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传感器的误差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5-01 08:15:16

雨量传感器的误差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摘要 遥测雨量传感器是自动站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就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不同的误差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误差;故障分析;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62-01

驻马店市气象局观测站2004年开始双轨运行人工站和自动站,自动气象站在2006年正式进行单轨运行。气象自动站由传感器、电缆信号线、采集器、计算机及电源、通讯部分组成,具有数据采集计算处理、存储和编发报功能,能够连续采集每分钟的气压、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极大地减轻了地面测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气象要素的的精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但自动气象站由于自身原因和外界影响,雨量传感器部分最容易出现故障和问题,就需要气象工作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1-5]。在2006年驻马店市气象局观测站在连续2次大降水过程观测中,遥测翻斗雨量器出现比实际观测值大的偏差现象,经分析后解决了该问题。

1 室外雨量传感器部分的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1.1 无雨量记录

(1)集雨器下水口和漏斗被杂物堵塞。长时间不清洁仪器,灰尘和树叶等杂物会堵塞集雨器下水口和漏斗,使雨水积在集雨器内不能下流,翻斗不会翻动计数雨量。解决办法:清除堵塞物即可以排除。

(2)电缆信号线接线松动或断线。取下雨量筒,一是检查接线柱螺母与电缆线连结是否牢固,如果螺母松动或线头脱开就造成线路断路,则不能上传雨量计数信号。解决办法:拧紧螺母,固定好电缆线接头。二是如果接线柱螺钉与电缆线连结完好,就检查从传感器到室内采集器之间的电缆线是否断开。方法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还可以采用短路方法检查,将连结传感器导线的2个接头瞬间短路1次,就是0.1 mm的雨量记录,到室内采集器或计算机查看是否有雨量记录显示,如果有记录说明电缆线是完好的,如果没有则可能因为电缆线断开或破损而断路。解决方法:顺着电缆线检查到断开或断路部分位置,重新接好,扎好防水,注意做好防鼠咬损保护工作。

(3)磁钢性能降低或干簧管损坏。通过以上检查还未检查到故障原因,接着就要检查磁钢性能是否降低,干簧管是否损坏。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磁钢磁性减弱,就可能造成少记数或者不计数,干簧管损坏就不能和磁钢吸合,直接造成没有记录。将干簧管适当下压缩小与磁钢的距离,如果有记录就说明磁钢磁性降低了。解决方法:更换新磁钢。对干簧管好坏可以用万用电表来测量检查确定,如果已损坏直接更换新干簧管,即可排除故障。

(4)计数翻斗不能翻动。计数翻斗的宝石轴承吸尘过多或着碎裂就会造成翻斗不能灵活翻动。解决办法:更换新轴承或清洗轴承及转轴即可。

1.2 降水测量值偏大

与人工测量记录比较,遥测雨量传感器记录偏大,原因是上面的计量翻斗不清洁,下翻时雨水粘附,倒水不净。解决办法:用水冲洗计量翻斗,不要用硬物擦洗翻斗,避免造成损坏。

1.3 测量示值不稳定

(1)小雨准确,大雨偏小。原因是漏斗的出水小管里沉积了尘土,造成部分堵塞,雨小时可以正常向下流入,记录正常,而大雨时水流不畅通,一部分降雨量从漏斗上端外溢流失不能流入计量翻斗,从而不能进入计数翻斗记数,记录就会偏小,而且降雨越大,记录越偏小。解决办法:将漏斗的出水小管清洁干净。

(2)记录值不稳定且偏小。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电缆线接头与干簧管接线柱上的螺母松动,造成信号输出时有时无。解决办法:拧紧松动的螺母,固定好电缆线接头。二是计数翻斗上的小磁钢磁性变弱,干簧管不能和翻斗及时吸合,有漏吸合现象,造成计数脉冲减少。解决办法:下调干簧管位置,缩小与小磁钢的距离,或者更换新磁钢。

2 采集器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

外面传感器依次检查,如果都正常,就说明故障在采集器上。判断故障的方法是:将雨量器电缆插头从采集器拔出,用短路线对采集器的雨量端口的接线柱进行短路,短路1次就是0.1 mm的雨量记录值,若计算机或采集器显示的降雨量与短路的次数相同,则采集器正常,否则就是采集器出现故障。解决办法:维修雨量接口电路或更换采集器。

3 误差原因分析

3.1 观测时间不同步

自动站采集降水量时间为整点(即00分),而人工站观测降水量时间在51~53分,时间相差近9 min,自动站记录时间长,记录值会偏大,在51~00分时段降雨越大就越明显偏大,当天的合计误差值就越大,因此要以一次降水过程来比较差值,时间段可能就需要跨日统计,如果降水总量误差在许可范围之内,就无需对调仪器进行调整。

3.2 人为读数误差

由于人工观测量取雨量时,存在视线误差、观测时造成雨水不能降入雨量筒和倒水不净等因素,就会导致一定的误差,量取次数越多,误差越大,而自动站测量的雨量值是以分钟记录为元素的连续性累积值,应该是比人工观测雨量更加接近实际。这就要求观测员在量取降水量过程中要细心操作,准确读数,观测迅速,尽量使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

4 结语

在日常观测时,尤其是在自动站单轨业务运行之后,要重视巡视仪器,尽量在降雨前检查一下雨量传感器。即使平时做好自动站雨量传感器的检查维护工作,但由于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发生故障、出现问题具有突然性,因此在加强平时维护的同时,在降雨前检查一下,尤其是长时间无降水,不能确定雨量传感器是否正常,在降水来临前打开筒身,检查仪器内部情况,及时清翻斗上累积灰尘,疏通排水孔,保证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检查时要将信号线断开一支后才可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仪器巡视,只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遥测雨量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才能确保获得雨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江苏无线电科学研究所.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用户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4] 朱建华,陈海辉.浅谈DZZ1-2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查探析[J].中国信息科技,2009(21):150-151.

[5] 樊改娥,高香元,刘培娥.浅析自动气象站故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3):217-218.

上一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6种β-受体... 下一篇:1961―寿光市周降水量变化趋势与空气污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