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ily》:新媒体天幕上的流星

时间:2022-05-01 12:11:37

《The Daily》:新媒体天幕上的流星

流星飞逝,新媒体的星光仍在,创新之路和融合之路的方向仍在,曾经的流星对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启示都是永恒的:只有契合了新闻传播发展的规律性,散发着人类交往光辉的媒体运行才能更为长久,才能以独具价值的传播内容和不可替代的传播角色为人类社会秩序形成、社会结构调整做出应该有的贡献。

2011年初,当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的iPad付费新闻阅读产品――作为世界上第一份iPad报纸的《The Daily》诞生时,其所包含的新兴媒体的“新”元素吸引了消费者和研究者的目光,使人们对于新闻业和互联网业嫁接所开启的新媒体充满了期待。

《The Daily》的经营者最初希望凭借iPad庞大的客户群,赢得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数字阅读的新空间。但是到2012年11月,有报道称《The Daily》已连续两年亏损。2012年12月15日,《The Daily》发行了点缀着“谢谢&再见”背景的最后一期(即第682期)后即告关闭,成为了新媒体天幕上一个倏然而逝的流星。

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不管是新媒体的发展,还是传统媒体的发展,抑或是融合媒体的发展,都面临着各不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媒体形态发展的演进过程中,没有谁是绝对的胜者,也没有谁是必然的输者。纵观近年来世界媒体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领域,有着各种类型的因偏离新闻传播发展规律而遭遇挫折的案例。这些案例说明,在媒体发展实践中,不要为新媒体幻像或传统媒体幻像所迷惑,而应不断进行符合新闻传播规律性的创新,不断适应新的新闻传播发展环境。这一点对于所有媒体经营者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新媒体试错,错在何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呈现,新媒体在新闻传播发展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所谓的新媒体幻像,即倾向于认为新媒体发展往往都是顺风顺水,占尽天时地利,其实并非如此。在新闻传播的实践进程中,新媒体并非因依托新媒体传播技术而无往不胜。《The Daily》的例子说明,即使是新媒体,对于新闻传播和新闻业的规律性也同样是不可违背的。或者说,新媒体的发展进程中,更应该遵循和符合新闻传播发展的规律性。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对于新媒体的探索和实践,如果要求新媒体的发展必定要取得成功,也是不现实的,要允许新媒体有试错和进行战略调整的过程。

当然,在新媒体发展领域,《The Daily》的例子也并非孤例。比如,战略摇摆、盲目合并而导致优势衰退的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时代华纳(Time Warner)合并案。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宣布以1810亿美元与时代华纳合并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此后,2009年11月17日,时代华纳宣布,将剥离其负责互联网业务的美国在线公司,而后于12月9日成为独立公司。这一举措意味着这段为时九年、被称为“历史上最糟糕的企业并购案”的错误联姻宣告谢幕。2009年11月16日,美国在线市场价值约34亿美元。而早在2001年1月,美国在线市场价值曾一度高达1630亿美元。2001年,美国在线曾与联想创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一亿美元推出中文门户FM365。不过这一努力并未获得成功,合资公司于2004年关闭,FM365随后被收购。2008年4月,美国在线重返中国内地互联网市场,但又于2009年3月再度退出。

再如Myspace的多舛命运,亦复如是。2004年,德沃尔夫(Chris Dewolfe)和安德森(Tom Anderson)共同创立MySpace,其目标是想让其成为更为自由开放的社交网站。此后新闻集团在2005年斥资5.8亿美元收购了MySpace,但MySpace后来被Facebook赶超,自己却走了下坡路。2008年,MySpace广告收入曾接近6亿美元,但到了2011年,其广告收入却跌至1亿美元左右。2011年6月,数字媒体公司Specific Media宣布,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新闻集团手中收购社交网站MySpace,新闻集团只保留少部分股权。另外,如MSN和雅虎通等即时通讯业务的发展,也随着互联网潮起潮落而渐渐淡出江湖。

从以上这些例子看来,虽然新媒体自身有着互联网创新开放的发展基因,在新媒体传播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的存在并不能自然抵消新媒体运营的风险。因此,在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产业环境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样,都面临着一个不可逾越的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

纸媒体衰落,归因于谁?

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纸媒的衰落有目共睹。纸媒的衰落主要表现为:随着传播平台、传播模式和传播受众的转移,以纸媒为核心的传播资源体系发生迁移。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以向全球蔓延的趋势继续走向衰落。在世界新闻传播史上,纸的诞生对于新闻业而言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由此才开创了“新闻纸”的一段历史。如果没有纸的诞生,就没有报业曾经的辉煌和报学的理论成就。但是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应用以及服务的发展,人类新闻传播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导致新闻消费模式悄然发生转变,随之出现的是,新闻消费行为经历了频繁而且大范围的,从传统新闻传播场向新媒体新闻传播场转场的现象。由于纸媒的传播资源体系随着传播能量的转场而发生转移,因此,失去传播资源体系支持的纸媒的衰落不可避免。

从2012年的世界新闻业发展情况来看,纸媒的衰落迹象令人印象深刻,透出一股逼人的寒气。2012年9月下旬,发行93年的德国《纽伦堡晚报》宣布停刊。10月,美国著名周刊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于2012年12月31日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随后终止纸质版出版,并于2013年全面转向数字版《Newsweek Global》的出版。11月,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宣布申请破产,从2000年开始,该报经济每况愈下,订户也逐渐减少,近年来每年亏损2000万欧元。12月7日,德国《德国金融时报》发行了最后一期纸质报纸,以刊登漫画和对新闻业革命的思考的方式向读者告别。其最后一期报纸头版为黑色,其含义为“终究来临的黑色”,而该报英文名“Financial Times”则变成了“Final Times”,该报自2000年发行以来已累计亏损2.5亿欧元。

这一轮纸媒的渐次谢幕,最为主要的原因并非具有独特传播价值的传播内容已不再重要,而是新闻传播内容的传播平台发生了迁移,因此传播模式和传播受众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顺应传播平台、传播模式和传播受众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那么以纸媒体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只能是以暗淡的色调在未来向读者告别。

媒体演进链,交替代谢?

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处于同一媒体发展进程中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其实并没有严格的阵营界限,它们都处于同一个新闻传播的关系、信息、能量的交换场中,新兴与传统的传播力量其实很难完全割裂来看,在同一信息传播技术环境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进程相互交错,相互依托,相互融合,递进发展,交错代谢。只有契合了新闻传播发展的规律性,新旧媒体才能在发展进程中完成各自的使命,获得合理有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新媒体的试错,还是纸媒体的衰落,都是一种新闻传播进程中媒体运营者探索实践的客观呈现,它们都为人类新闻传播发展的实践和未来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印证,探寻了规律,其在新闻传播演进历程中都具有独特价值,其意义不可忽视,都应将其看作是整个媒体演进链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完全对立割裂的传播组成部分。

简而言之,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媒体经营者,均不可因其“新”而有恃无恐,误打误撞,从而将自己的新媒体历程引向尴尬的结局;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经营者,也不可因“旧”而随波逐流,坐以待毙,不去跟随传播平台、传播模式、传播受众的变迁而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从而迎来黯然的告别。在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场中,新、旧两种媒体传播力量只有相互参照、相互学习、相互依托、相互融合,才能担负起新闻媒体在新时代的传播使命,为人类社会发展留下深刻的思考和变迁的足迹。

依托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依托具有天然融合优势的移动智能终端,虽然进行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尝试,但是由于自身发展的一些失误,《The Daily》最终成为新媒体天幕飞逝而过的一颗流星。但流星也自有流星的价值,在战略选择失当的背后,也同样有着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光亮。流星飞逝,新媒体的星光仍在,创新之路和融合之路的方向仍在,曾经的流星对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启示都是永恒的:只有契合了新闻传播发展的规律性,散发着人类交往光辉的媒体运行才能更为长久,才能以独具价值的传播内容和不可替代的传播角色为人类社会秩序形成、社会结构调整做出应该有的贡献。

上一篇:CES 2013 4K让电视回归本质 下一篇:瑞士用新型水凝胶让屋顶“出汗”可减少60%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