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成长课堂

时间:2022-05-01 10:27:40

哈佛成长课堂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为了研究父母的教育对人一生造成的影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挑了50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同时挑选了50名犯罪分子,都是些犯下了累累罪行的囚徒。他分别去函,想了解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很快,处于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两种人都给他回信了,他对其中两封信的印象最深。一封是白宫某著名人士的,一封是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的。他们谈的是一件相同的小事:小时妈妈分苹果。

那位犯人的信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一天,妈妈拿了几个苹果,它们红通通的,个头并不均匀。我一眼就喜欢上其中又红又大的那个苹果,很想得到它。苹果被妈妈放在桌上,她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正要说想要那个最红最大的,弟弟抢在我前面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妈妈听了,瞪着弟弟训斥道:“好孩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

我听了心里一动,改口说:“妈妈,把最小的那个给我吧,给弟弟那个大的吧。”

听了这话,妈妈很高兴,她亲吻了一下我的脸蛋,直夸我又乖又懂事,作为奖励,她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了我。我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以后我就会撒谎了。接着,我又学会打、偷、抢,我不择手段地去获得想要的东西,因此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如今我锒铛入狱。

我现在是在监狱里写信给你,想起母亲的影响,最难忘的就是这个妈妈分苹果的故事。

那位白宫的著名人士的信是这样: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了些苹果,它们红通通的,个头大小不一。

我和弟弟们都想要得到那个最大的,妈妈手里拿着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她告诉我们:“这是最大最好吃的苹果,人人都想要。好的,现在我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地划分成三份,你们三个各分一块,你们去修剪草地,看谁的活干得又快又好,这个苹果就属于谁。”

我们兄弟三人比赛修剪草地,我想要那个最好的苹果,于是全力以赴去干,争取干得比弟弟们好,后来,我赢得那个最好的苹果。

母亲让我知道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力争上游。因此我很感谢母亲,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就是母亲,你可以教他第一次撒谎,也可以把他教育成诚实的、永远力争上游的人。

第一个母亲也许认为自己是在努力建立起互相礼让的兄弟之情,但是却造成了这样的恶果:让纯真的孩子通过说谎得到的奖励而洋洋自得,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日后扭曲的人生道路。

而第二个母亲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世上的一切,说谎和其他所有的小伎俩都没有用,这样做替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人生没有乞丐

玛利亚从南站送完朋友回来,给凯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下着小雨的中午,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在桥头站,上来了一对残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个盲人,而他不到十岁的儿子呢,则只剩下一只眼睛略微能看到东西。父亲在小男孩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继续缓缓往前开时,小男孩开口了:“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汤姆,下面我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接着,小男孩用电子琴自弹自唱起来,电子琴音质很一般,但孩子的歌声却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开始“行乞”。但他手里既没有托着盘子,也没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走到你身边,叫一声“先生”或“小姐”,然后默默地站在那儿。乘客们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一个人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扭头看车窗外……

当小男孩小手空空走到车厢尾时,玛利亚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尖声大嚷起来:“真不知怎么搞的,纽约的乞丐这么多,连车上都有?”

这一下,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这对残疾的父子俩身上。没想到,小男孩竟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一字一顿地说:“女士,你说错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卖唱。”

车厢里所有淡漠的目光刹那间都生动起来。有人带头鼓起了掌,然后,是掌声一片。

说到这里时,玛利亚眼里有晶莹的泪花在闪烁,她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却在顽强不屈地承受着生命给予他的考验,我们怎么能说他是乞丐呢?”

玛利亚的叙述,让凯蒂的眼睛也湿润了。不久,凯蒂有事经过广场,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在拉小提琴,她一眼看出,他就是玛利亚提过的那个在车上卖唱的孩子。

怀着完全没有施舍者的心态,凯蒂弯下腰,把微薄的钱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凯蒂相信,同时伴随的,还有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我要最便宜的房间

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可是他却出奇的节俭。这一天,洛克菲勒来到纽约一家旅馆,要求经理把旅馆里最便宜的房间给他住,同时仔细询问各种房间的房租是多少?最便宜的房间在第几层楼?尽管都得到了答复,洛克菲勒还是不放心,再次对经理说:“你们旅馆最便宜的房间就这一间吗?我只一个人,一小间就可以了。”

经理回答:“洛克菲勒先生,你那间确实是最小的房间,也是最便宜的一间。可是,您为什么要住最简陋的房子呢?您儿子可是每次都要最贵的房间啊!”

洛克菲勒回答:“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

放回去,孩子

我11岁的时候,举家前往新罕布什尔湖的岛上别墅度假。那里四面湖水环绕,景色非常美,是绝佳的钓鱼圣地。

我和父亲扛着钓竿,在鲈鱼节开始前的午夜,去过过钓瘾,在我们这儿,只有在鲈鱼节的时候才允许钓鲈鱼。我们坐下后,只见明月当空,波光粼粼,一片银色世界。突然间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拽着鱼竿的那头。父亲吩咐我沉住气。他赞赏地看着我慢慢地把钓线拉回来,那条用尽了力气的鱼被我小心地拖出水面―――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鲈鱼!

父亲擦着了火柴,他看着表说:“10点,再过2小时鲈鱼节才开始。”他看了看鱼,又看看我,“你必须把它放掉,孩子!”

“爸爸!……”刚开始我不理解,接着大声地哭起来。

“这里还有别的鱼嘛……”

“但是没有它那么大。”我继续哭,和父亲争执起来。

月光晶莹,湖面上万籁俱寂,四周再也没有人和船了,似乎还剩一点希望,我不哭了,恳求地看着父亲。

父亲沉默着,他已经很明白地表明,这个决定是不能改变的。没办法,我只好从鲈鱼的嘴上摘下钓钩,慢慢把它放回寂静的湖水里,唿的一声,鱼就消失在水中了。真恼火,我可能再也无法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了。

这是23年前的事了,现在我是纽约市一名小有成就的建筑师。的确,这些年来,我再也没有钓到过23年前那么大的河鲈鱼。那次父亲让我放走的只不过是一条鱼,但是我从此学会了自律。那晚,在父亲的告诫下,我走上了光明磊落的道路,有了这个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处处严于律己。我在建筑设计上从不投机取巧,在同行中颇有口碑,就连亲朋好友把股市内部消息透露给我,胜算有十成的时候,我也会婉言谢绝。诚实是我生活中的信条,也是教育孩子的准则。

“放回去,孩子!”当时听起来冷冰冰的话,现在却温暖地留在我的心里。

荣誉就像玩具

居里夫人(1876―1934)是波兰著名科学家,镭元素就是她发现的。由于居里夫人在化学领域中的杰出贡献,曾经荣获多项奖励,居里夫人并不看重这些荣誉。

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位老朋友登门拜访,一进门看见地板上到处是奖章,非常惊讶。不久之后,英国皇室学会奖给居里夫人一枚金质奖章,这位朋友以为居里夫人会把这枚贵重的奖章珍藏起来,他很想见识一下,就问居里夫人奖章放在什么地方。没料想居里夫人听后指了指坐在地上玩耍的小女儿。客人过去一看,那枚金质奖章正被孩子当做小车轮滚着玩呢。客人吃了一惊。回头问道:

“居里夫人,能够得到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是多高的荣誉啊!怎么可以让小孩子拿来当玩具呢?”

居里夫人笑着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只能拿来玩,绝不能守着它过日子,不然将会一事无成。”

萧伯纳的“老师”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访问苏联时,遇到一位十分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很喜欢这个小姑娘,竟同她在一起玩了许久。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妈妈,你说今天你同世界名人萧伯纳先生在一起玩了!”说完,萧伯纳以为,小姑娘一定会为自己能与一位世界名人在一起玩而惊喜万分。

“您真是萧伯纳伯伯吗?”

“怎么啦,难道我不像?”

“可是,我想不到您竟然会这么骄傲。您回去后,也请转告你的爸爸妈妈,就说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女孩。”

小女孩的话,让萧伯纳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个人,无论取得怎样巨大的成就,都没有理由自夸,不管对任何人,都应平等相待,永远保持谦虚。”事后,萧伯纳感概地说,“这就是那位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也是我的老师,我一生都不会忘了她!”

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古时候,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好后,他放在市场上去展出,并且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不论哪一位观赏者,倘若认为此画有败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当画家来取画时,发现整个画面几乎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沮丧,这次尝试让他备感失望。

他不死心,决定换一种方式再尝试一次。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放在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这一次,画家发现画面又被涂满了标记――几乎每一笔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记号。

“我明白了!”画家不无感慨对朋友们说,“现在我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论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一部分人看来是错误的东西,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则恰恰是正确的。”

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

巴拉昂是法国排名前50位的富翁。他的事业是从推销装饰肖像开始的,后来从事新闻工作,不到十年时间,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媒体大亨。1998年,他在法国的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巴拉昂作出两个惊人决定:其一是向博比尼医院捐献4.6亿法郎,用于对前列腺癌的研究,其二是设立一项100万法郎的奖金,奖给一个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死后,报纸刊登了他的遗嘱。遗嘱写道:“我出生时是穷人,死时拥有亿万资产。我不想把自己致富的秘诀带走。这个秘诀保存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保险箱里。我的秘诀是“穷人最缺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猜中秘诀的人将得到我的祝福,并得到保险箱里的100万法郎。

遗嘱一经宣布,成千上万的答案飞向报纸编辑部。大部分答案说,穷人最缺的是财富,此外还会缺少什么呢?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机会,相当多的人受穷,是因为没有好的致富机会。还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的是手艺,要想致富必须有一技之长,有的人觉得一些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学而不专。有的认为,穷人所缺的是协助,所有政党上台前,都许诺一旦执政将会帮助穷人,可是上台后却很少兑现。除此之外,什么样古怪的答案都有,比如:漂亮的脸蛋啦,皮尔・卡丹服装啦,宽敞的住房啦。

到巴拉昂去世一周年纪念日为止,遗嘱执行人总共收到48561封来信。这天,律师和人打开那只保险箱,发现只有一个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原来,巴拉昂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蒂勒到巴黎领奖的时候,记者问这个只有9岁的小姑娘,为什么她会想到答案是野心?蒂勒说:“我姐姐只要把她11岁男朋友带到我家,总要对我发出警告:‘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所以我想,野心大概能够让人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在报纸上披露后,引起世界范围的争议。相当多的媒体就这一话题进行调查,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和好莱坞电影明星都承认:促使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野心。看来,野心是永恒动力,创造奇迹火种。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乔・吉拉德创下如此惊人的记录:15年的时间共销售130001辆汽车,其中最多的一年卖出1425辆。这一销售记录已经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吉拉德也因此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你想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吗?吉拉德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展销室,说她到这儿随意看看汽车,以便消磨一段时间。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她说自己想买一辆白色福特轿车,也就是她表姐驾驶的那种车,刚才她到对面的福特车行询问,推销员要她一小时后再去,于是她走进我们展销厅随便看看。这位妇女还说今天是她55岁生日,这辆车将是她的生日礼物。

我站起来说道:“夫人,我祝您生日快乐!”然后请她在展销室里随便看看。我走出去向秘书交代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既然您现在有时间,就请您看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它也是你所喜欢的白颜色。”

我们参观汽车的时候,女秘书送进来一束玫瑰花,我拿着花对她说:“尊敬的夫人,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这位夫人感动地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礼物了。我开这旧车到这里来,对面那位福特推销员肯定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所以我刚说要看看车,他就推说有事,要我等他。老实说,我只想买一辆白颜色的轿车,只是因为表姐开的福特车,我才想买一辆福特车。其实,不买福特也行。”

最后,她买了一辆雪佛莱,并一次付清全部车款。其实,我自始至终没有开口劝她放弃福特车,买我们的雪佛莱。她之所以买我们的汽车,只是因为她感到在我们这里受到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摘自中国妇女出版社《哈佛成长课堂》

上一篇:男人最美是坚强 下一篇:爱情秀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