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元化用工

时间:2022-05-01 09:37:51

浅议多元化用工

摘 要:以某物业公司为例,通过对多元化用工的概况进行分析,从完善用人制度、降低人力成本、简化人事管理、满足公司用工需求等多种角度阐述了多元化用工在实践中的意义,并研究了多元化用工形式在实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以期进一步凸显人力资源的价值,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业公司;多元化用工;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34-02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也出现了多元化局面。经济体制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劳动关系也趋向于多元化,非正式就业已经成为多种就业方式的一种,而非正式员工也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非正式员工在国有企业的比例不断攀升,他们在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许多欧盟国家非正式员工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1/4至1/3左右,其中荷兰占37%,英国占 24%,法国占 27%,德国占 31%等等。在一次对广州、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的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调查中显示,广州有接近21%的非正式员工,天津为 14.7%,上海为 14%,成都为 12%,多元化用工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物业公司是最早涉足临时合同制、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等多种用工方式的企业之一,使用非正式员工比例比较大,近年来甚至超过了正式员工,如湖南省某物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有员工1 200余人,其中非正式员工900余人,占总员工人数的75%以上,他们分布在公司物管处、培训学校、幼儿园、食堂、酒店、维修队等下属单位的岗位,为公司5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该公司为例,试图从其发展过程用工形式的变化来探讨多元化用工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多元化用工概况

公司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某建筑工程公司的后勤服务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3年注册为一家三级资质的物业公司,员工人数为380人(全部为正式员工)。随着业务从为总公司所属物业的管理与服务全面向社会拓展,公司所需员工人数逐年增加,陆续对外招聘了大量临时合同制员工,短短5年时间公司实现了快速跨越式发展,到2008年公司升为一级物业管理资质时员工总数达到800人左右,目前人数已增加至1 200余人。

2003—2007年年底,公司原来的正式员工逐年减少,他们分为管理人员、生产工人、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其中管理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各部室工作人员、各物管处主任、物管员、客服人员等,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包括水电维修工、绿化工、司机、保安、保洁员、炊事员、收费员、监控员、保育员、服务员、打字员、收发员等;其他人员包括长期待岗、长期生病、长期有伤、借调、内部退养和自谋职业员工等,用工形式包括全民固定工、全民合同工、集体合同工、混岗集体合同工、城镇临时合同工、合同工等;2002年以后新招大学生属于合同工,全部为管理人员;各物管处及其他下属单位的员工主要是非正式员工。2008年1月1日起,公司将正式员工复杂的用工形式简单化,所有正式工全部改为劳动合同制,非正式员工则呈多元化趋势,用工形式包括临时合同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制、劳务外包制等,大部分是保洁员、保安和炊事员,分布在各物管处及其他下属单位。

公司的发展受益于多元化用工,通过几年的摸索,它给企业带来了增添活力、降低用工成本、保障人才供给、提高整体素质等诸多优势。

二、采用多元化用工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加速后对物业公司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内部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为了顺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采用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以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简化人事管理,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业务和现有人员不匹配条件下的用工需求,解决人员编制束缚与发展的矛盾,突破工资总额管理的限制。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活用工机制,完善用人制度

经过多年的改革,计划经济时代那种“铁饭碗”、“终身制”等传统观念仍在公司存在,员工竞争意识与敬业精神不足,能进不能出的观念难以根本改变,正面解决这些弊端既需要勇气智慧,又耗时费力。采取多元化用工制度,按照业务发展,在已有正式工的基础上,将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劳务公司,使用劳务外包工,如保洁员;在一些可代替性、临时性、辅岗位上安排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如保安,避免了与传统用工制度的正面冲突,既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保障,又通过局部改革、迂回办法激活了用工机制,使得公司的人员安排能够根据用工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完善了公司的用人制度。

2.提高经济效率和工作效益

从公司发展现状来看,单一用工形式当前越来越无法满足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法律法规合理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用工体系,灵活运用多元化用工方式,将部分适合承包的业务包给劳务外包公司,将部分业务使用劳动派遣员工,集中精力搞好管理和拓展新业务,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3.分散用人风险

使用派遣制员工、劳务外包以及非全日制用工是为了解决公司发展条件下的用工问题,在人力资源投资与不固定业务量之间取得最佳的协调,保持公司用工的高度的灵活性,避免背上用人的包袱,减少了大量管理、离职人员劳资纠纷的风险和安全保障风险,拓宽了劳动力资源渠道,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4.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

公司的编制数目是由上级组织按一定规模确定的,由于公司主客观因素以及业务量的增加,目前已经大大地限制了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员需求,采用劳务外包、派遣制、临时合同制等多元用工的途径,能满足编制外用工的特殊需要,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

三、多元化用工形式实行中的主要问题

在实施多元用工形式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司与多元化用工的员工之间、正式工与多元化用工员工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不和谐现象与《劳动合同法》宗旨相背离,妨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在《劳动合同法》相关规范下,梳理多元化用工制度实行中的主要问题与偏差,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为规范、科学地使用多元化用工形式提供借鉴。

上一篇: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 下一篇: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