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

时间:2022-10-03 04:33:15

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

摘要:罗浮山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惠州博罗县境内,地处岭南“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香港――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撑性景区和代表性景区。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是罗浮山景区建设发展的再次规划,也是当代对岭南建筑,岭南道教文化的再次探索,并试图寻找出一条传统岭南建筑与当代建筑、当代人文条件相结合的创造性方法。

关键词:罗浮山,岭南建筑,道教文化,创造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岭南气候特点及建筑特色

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只要表现为:夏热冬冷,潮湿多雨。岭南建筑其特点表现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圆柱的运用;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与自然,与北方的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严谨庄严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露台、敞廊、敞厅,中庭、等开放性空间得到充分安排,人们从封闭室内环境走向了自然,形成了岭南建筑的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本建筑设计充分尊重岭南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人民生活方式,通过大空间,大开间,引进庭园山水、奇花异草、大面积的镶嵌式的古典门窗花翎使其达到简练、朴素、通透、雅致的风格。通过建筑的廊道既起到遮阳的物理功能又与反翘曲线歇山顶相得益彰,保持了建筑的完整性、延续性、系列性。符合岭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

2、罗浮山地理位置及罗浮山道教文化传统

罗浮山位于惠州博罗县境内,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十三福地,是华南道教的祖庭。汉以后,随着道教的传播,具有浪漫情调的反翘曲线歇山顶迅速流行。反翘曲线大屋顶,呈现出飞动轻快、直至上苍的动势,体现了道教飞升成仙的追求。

3、如何确定主体建筑形式及等级形制?

在方案的初步阶段,我们通过几个方面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解。一是与业主的充分沟通;二是到罗浮山进行实地考察;三是详细阅读与罗浮山相关的资料文献。从而对业主的要求,想法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对罗浮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脉等方面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帮助。

业主告诉我们: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那么,如何去定位这个项目的层次就是首先需要我们设计人员解决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汉以后,随着道教的传播,具有浪漫情调的反翘曲线歇山顶迅速流行。反翘曲线大屋顶,呈现出飞动轻快、直至上苍的动势,体现了道教飞升成仙的追求。武当山紫霄宫、甘肃天水玉泉观、龙虎山玉皇殿、青城山上清宫、上海钦赐仰殿观、新会紫云观、圆玄观等著名道观均采用歇山顶。因此,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这个项目为了与历史传统相符合,并承担传承道教文化这个历史重任,经过我们设计人员提出:采用错落有致的歇山顶组合,得到业主肯定。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等级从高至低依次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本建筑虽为罗浮山主要建筑,但是没有达到最高等级,因此屋顶形式没有采用庑殿,而是采用歇山。中国皇家最高等级建筑为11开间,一般皇家建筑常用9开间,本建筑采用7开间,符合了民间建筑的等级形制。

4、规划理念

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及整体式设计,通过空间序列的营造,创造端庄、大气的建筑形象,为罗浮山景区旅游路线提供具有独特建筑魅力的前奏。

根据规划构思与功能布局,罗浮广场空间组织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一心、三区。

一轴:以罗浮广场南北中心线为轴,作为罗浮景观达到大道轴线的沿续,将游客从广场入口引至游客服务中心。

一心:一心即为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售票、导游、咨询、餐饮、接待、急救等服务,并具有展览、景区监控、管理办公等。

三区:

停车场区域:停车场规模较大,占地31.33公顷,主要供外来游客停车使用。停车场内分别设置了公交车、旅游大巴、私家车、自行车、摩托车停车场,停车场及中轴绿道设置步行通廊,起到人车分流的效果。

广场活动区:主题广场位于游客中心主入口前,广场以道家文化为主题,广场南端入口设置葛洪雕像。

游客换乘区:景区游览车停放区域。从总图上看此区位于地块最北端的四条长廊。在该区域内游客通过换乘环保游览车前往景区。

5、建筑形体特点

(1)建筑特点

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700平方米。为了充分体现岭南建筑和罗浮山道教文化的精髓,本建筑在建筑功能、室内外空间、比例、尺度、园林式等方面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思考和衡量。每一个空间的使用性,功能性,整体性,舒适性及美观方面都逐个去推敲,深化。包括轴网,大空间的进深、高度、比例、尺度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深化,力求做到最符合人性化和舒适性。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处理上,既要使空间得到延续性,又要避免空间的单调感,创造丰富的内部空间环境,在建筑中能感受不同的空间感,尺度感,从而唤起人们的好奇心,探知欲。如游客进入主题建筑的大厅是个雄伟大气的高达20几米的大开间大空间,首先就给人震撼的感觉,从而在内心油然生起对道家文化和神仙的敬仰和神秘感。从大厅到观景沙盘区,空间回落,在合适的空间尺度感观赏沙盘是较为符合人的心理性格和回到凡人的世界的心理过程。沙盘区出去是大庭院,回廊,庭院,又是一个别致的空间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理从敬仰,震撼,到平静,再到回到庭院自然环境中的放松与敞快,经历了几个变化的过程,从而实现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体现了本建筑需要表达的性格、精神文化等内在的东西。从大厅左右两边过去是罗浮山的风景,历史文化展览区。在这里人们可以对罗浮山的风景,历史文脉有个大致的了解。庭院的东西两边是罗浮山专卖场,两个专卖场分别被庭院和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园环绕着,使游客感觉既是在消费,又是在观赏园林,还可以通过大面积的古典窗花欣赏不同角度的建筑。从而达到不同空间的渗透,延伸,起到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的效果。特别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庭院的结合,建筑与四个主题园林的相互融合,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改变了室内外的视线感官和物理气候环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建筑。这在整个设计中可以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彻底解决了大开间大空间带来的通风采光不足问题。

(2)建筑尺度,比例

和谐优美的比例尺度是形成自然美得必要条件。本建筑宽200多米,呈偏形,最高处27米,整体比例舒适,自然。又体现了本建筑力求表达的大气磅礴的性格。

(3)建筑形体

游客服务中心是罗浮山风景区的名片,是游客进入风景区的主入口。其建筑充分体现了罗浮山龙脉仙山的特点。要处理好功能和形体的关系。本建筑立面体现了大罗浮山门户的设想,尊重,引用罗浮山历史、文化、宗教的丰富素材,形成高低错落,曲线对比,古今结合的包容性,特致性,震撼性的立面特征。正立面采用群体建筑的处理手法,形成丰富的层次感,突出了中心入口处立面的宏大气势。利用错落歇山屋顶的处理手法,使天际线虚实、曲直有度,轻巧厚重相宜。回避了寺庙建筑,城墙建筑的沉重,展现了现代风景建筑的历史文化性和恢宏大气的特征。建筑细节充分和建筑结构相结合,展现结构美,建筑美。在古典建筑的繁华琐碎与现代建筑的简洁流畅中找到结合点,就要体现罗浮山的仙山文化,历史文脉,又要结合时代,与时俱进,符合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建筑立面采用干挂花岗岩石材,仿木铝合金,朱红圆柱,山墙饰花简化的飞檐走兽等建筑符号,营造罗浮山神仙文化,客家文化,中华文化的气氛。建筑立面及屋顶第五立面均综合设计,浑然一体。

总结:罗浮山游客服务中心是现代与古典的相对结合,不管是建筑功能布局,立面设计,装饰装修,以及

结构施工(框架结构体系)都充分体现了这是在当代的

建筑,但建筑立面装饰元素以及建筑形体形制却表明这是中国的古典建筑的传承。在不拘泥于完全的古典建筑的过程中充分与现在建筑,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找到一条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曾坚 蔡良娃《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王发志 《岭南学宫》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吴为廉 《景观与园林建筑工程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莱布尼茨的失误 下一篇:CES 2013 4K让电视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