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 焦煤汉子的眼光

时间:2022-05-01 10:24:34

从煤炭起家,如今的安泰集团已成了一个企业王国,一个以生产、销售、出口产品为主的集产运销、科工贸为一体,拥有焦化、冶炼、电业、建材、地产物业、生物工程、编织服装七大行业,30多个直属企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今年7月,《福布斯》中文版第三次中国上市公司“最佳”和“最差”老板榜单,共有25位“最佳”老板上榜,安泰集团董事长李安民位列其中,他也是唯一来自钢铁行业的老板。

在山西民营企业家群体中,李安民的创造力和开放精神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企业,围绕一个产业做了20多年,由小到大,发展成一个以煤焦化为主,包罗万象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并能成功上市,李安民被选为这个“最佳”老板是当之无愧的。

山西汉子看准焦煤行业

安泰集团是一个典型的从无到有的家族企业,集团董事长李安民也颇具家族企业家的特征:个子不高,皮肤发黑,一副很朴实的农民形象。

9岁时,李安民离开父母,只身从甘肃天水回到老家山西介休义安村,伺候年过花甲的奶奶。李安民过早地挑起了生活重担,每天起早摸黑,既要上学读书,又要干家务活、干农活、照顾高龄祖母。年龄稍大一点,李安民就从数十里外的樊王沟往村里挑煤挣钱,洒下了无数的汗水。少年时的艰苦生活,超负荷的重压,使李安民长得并不高大,但骨子里却多了一种超人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1983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做了10年生产队会计的李安民,早就看准了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李安民拉上27人,办起了晋中地区第一家私营焦化厂――义安安民焦化厂。李安民拍着胸脯对创业伙伴们说:“办焦化厂,资金我自筹,炒下豆豆大家吃,打了砂锅我一人赔,我就不信不能脱贫致富。”

李安民自筹5000元办焦化厂,最初的炼焦工艺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坑式土法炼焦,技术和设备都非常落后,但因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当时中国短缺经济的需求,很快就积累起资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到1985年,企业的资产就达到了100余万元。

眼光独特的李安民做了几次具有远见的股份制改革。1985年10月,他把本属于自己个人的资产化为股份,拿出30%分拨给职工,企业更名为“义安焦化厂”,至1988年底,固定资产就超过了千万元。1993年,又由185名股东组建了山西安泰国际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股份公司更规范,2000年8月7日,经安泰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将原176位自然人股东所持有的安泰公司股份转让给李安民等9位自然人股东持有。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团”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样,安泰集团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山西省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

“我们山西那个地方就有煤,我们只能从煤炭出发,做着做着就做成了一条产业链。”如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安泰集团董事长的李安民讲创业历程轻描淡写。

不事张扬的李安民,在不声不响中使安泰集团走上了一条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民企发展之路,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称之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向前看和向外看

在《福布斯》的评选中,有“硬”、“软”两个条件,“软”条件为:创新的激情、在产业链中探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的思路和经营得法。李安民在这两点上都做得非常的出色。

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经过大起大落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像安泰集团这样平稳、脚踏实地地稳步发展的企业还不多见,用李安民的话说就是“不怕慢,就怕站”。李安民不仅仅是在企业的产业上有长远的战略,而对企业的未来,他更是站得高、看得远。

当初,李安民在义安率先兴办焦化厂,带动了当地炼焦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使当地的环境污染成为大问题。据了解,仅介休在焦化业鼎盛时期就有150多家焦化厂,由于环境不能达标,所以大多数厂已被关停歇业。在山西搞焦化的企业都清楚,能否有效地治理和消除污染,是决定每一个焦化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李安民是在环保上觉醒最早的,他深知在这上面还有很多大文章可做。

安泰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在经过第一个10年的四次技术改造之后,污染是大大地减少了,但离清洁型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1992年,李安民明确提出安泰公司要实施第二次创业。今天看来,安泰从1993年到2002年的10年,可视为“二次创业”的10年,是产业多元扩张的10年,也是走生态工业发展之路的10年。安泰围绕焦炭产业又进行了两次技术改造,在原“介休一号”炉改造为JKH-89型焦炉的基础上,为彻底告别土法炼焦,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1996年,安泰按照《公司法》对原公司重新规范后,把力量下在围绕治污利废、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由此而进行产业扩张,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性结构。安泰也基本实现了低于国家环保污染指标的目标,使产业发展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

在多年的实践中,安泰集团抓住“三废”综合利用这个关节点建立新产业,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保产业链。一是针对废渣的利用建立了焦化――冶炼――建材,二是针对废气的利用建立了炼焦炼铁――发电――生产产业链,三是实现废水的闭路循环。安泰通过这三条产业链,使废渣、废气、废水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上游产业的废料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无回收变成了有回收,这不仅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三废”的资源化、效益化,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从创业开始,李安民就瞄向了国际市场,通过外贸渠道出口焦炭。1994年,安泰集团获得了进出口自。目前,安泰集团的焦炭主要出口中北美洲、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李安民的开放精神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2007年5月25日,李安民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得到了世界银行主要成员国际金融公司的为期10年、总金额为7000万美元的国际商业贷款。他也很有国际眼光,如今的他正计划运作安泰在海外上市。

李安民“眼光向外”不只体现在生意上,他还先后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送到美国和日本留学,如今三个孩子都学成归来,长子李勇已成为安泰集团总经理,次子李猛负责公司的国际贸易,小女负责公司财务。“三个海归派”进入安泰集团,实现了安泰知识结构和管理的转型,同时李安民也解决了他多年来一直思虑的民企换代问题。

编后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编发李安民这篇稿子的时候,一个朋友在MSN上发来一条信息:“安泰集团的股票又大涨,今天收益不错。”炒股的朋友很了解“安泰集团”这只股票,但不知道他了解不了解李安民。我想告诉他当初正因为李安民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眼光,才有了今天的安泰集团。

中国有句俗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西盛产煤,土生土长在山西的李安民还就看准了煤。这一点对大家应该有所启发。

上一篇:贾樟柯 用电影从商 下一篇:在职业生涯中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