蚕农合作社、蚕农共同筹措。建立风险基金专用账户,由银行代管,使用时由公司负责人、各合作社负责人和蚕农代表共同提出书面申请,最后由地方政府负责人审批,专款专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蚕农利益,增强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

3.2 提高桑园收益

选择适宜的间套模式。如桑―药间套模式。据调查,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青史村利用桑园套种元胡,栽桑树1.5万株/hm2,年养蚕52.5张/hm2。除养蚕收入外,桑园还可收获元胡5 625 kg/hm2,增加收入50 625元/hm2。提高了桑园收益,稳定了桑园面积,增加了蚕农收入。

3.3 循环开发利用

桑果成熟恰是水果淡季,能增加淡季鲜果,还可以提取色素;桑籽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含油量在25%~32%,油脂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有良好降脂功能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桑椹可作为生物类黄酮提取原料,市场供不应求,桑籽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前景广阔;桑叶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汉中市已有成熟的桑叶炒青茶生产技术,且生产的桑叶炒青茶在色泽、匀净度、香气、滋味、汤底等均达到优质茶标准,将桑茶与汉中市茶文化有效结合后向社会推介,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桑、蚕及其产业;桑枝和蚕沙栽培黑木耳效益较高,成龄桑园产干桑条18 t/hm2,可以生产黑木耳菌棒1.5万袋/hm2,产干木耳2 250~2 700 kg/hm2,可以增加净收入6.3万元/hm2 [2];此外,桑枝还可用来造纸,既增加收入,又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蚕蛹食用营养丰富,从蚕蛹中提取甲壳素、丝素等产品深度开发可进一步提高蚕蛹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3.4 转变传统观念

突破传统的以蚕茧、生丝生产为主的桑蚕业,进而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优势,以达到持续发展、富国裕民的目的。利用桑树吸收空气中污染物能力强和桑树枝条易于造型的特点,栽植观赏型桑树,既能改善空气质量,又有观赏价值,桑叶还可用来养蚕。桑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植,如龙桑、垂桑,姿态特殊,可作为观赏树种。

3.5 发展生态桑栽培

汉中市矿产蕴藏丰富,矿区、矿点及矿化点遍布全市11个县区,多达700余处。矿山开采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恶化了汉中市的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也对汉中市气候、水质、土壤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桑树生命力极其旺盛,耐瘠薄、干旱、盐碱,在沙土、黏土均可栽植,极耐砍伐,萌蘖力、发条力均强,对高温和低温的抗性强,根系发达,栽培管理简单,少有病虫害发生。根系网络具贮水功能,有极强的遏制风沙、保持水土能力。其地下根系分布的面积常为树冠投影面积的4~5倍,有的甚至高达7~8倍,根系在地下所占的空间超过地上部分。桑树在防沙、治沙、节水、固土、保土等生态功能优越于其他树种[3]。可作为汉中市行道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矿场复耕、生态环境建设、石漠化和矿山修复区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首选树种栽植。能为减少汉中市水土流失、采矿后土地荒芜,减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及改变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3.6 建设生态园区

加强蚕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园区。利用油菜花节、樱花节、樱桃节、柑橘节等旅游节,使更多的游客走进生态园,采叶喂蚕,摘桑果,吃蚕家饭、看蚕桑景、品桑叶茶、读蚕桑诗等,享受生活,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既可相应地减轻蚕农的劳动强度,增加当地收入,又可营造蚕桑之乡的文化氛围[4]。

3.7 提高生产效率

改变经营模式,建立以蚕桑产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和互助组,改变过去养蚕户多而生产规模小,蚕茧生产中副产物分散,不利于开发利用等情况,改为大力培育强村大户,通过扩大规模、轻简化生产,达到节本、提质、增效的目的。创新技术,研发新型省力蚕具、桑园机械和生产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甲醛制剂、氯制剂在蚕桑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研制无公害蚕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蚕药对人体的危害。

4 结语

发展多元化蚕桑,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蚕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蚕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蚕业,用现代职业农民推进蚕业,用生态发展引领蚕业。不仅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使蚕农在蚕茧价格大幅度波动时能获得较稳定的收入,减少污染和浪费;而且缫丝企业可通过副产品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生态桑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同时也保证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使蚕桑产业破茧而出,成为汉中市最具特色的产业。

5 参考文献

[1] 束秀玉.蚕桑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初探[J].广西蚕业,2008,45(3):87-89.

[2] 刘小琴,练长春,黄卫华,等.桑枝高产栽培黑木耳技术[J].食用菌,2009(5):61.

[3] 戴玉伟,朱弘,杜宏志,等.论桑树资源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J].防护林科技,2009(1):78-80.

[4] 黄辉,张凤文,吴强,等.汉中市蚕桑产业的现状与对策[J].北方蚕业,2012(3):43-51.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思考 下一篇:浅谈商业银行授信申报信息真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