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创新教学案例

时间:2022-04-30 09:52:51

《用字母表示数》创新教学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时,笔者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新的教学改革需要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所以,创设情境需从趣味性、真实性、有效性、思考性这四个方面来考虑。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共议交流,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同伴合作学习、研讨交流是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个体充分参与、体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共议交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学生经历独自思考的过程,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引发生生交流、师生对话的意愿,有了这种意愿,合作交流才有价值、有实效。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本节内容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学生在认识上的一个大的飞跃。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等)的基础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学关系和数量,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一课时的学生来说,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成为这节课的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学关系和数量的意义,从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促进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体验符号和字母符号的作用 第一步:欣赏数青蛙的儿歌。课件出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这首儿歌分别说到了哪些数量?板书(青蛙只数、嘴的张数、眼睛只数、腿的条数)2只青蛙呢?3只、4只呢?还能接着再说下去吗?继续说下去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第二步:随着青蛙只数的变化,还有哪些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板书)第三步:现在你能把这首儿歌说完吗?那么,你能像(板书)这样用一句概括的话说说这首儿歌吗?独立思考并写下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第四步:交流、展示学生写出的儿歌。(教师板书典型例子)组织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概括得比较合理?哪句话概括的有问题,需要改进,怎么改?(教师板书学生典型改进意见)前后比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第五步:理解意义,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概括情况提问:x表示什么?x×2、x×4分别表示什么?(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师:“刚才同学们用x表示青蛙的只数,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吗?”然后,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第六步:x×2、x×4还可以有更简便写法呢,你们知道吗?出示简写方法,按方法简写。交流1×X怎样简写?m×n呢?

在练习中再认识字母的优点 出示课件:岸上有a只青蛙,池塘中有b只青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式子写下来。交流(预设、各种情况: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只青蛙?岸上的青蛙一共有多少条腿?所有的青蛙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引申:像2(a+b)=2a+2b、4(a+b)=4a+4b这样的式子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教师说:“所以,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定律都可以用字母表示。”接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样简便就怎样写)教师说:“看来周长和面积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一些你发现的规律课件出示:小明年龄:10、11、……;教师年龄:38( )……( )教师:“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些规律。”课外引申用字母表示数的由来(出示课件)。

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这节课,教师创设了数青蛙这一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层层展开教学,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感悟,循序渐进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来龙去脉。

创设生成机会,巧用生成资源课堂生成是教师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创设课堂生成机会需要精心设计与预设。这节课,一方面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做好启发性问题设计(用一句话概括数青蛙的儿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还能出现不少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精彩或错误要做好充分预设,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把握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为展开进一步的教学创造条件。

上一篇:《倍的认识》课堂实录及评析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公共数学课程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