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香古韵满课堂

时间:2022-04-30 12:24:26

诗香古韵满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潜心钻研的课题。

一、适时引导,走入古时仙境

由于时代的久远,十几岁的中学生很难理解遥远古代那些饱经沧桑,满腹诗论的古诗人,而“文以载道”,每一篇流传至今的古文古诗都是诗人思想的体现,感情的迸发,字字真心,句句传情。要想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必须走进作者的世界,解读作者的内心。但是身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无法进入古仁人的境界,怎么办?只有创新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古人,才能让学生搭起古今交流的桥梁,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突破古诗文教学的瓶颈。

1.利用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包装作者走进古人生活。古诗文的创作往往是作者感时伤世、触景生情而写成,是作者的人生经历的积淀与思想感情的外现。学习《五柳先生传》时,我让学生收集陶渊明的资料,结合以前学过的文章,以小组形式制作“明星资料卡片”,包括作者的生日、籍贯、年代、家庭状况、生平经历、所受教育、曾任官职、政治理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趣事、文学作品、历史地位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

二、加强诵读,读出诗香文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是古诗文教学的灵魂。梁实秋先生说过:“古诗文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咏古诗文,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识,积累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能受到古诗文的熏陶与感染,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用足诵读形式。在古文的教学中,诵读形式多样化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x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通过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达到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又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创新诵读方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联想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如果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新训练,品味古风古韵

古诗文教学的模式长久以来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居多,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了,加上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迫使我们必须创新训练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活动形式创新。为了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核舟记》,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画具,课堂上通过记忆把“核舟”画出来。许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但也有些学生说“太难了”“让我们看看书吧”。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时,老师允许他们看一会儿书,蓄足的势一下子变成旺盛的活力,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突破口创新。“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充分利用质疑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3.方法创新。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训练方法。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在班中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班中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此外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他们在竞争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参与积极状态和兴趣程度。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品味了古风古韵,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体会感悟,领略古道热肠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曾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可见.古诗文尤其是古诗词的最主要特点是抒情性。因此注重对情感的体味显得尤为重要,让一曲慷慨悲歌唱出久久不衰的古道热肠。

1.情景再现,感受美感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赏析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教师应通过设置情境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画面:在一个晴朗的醉人的江南夏夜,词人独行道上,耳听蝉鸣,鼻闻稻香,在青蛙的一片合唱中,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的洒下几点雨来;词人的雅兴被打破, 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飞雨,猛然抬头,一间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种情境再现法,使学生仿佛步入《西江月》中的夏夜,更能领会词人闲居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念。

2.注重赏析,完成与灵魂的对话。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若不体会语言,学会赏析则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赏析“绿”“闹”“弄”字,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另外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在古诗文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深入大纲,挖掘教材,查阅资料,联系现代生活,巧用时尚的节目活动,力争使文言文的教学不再古板老套,而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以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把现代元素引进课堂,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引领学生走进古色古香的古诗文世界,消除对文言文的隔膜与恐惧,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上一篇:阅读教学语用意识体现策略思考 下一篇:供给侧改革下广告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