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字源流考及其文化含义

时间:2022-05-01 10:25:53

“璋”字源流考及其文化含义

摘 要:璋是一种古代社会重要的礼器,“璋”字源于“章”,金文中“章”和“璋”通用,文例中分别有人名和玉器两种用法。“章”字有“音十为章”和“辛璧为章”两说。我们认为早期“章”字来源于章璧说;后由于礼乐制度的兴盛,“章”字被赋予了“音十”会意的“章节、规章”这一新义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区别字义,便给“章”字加注形符“玉”,至此“璋”字便仅用于表示玉制礼器和人名,一直沿用至今。

关键词:璋 章 源流 文化

《说文解字》中“璋”字被释作:“剡上为圭,半圭为璋,从玉章声,诸良切。”即璋为古代一种祭祀的礼器,最早见于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殷墟出土多为石璋,后成为贵族墓中重要的玉石礼器。[1]《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以赤璋礼南方”即祭南方之神朱雀。历代文献的记载和近代出土的各类青铜器文例能有力证明“璋”字的本意是指一种玉石质地的祭祀礼器。

以上两说都有其根据,辛璧为章说符合“章”字在青铜器上普遍使用的“玉器”这一义项,音十为章说符合后来汉语中普遍使用的“章节、规章”这一义项。据此对于“璋”的字源我们无法完全根据字形来判断哪一说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章”字的最早用例多为“玉器”之意,因此比较稳妥的假设是,早期“章”字来源于辛璧说,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兴盛,由于语词中“章节”这一语义的需求,便用“音”和“十”会意来赋予“章”字的“章节”这一新的义项,随后“章”字的“章节、规章”这一义项也被普遍使用。但是玉器又是古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器物,所以“章”字作为“玉器”这一义项也同样重要,于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便给“章”字加了一个形符“玉”来加以区别,至此“璋”字便仅用于表示玉制礼器和人名,一直沿用至今。

三、“璋”字的文化含义

根据上文的梳理, 我们确信璋指的是类似半圭形的玉器,后成为了贵族生活中重要的一种礼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明确记载它为六器之一,赤璋用来礼南方。 作为礼器,璋还有不同的规制, “用以吉礼的是‘璋邸射素功’的璋、大璋、中璋、边璋; 用以凶礼的是带‘渠眉’的璋; 用以军礼的是牙璋、大璋、中璋、边璋; 用以宾礼的是有‘’的璋; 用以嘉礼的是 “璋邸射素功”的璋、大璋。” [9] 由此我们看出璋在古人礼祭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收集了关于“璋”字成语: “断璧残璋” 比喻虽然残缺, 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璋特达” “圭璋特达” 比喻人资质优异, 才德出众;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诗经・小雅・斯干》 曰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10] 后以 “弄璋之喜” 指古人把璋给男孩玩, 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与生女称作 “弄瓦” 相对, 这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注释:

[1]李天勇,谢丹:《璋的考辩――兼论三星堆玉器》,四川文物,1992年,第S1期。

[2]杨州:《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章(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

[3]董池:《新金文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4]鞠焕文:《子璋钟释文及定名问题重议》,中国文字研究,2012年,第01期。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版。

[6]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8]庄裕:《“章”不是“立早章”》,咬文嚼字,2009年,第04期。

[9]李天勇,谢丹:《璋的考辩――兼论三星堆玉器》,四川文物,1992年,第S1期。

[10]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上一篇:等离子态和光电反应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中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