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时间:2022-05-01 10:14:46

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性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加剧,企业在对外销售往往采取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由此导致应收账款风险无法得到及时的控制,导致企业坏账增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应收账款风险的基础上,对于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引言

风险是指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在数量上来衡量通常采用方差和标准差的方式来进行衡量,一般来说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风险指的是风险承受主体可能遭受的损失。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估摸或者获得更多的客户,而采取的销售政策。通过降低价格或者提供更多的信用额度,可以实现更多的销售收入,因此应收账款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也比较常见的流动资产。通过采取应收账款的形式,可以实现的销售目标,但是同样的也会带来很多风险。首先应收账款需要管理,从而产生管理成本,其次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在无法变先前一般是无法使用的,因此存在机会成本,最后一旦遭遇客户破产或者其他意外情况,会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形成坏账。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应收账款长时间内收不回来,就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产无法变现,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应收账款如果在规模上和数量上控制不当,就会产生一些风险,主要的是企业有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容易丧失一些投资机会或者是陷入财务危机,因此总体来看,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应收账款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后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所产生的费用以及损失。

二、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形成的原因

1.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观念

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没有革命的思想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应收账款的形成有着多种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是原因是企业的销售部门常常与财务部门分离,销售部门只为了实现销售目标,而财务部门只依据相关凭证进行做账,很多销售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应收账款的控制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单纯的完成销售目标,这种没有风险控制意识的情况下,应收账款风险自然无法得到及时的控制。很多企业都缺乏风险意识和观念,导致意味的为了追求销售规模,而忽略了风险的控制,一些企业从账面上看,有很多流动资产和销售收入,但是却缺乏现金流,这都是缺乏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结果,因此确立风险防范意识和观念是很重要的。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关于企业员工行为以及资产控制的各项资产。企业内部制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资产的增值与保值,应收账款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实现对应收账款对象、范围以及数额的控制,从而做到应收账款的规模与企业的自身规模相匹配。如果企业内部制度无法使企业内部销售、核算以及生产连接起来,就会导致每个部门都会实现各自的目标而行动,就有可能产生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得到及时控制的情况发生。

3.应收账款的考核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为了单方面的增加销售收入,往往是采取销售与个人业绩相挂钩的绩效政策,因此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或者为了增加个人的收入,一些销售人员往往采取更为优惠的销售政策来提高销售收入。从而造成应收账款的大幅度提高,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力,就很有可能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负担。缺乏针对性的个人负责制,导致应收账款的风险被放大,一旦发生无法控制的情况,就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避免的损失。考核制度在设计上往往缺乏公平性,一些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制度,往往是在内容上看似合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有因为人的不同而又所差别,这直接影响了考核制度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因此注重考核制度执行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4.信用政策不合理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形成的重要制度基础,一个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销售目标来制定信用政策,但是很多企业的信用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缺乏前瞻性与战略性。其制定的信用政策往往无法具体体现企业的现实需要,而且没有考虑到市场因素。更重要的是信用政策制定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信用政策不但要助于实现企业销售目标,更要匹配企业现实的风险承受能力,要预计到一些意外情况,不然信用政策就是不成功的和不合理的。

一些企业在信用政策上,没有根据企业生产销售总体策略开展制定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信用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市场竞争情况,企业具体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企业目标来具体制定信用政策,如果在信用政策上不能体现出企业的具体特点,显然信用政策就是不成功的。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企业的信用政策往往在“度”的把握上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导致信用政策无法去企业具体的能力产生匹配效应,从而出现很多意外风险,无法真正有效地控制。

三、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1.确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领导层应该是应收账款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企业的销售的目标是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而不是形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只是企业实现自身目标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因此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要认识到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

2.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第一是要作好对客户的信誉情况调查,要做到对客户的对外赊销的情况记录,对那些信誉不好的客户,要不赊销或者尽量少赊销。要根据相关资料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客户的信誉度问题,做到防范与未然。第二要制定合理的结算方式,如担保赊销、条件销售、分期付款等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应收账款风险。要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赊销审批制度,根器自身的企业特点,设计出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力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

3.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

为了有效杜绝企业的工作人员为了增强个人业绩而盲目地进行销售,从而增强应收账款的风险,企业必须完善应收账款的工作责任制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工作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到账制度。不能仅仅以销售完成来作为单方面的指标考核,要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作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换岗时,应向部门主管报告清欠工作进展情况,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4.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能接受的风险标准。信用标准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合理确定信用标准,是信用政策的基础。二是要正确确定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提出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以及现金折扣。一般来说,信用条件的确立,依靠信用条件成本与加速收款带来的收益之间进行比较来进行,如果信用条件成本大于加速收款带来的收益,则认为提供现金折扣不合理,如果相反,那么就认为是合理的。三是确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额,恰当的信用额度可以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带来的实际支付能力受损的情况。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账政策,收账政策必须合理,否则企业就为因为而早受不必要的损失。要对欠款企业信誉情况、支付能力情况以及其他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收账政策。

四、结束语

总体来看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家澎.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技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80-181.

[2]王春雷,孟枫平.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技术经济,2007(4):123-126.

上一篇: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下一篇:当前地质勘探单位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及其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