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汶川:老人走出伤痛享受“夕阳红”等

时间:2022-04-30 12:05:15

回望汶川:老人走出伤痛享受“夕阳红”等

4月的四川汶川,碧空万里,县社会福利中心在阳光下透出阵阵温暖,几十位老人伴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起舞。老人们已走出“震痛”,开始享受“夕阳红”。

大地震使这里的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三孤人员”由震前的355名增至451名。如今,广东省对口援建的新中心投入使用,娱乐室添设了麻将桌、象棋、扑克、羽毛球等设施,驻点的大学生常常为老人们进行心理疏导,还成立锅庄、、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74岁的董毅华是第一批搬进来的老人,一直生活很滋润。他老伴已去世,儿子杳无音信。“看着新家在自己眼前成为废墟,感觉未来没有着落。”这位来自映秀的老人想起三年前的灾难,眼睛有些湿润,“但你看现在,我们的生活真的太安逸了!现在我才感受到什么是幸福生活。”

来自雁门乡白水村的余香莲夫妇无儿无女,以前靠庄稼吃饭,生活清苦。“在福利院吃穿不愁,餐厅变着花样为我们准备饭菜,平常除了参加活动,空闲时间我还可以做喜欢的羌绣。”余香莲这样诠释着自己幸福的晚年。虽然这份幸福生活来晚了一些,但却更感精彩。

鄢银婵

新映秀:大师打造的世界地震遗址古镇

映秀本是中国西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让它举世瞩目。作为“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所在,这个川西北工业大镇遭受灭顶之灾,原有的1.6万人在地震中遇难过半,直接经济损失逾45亿元。

灾后映秀由东莞市负责对口援建。那些曾被当地人见惯不惊的羌族碉楼、古朴的彻井、精美的羌绣、艳丽的羌族服饰、欢快的羊皮鼓舞,以及极具厚重地域文化传统的羌历年、神秘的释比和大禹文化等,全部成为映秀镇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绝佳素材。

如今的映秀镇,崭新的楼房沿街而立。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镇卫生院是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设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体现着大师风格。

映秀作为“羌绣之乡”,将被打造为旅游温情小镇、防震减灾示范区和世界地震遗址名镇。新居堪比别墅,多为一户三层建筑,一楼可作商铺,二三楼作卧室或书房。谈起新房子,原来住在山上的董成群说不清什么滋味,他用“新生”来形容现在的生活,“这个房子比以前那个结实得多,这要感谢政府和村干部。”

76岁的藏族老人贡曲和老伴李会蓉搬进新家,高兴得合不拢嘴:“这里不仅漂亮宽敞,而且非常暖和,能够在新居过新年,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他们的亲戚朋友都在小镇上,春节相互串门也非常方便。

千米之外,就是老城所在地。漫步在原映秀中学和周边的楼群废墟,既可看到大地震的破坏力,也能感受到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与自信。

水磨镇:中国最美羌城

一排排行列整齐的新民居,鳞次栉比;一颗颗枝叶青绿的香樟树,蕴含生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干净而整洁;一声声邻里亲朋的呼来应往,和谐亲切;现代化设施与羌藏汉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传统建筑,相得益彰;街上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俨然一幅水墨画。

这就是汶川县水磨镇。水磨镇地处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是历史上有名的世外桃源,商代就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古称老人村。相传一名叫范贤的人,一直活到131岁才离世。“5・12”地震发生时,该镇离震源仅7公里,震后几乎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物。经过600多个昼夜的重建拼搏,水磨镇一次性搬走19户工矿企业,腾笼换鸟,脱胎换骨,被全球人居环境理事会列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总理的评语是:“你们是用心在建设!”

眼下3万人口的水磨羌城,实现了从古朴、粗放、传统到现代化的华丽转身。位于镇中心的老人村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全部采用复古设计,青砖木门,雕梁画栋,让人仿佛来到了川西古镇。宋家大院的宋祥群说:“破损的旧房子也被建得这么结实、这么有特色!我们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以后吃穿不用愁了!”

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花甲老人冯兆书赞叹:“好得太多喽,没法和地震前比!以前这里是泥巴路,现在你看,全是大理石铺的,走起来清爽得很,好上几百倍了!”他儿子马上要开家腌菜店,日子越过越好。

80岁的罗玉兰则说:“感谢佛山人把水磨建设得这么好,比都江堰还漂亮!我要争取活到100岁。”

汶川大地震是川之伤,也是国之殇!当哀痛随着时光慢慢淡化,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对未来的憧憬。水磨镇在明代诗人郭庄笔下,那时“谷口莺啼细竹,洞门犬吠桃花。驻世何须丹灶,仙风吹长灵芽”;而今,水磨正在创造“人居共山水一色,经济与文化齐飞”的幸福生活理想。

上一篇:回望都江堰:百岁老人何术清的安逸新生活等 下一篇:云南老人震前头部会律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