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雪芹“情文化”思想的先进性

时间:2022-04-30 05:14:20

论曹雪芹“情文化”思想的先进性

摘要:当代视角下,《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情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其对思想局限的突破,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否定,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批判,对传统情爱思想的超越,不仅在当时具有尊重生命、平等自由的进步意义,就是在当代也具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曹雪芹;情文化;思想;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H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2-02

一、对思想局限的突破

《红楼梦》的“情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品位,这一点是曹雪芹超越现实的思想局限,对明清言情小说创作思想进行高品位审美认知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提出了“尊人欲、反礼教”的变革要求,在思想上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理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抗。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的人们开始重视生命的质量、生存的意义,具有了追求自由、民主的初步的人文主义思想。但这种追求和思想当中也包含着逃避现实、自得其乐的消极因素;也有着品位低俗、欲海横流的社会弊端。正因如此,当时有许多人在追求自我满足当中醉死梦生,全然忘记了作为个人生命更宝贵的真情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这一时期,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宣泄的作品,如兰陵笑笑生写的《金瓶梅》就是其中的代表。《金瓶梅》在艺术品位上是有缺陷的,这种艺术缺陷从主观角度来看就是作家创作思想上的缺陷。

曹雪芹没有走兰陵笑笑生的弯路。他作为一个富家子弟,虽锦衣玉食,追求过声色之乐,但面对泛滥的社会现实他没有沉沦。曹雪芹他从“情本论”出发,一方面考察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态,分析了人们追求的各种情志;另一方面他比较了不同层面的情趣,参考了当时各种高品质的情论。在经过理性思考和审美认知后,他发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并不是象动物一样不加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是重欲而不,重情而不滥情。”于是,曹雪芹摒弃了当时文学上滥情的一面,开始积极探寻人类最美好的本质。从《红楼梦》“情文化”构建及他的“情理念”思想来看,曹雪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中国古代的创作思想和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正因如此,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小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二、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否定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读书人规定好了的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曹雪芹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条道路。在小说中作为曹雪芹代言人的贾宝玉,同他的家庭和上层社会十分隔膜。他鄙薄“文死谏,武死战”的忠义名节是沽名钓誉;他抨击那些“立志功名”、“做官为宦”的人是“禄蠹”是“国贼”;他指责一切“立身扬名”的教训和表白都是“混账话”。贾宝玉之所以有这些叛逆的思想和举动,都是因为曹雪芹“他的心理非常接近原初的、挣离后天文化和社会强塑于人性和人格之上的理性建构,而更趋近于存在的本真状态的生命诗意和人性真美。”

曹雪芹他把追求“纯天然”作为人生的最大理想。为此,他把大荒山无稽崖下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作为全书立意的中心。不仅如此,曹雪芹与一般文人不同,他着力摒弃封建世俗的和功利性的成分,努力秉承那顽石赋予他的天然璞性,所以他笔下的贾宝玉的生命状态呈现出一种“绝假存真”的清明澄碧。曹雪芹把笔下的贾宝玉塑造成一位追求“物性自遂”的本真的形象。在小说第十九回,袭人就曾给贾宝玉约法三章,特别强调“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在小说的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面对着“人迹不逢,飞尘罕到”的仙界,对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使贾宝玉脱口说道:“这个地方有趣,我若能在这里过一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着呢!”。还有,在大观园里贾宝玉的真爱是林黛玉,而林黛玉的特点就是高洁、率真。小说中林黛玉的美和薛宝钗的美有所不同,宝钗之美是包含着社会功利和世俗因素的封建礼数之美,其美缺少自我特性和真纯情感;而黛玉的美是认真严格里带着来自天然的亲和和诗心烂漫的娇憨,这是一种宠惯了的、大孩子般的娇矜和天真。也正是这一份天真,使得贾宝玉始终在心灵深处只爱林黛玉一个。

三、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批判

在中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这就使得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群体长期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由于曹雪芹把“深情”、“真气”、“天然”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这就打破了封建传统人为的等级之分。在曹雪芹的思想里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分,无论何人,只要品德高尚,才识卓越,性情真诚,均是曹雪芹所器重的人物。

曹雪芹对女性受屈辱、受摧残的不幸命运真诚的理解与同情;对女性的美质,特别是其人格与才艺大力地推崇与肯定。所以,他笔下的贾宝玉平常“待姐妹们都是极好的”,“每每甘心为诸丫头充役”。有时丫环们生病生气,宝玉反倒经常服侍她们,甚至受她们的排揎,但他都不以为忤。不仅如此,贾宝玉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这三个男性小人物相交成友。此外,贾宝玉对地位低下的人也从不摆主子架势。他和自己的小厮茗烟无话不说,亲密无间;贾宝玉对小人物刘姥姥的态度也体现了曹雪芹他贫富平等的观念。当整个社会以“纲常名教”为经纬编定严格的行为规范时,曹雪芹却以情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以本真和才智、人性的完美作为人生的追求,展现了人类崇尚自然,追求纯真,向往自由的至纯至真之情,特别是其中自然率性、平等待人、娱情悦性的本质内涵,则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

四、对传统情爱思想的超越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姻大事决定于“父母”。

作者简介:张静(1986-),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康建明,女,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变形记》在文学批评中的变形 下一篇:近十年内地商人在疆语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