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农民进城购房需要配套政策

时间:2022-04-30 11:55:11

鼓励农民进城购房需要配套政策

有媒体披露,重庆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凡是重庆农村居民,首次在重庆市城镇购置普通商品住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及以下,只要价格在房管局公布的市场均价以下,可全部免征契税。按现行契税征收标准,重庆农民可节约支出到总房款的1.5%。对于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农民来说,这个数额不算太重要,但它所反映的重庆市政府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却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城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意义,并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作为政策调整的目标。这是中央政策在近期发生微调的一个信号。近10年左右,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总体上在加快,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农村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减少约1.6%,实际上这个数字可能还要高些。这个过程的动因无疑与各地方政府追求城市扩张、大力发展工业项目有密切关系,由此产生的“副作用”是全国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高难以得到遏制,以至中央政府不大情愿在地方政府冲动的基础上再火上浇油。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城镇化加速的根本原因,还是广大农民向往城市生活;聚居、交换、合作,这是人之本性使然。如果真正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正视广大农民的要求,给国家的城镇化过程注入更多的人道因素,更多地关怀在这个过程中易受伤害的农民群体。

在城镇化大趋势下,我们的确还有一些忧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化率在2006年底已经达到43.9%,人数达到57706万,但这其中包括了约1亿多并未在城镇真正定居的农民工。按国家统计局对城乡的划分,只要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就算是城镇人口,至于他们的居住状况如何,是没有考虑的。按这个办法所确定的城镇化率,只能说明我们的城镇化的质量还不够高。要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必须使进城的农民能够在城镇定居下来,并享有和城镇原住民差不多的生活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住房条件。显然,重庆市政府所采取的鼓励农民在城镇购房的政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积极举措。

免除进城农民购房契税,以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大方向上是不错的,但与这件事情相关联的许多事情却并不简单,需要通盘考虑。

这里的关键不是人们常常关注的就业问题,而是房价问题。通常,进城的农民是先找到就业岗位若干年后才开始考虑买房定居的。在重庆这样的城市买房,1平米的价格平均也在2500元左右,一套90平米的房子需要20多万元。这样的价码决非一般进城农民能够接受。由政府出面大规模建设低价房、廉租房,把房价大大地降下来,按计划分配给进城农民居住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在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上采取综合措施逐步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

要想办法盘活进城农民在农村的资产,提高他们在城市购买住房的能力。农民在农村的资产,一是农业用地,二是宅基地及其附属房屋。如果这些资产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范围里,可以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办法或资产市场化的办法大大提高农民放弃资产的替代收入,从而使他们有能力在城镇购买住房。在农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一般不会有很高的资产价格,农民难以用它来获得城镇住房,且政府也不可随意鼓励农民出售这些资产换取城镇住房。但是,在农区的有一些村民可以在土地“占补平衡”的调整中成为受益者,他们的宅基地可以恢复为耕地,并从异地建设用地的使用者那里获得较高补偿;这种补偿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在城镇购置住房的资金。这个思路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在具体操作上还要有精心安排。

进城农民的安居问题要采取积极、稳妥、有序的办法逐步解决。按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平,我国有5000万户农民就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全国所需要的食品原料,这就是说,我国还需要将2亿农户转变为城镇居民,如果按每户城镇房屋20万元计算,需要资金40万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然,实现这个转变需要时间,需要配套政策。当务之急是把已经在城镇住下来的农民安置好,要他们逐步从危房和违章建筑搬迁出来,逐步住到城市标准住房中去。在大城市,要给已经住下来的农民解决城镇户口问题。要下工夫解决“工地居住”的标准问题,让雇主给农民工提供符合一定标准的居住、饮食、洗浴设施,使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有一定提高;当雇主不能提供时,应要求他们给农民工提供货币化补偿。“工地居住”转变为城镇标准居住时,“农民工”问题将不复存在。

上一篇: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与比较分析 下一篇:好字优先 跨越发展 济宁市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