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遥测技术在溪洛渡水工隧洞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1 02:36:06

全站仪遥测技术在溪洛渡水工隧洞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摘 要 目前在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中,通过采用数值相机、全站仪等仪器摄取掌子面的相关数据,如地质数据、变形数据,就可以方便、可靠地断定岩石的类别,进行三维地质分析以及进行隧洞净空变形的观测等。文章重点介绍利用全站仪进行围岩净空位移观测的测量技术,自动采集隧洞围岩净空位移的外业测量数据,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并以准确、直观的图形或报表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及时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判断,指导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 全站仪遥测技术 水工隧洞 围岩变形

1. 工程概况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工程CI及CIII标位于金沙江峡谷左岸,标包括1#、2#、3#导流洞,其中1#导流洞全长1973米,其他两条隧洞较之略短,洞径为23x20米。

围岩以II~IV类为主,部分洞段地质条件差,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稳妥、高效、快速,对围岩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作到及时、准确、快速和安全。要满足监测的高要求,采用常规的机械式监测系统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常规的收敛仪量测过程中对施工干扰很大,为此选用全站仪遥测技术作为围岩净空位移的量测技术。

2. 量测准备

2.1安装准备工作

2.1.1仪器的选定

设备采用TCRA1102全站仪一台;4cmx4cm的徕卡反射片900片,机载Deformation软件及围岩收敛分析后处理软件。

2.1.2测点系统编号

以设计监测布置方案为基础,对工程管辖区域内所有施工监测点实行统一编号,形成井然有序和易于辨别的测点编号系统,为数据处理电算化打下基础。

测点系统编号,由一组数字组成,数字由左向右分别表示测点所在断面、孔位和点位序号。

在同一监测系统内,测点系统编号必须具有唯一性。

2.1.3仪器检验和率定

使用经过检验率定合格的仪器,并在率定有效期内使用。

2.2 监测定位放线及贴片安装

隧洞监测定位的量测断面应尽量靠近开挖断面,与开挖断面距离应小于开挖进尺,不超过2m范围,也可在指定桩号±5cm范围内调整;同一断面各测点的不同面偏差和环向布点偏差宜控制在±20cm范围内。将反射片安装在断面测点上,与岩石连接可采用锚杆焊接角钢,在角钢上贴片,或用膨胀螺栓锚固钢板以粘贴贴片。使反射面法线方向垂直洞轴线方向,保证仪器接收到最强的反射信号。

喷浆时应对反射片进行有效保护,可在反射片上包裹塑料布避免浆液粘帖在反射片上,待喷浆工序结束后,立即将包裹在反射片上的塑料布清除。禁止各施工单位损坏,一旦损坏量测点,整个量测断面的变形监测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失去监测功能。

3. 监测精度和仪器参数设定

量测规范要求:测距取位0.1mm,角度0.1",空间位置(X、Y、H)0.1mm。采用该技术系统的监测精度完全可能满足量测规范的要求。

对应量测规范精度要求的仪器参数设置:D测距限差:0.5mm;角度归零差限差:5";水平角2C差限差:15";i角指标差限差:30";2C差互差限差:6";i指标差互差限差:10";测回数:6个。

4. 外业数据采集

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各量测点间的相对距离,只需整平即可,不需输入测站数据,也不需要仪器对中、测高。为了消除贴片倾斜对测距的影响,每次量测时测站的位置应大致相同,同时为了加强反射片对仪器激光的反射效果和量测准确性,应把一起设置在量测断面5米范围内,进行观测。首先对各目标点进行仪器确认,照准是可利用仪器的激光进行导向功能,激光点指向贴片的中心,防止每次测量照准不同而产生围岩变化误导信息。将该点的位置信息(角度、平距、X、Y、H等)作电子记录存入仪器内存或PC卡内,输入点的编号,按次序对其余各点进行识别,仪器利用程序实现人工智能数据采集。

为了确保断面量测的精度,便于对同一条基线进行相互检校,测设时在量测断面轴线左右两侧相对位置处设站,左右测站的距离可自由设置。

5. 观测内容

5.1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

地质观察在每次爆破后进行,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等。初期支护状况观察在初期支护后进行,主要观察支护裂隙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对已施工区段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

5.2净空变形和拱顶下沉量测

在变形量小的隧道中(净空变形量为25mm以下),由于变形收敛快,在变形量收敛至一定数值后的1周内,以每2天测一次的频度,确定稳定状态。反之,在变形量大的隧道中(净空变形量为25mm以上),在变形量收敛一定数值后的2周内,必须每2天量测一次,以便确定稳定状态。不论变形量大小,正确地掌握开挖后的初始读数是很重要的,应尽早地测取初始数值,原则上,要在开挖后12小时以内,尽早进行测定初始值,由于施工上的原因,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在24小时以内进行,而且应在下一次开挖爆破前测定。终始值应在初始值测定14小时之内进行读取。

拱顶下沉量主要是用来确定围岩的稳定性,尤其是浅埋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地表下沉量,都是预测拱顶能否崩塌的重要资料。拱顶下沉量和净空变形量(起拱线附近的水平测线)可用于推算侧压系数。如果不考虑坍塌的特殊情况和浅埋隧道,拱顶下沉量的变化规律和净空变形量的变化基本上一致的,此外,拱顶下沉量是净空变形量的0.5~1.0倍左右。

6. 内业数据处理

用数据连接电缆把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外业数据存储在仪器内存内)或将仪器的PC卡插入计算机PC卡槽(外业数据存储在仪器PC卡内),将各次量测的原始数据在观测后导入计算机,同时在程序内填入断面形状、开挖方法、覆盖厚度、地质描述、围岩级别及隧洞支护设计等资料。计算机围岩收敛分析软件将对测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输出围岩收敛位移测量结果,如位移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图、测线的位移趋势图以及回归分析图、各点在不同时间段的位移值等,并自动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的稳定性,为支护提供参数。

7. 信息反馈

按照全站仪遥测技术对围岩收敛监测,及时提供量测结果,把围岩的变形情况反馈给施工现场,要求加强该段初期支护措施,控制围岩与支护收敛的变形。对于隧洞的开挖、支护以及二次衬砌,都分别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围岩量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隧洞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技术保障。

上一篇:球型焊接网架独脚拔杆群组整体提升施工应用 下一篇: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病害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