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的改革

时间:2022-05-01 11:03:04

探析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的改革

【摘 要】本文以当前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普遍涉及到的少课时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以及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针对少课时教学特点进行物理课程改革在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少课时;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改革

从职业学校机械、计算机、电子以及医药等理工类学科角度来说,职业学校所开设的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强化这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从职业学校非理工科类角度来说,职业学校所开设物理课程的目的则在于为学生迎接社会挑战打好基础。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在物理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始呈现出这样一种问题:物理课程专业难度与物理课程开设课时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反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根本无法就各个物理专业知识点进行讲授与梳理。有相关调差研究数据显示:以职业学校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整套物理教材的教学至少需要180节左右的课时才能完成。而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所开设的物理课程仅为80节左右。教学质量引人堪忧。据此,如何充分把握少课时背景下的教学特点,对职业学校物理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已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

职业学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各专业领域高针对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摇篮,需要特别关注到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制定工作。其职业特性决定了职业学校所选取的教育教材教学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各种理论知识的讲授范围之内,它更多的需要体现出各章节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性与应用性。就职业学校物理课程的教材内容而言,物理教材内容的制定需要根据各个专业对于物理知识需求程度的不同来制定。对于理工类专业学生而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辅助学科,在教材内容的制定与选取中需要充分体现各个关键知识与本专业知识之间的连接,并以一定的发散性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对非理工类专业学生而言,物理课程教材的选取需要以基本物理知识构成为目的,在内容的选取上不宜过于专业,各章节中重复性的内容可以归纳到一节或几节课时集中讲解,尽量在少课时环境下圆满完成物理课程的教授任务。

二、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构建主义理论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共同推动着物理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充分遵循了当前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所面临的少课时问题,是我们改革工作的重点与中心。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作为自我思维意识的构建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职业学校物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各种信息知识的收集主体。作为职业学校物理教师的我们需要摆正自身位置,以学生个体性的知识接受方式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与指导。与此同时,积极引入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方式,通过对班内学生基本等级的划分制定差异性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以此确保各等级学生均能够在少课时背景下将自身对于物理课程的吸收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2.职业学校的物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类学科,需要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物理教师在教授各章节关键知识点或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以简单化、生活化的实践性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索与研究真实性任务的过程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缩短这部分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上的完成周期。

三、少课时背景下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正如上文所述,职业学校物理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其在少课时背景下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以计算机为信息交流平台,构建了包括人机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师生交互在内的三种教学模式,创新了互动性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一方面,物理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将各种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的网络教学课件储存在计算机系统当中,在原本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课堂中以视频、图像的形式进行知识讲授,以此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加深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另一方面,计算机也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学生与老师能够以各种信息沟通媒介为载体,在课后时间就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这种将物理课程学习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的教学模式,极大的缓解了物理课程教学任务与少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值得我们借鉴与采纳。

四、结束语

职业学校物理课程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它对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缓解了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安排上的矛盾。与此同时,它还充分调动起职业学校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着极为深远的研究与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建良.高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尤新年.浅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的改革与优化. [J].内江科技.2010.(31)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校)

上一篇:纵向单项技能课型在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的... 下一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烹饪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