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01 08:37:24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为学生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重任,探索出好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学知识教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程 工作方法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然成为国家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而小学数学课程的开设则是为学生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数学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数学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成才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实际和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和挖掘教材,掌握教材重难点的设置情况,在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在的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处理教材,把握重难点,做细做实、做深做透,努力创新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就会掌控有度,游刃有余,保证足够的时间,使教材不再是呆板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而成为教师创新、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载体和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桥梁。

二、课前必须选取适当的实验材料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因为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实验材料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合适的实验材料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助于教师适时为学生揭示其中涵盖的数学概念与理念,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时十分注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从而为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要切实从理念上转变以往陈旧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吸收和借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并注重引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己探究、自己实践,积极参与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努力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打破常规,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与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鼓励并启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事物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想像,寻求各种方法通过现实的途径达到自己是想像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设计出一些新知悬念、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世界事物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实验探究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并保持最直接和最持久的动力,同时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围绕各种现象与问题去进行探究、思索,激发其研究、创新欲望,为其尽快掌握课堂新知,探索课外未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充分发挥电教设施作用

在信息技术日趋普及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直接,更具体,能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少见的、陌生的事物,甚至是作为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实际观察的事物,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提供了生动感性的材料,使他们能较好在观察中思索,在思索中推理、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的信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六、注重倡导学生个性发展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在事业上能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具有数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努力的过程中,就离不开充分彰显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和加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允许学生给教师找寻问题,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培养个性,不要过分强调统一性,不搞一刀切,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施展各自不同的才华。

七、积极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在数学课教学中,学生在表达和倾听过程中不断传递和接收着众多的信息,并会把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整理,展开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其思维活动的水平也会同步得到提升。也就是学生听说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那么要如何去做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自觉、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语言交流方面充分展现自己,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言精彩时及时给予其表扬、赞赏,并引导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做到边听边想边分析,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总之,我们应当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一个进行数学探究、丰富数学知识的广阔空间,努力为培养出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创造型人才奠基。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刍议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快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