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贵过车

时间:2022-04-30 12:11:00

北京的车都堵在路上,上海的车都飘在空中。上海人说,买得起车,买不起车牌。

作为国内极少数对私车车牌进行拍卖的城市,上海的车牌拍卖活动至今已有14个年头。2007年年末,上海的年牌拍卖价一度攀升至5.6万元,薄薄一块车牌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铁皮”。

14年来,围绕这一车牌拍卖制度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为什么有这项制度?这笔钱有多少?这笔钱到哪儿去了?成为每年上海两会时有关部门被代表们质询的重点。

整个2007年,上海的私车额度中标均价一直在4万元以上。10月,上海私车额度平均中标价首次突破5万元;11月,私车额度竞拍均价在5万元基础上继续以3000元左右的增幅向上攀升;12月,私车额度竞拍均价更是创下了56042元这一历史最高纪录。

据上海经济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市场渊研显示。上海市民对于私车额度的心理预期价是3.5万至4万元,买车难,养车更难,买车牌更是难上加难,大大制约了上海人的买车热情。

拍卖风波

为了抑制拍价堪比猪肉般的“通货膨胀”速度,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修改了私车车牌拍卖的新规定:为拍卖者提供多次出价机会,竞买人在开标前能及时了解投标数量和价格,并拥有两次修改价格的权利。

用上海经济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分析师朱君奕的话来说,“到时将有上万人参与竞标,结果就像股票价格一样难以预计。”车牌拍卖,成为各方博弈的过程:拍卖者不仅要与拍卖方博弈,还要与其他拍卖者博弈。

1月12日,上海市举行了2008年第一次私企与私人客车额度投标拍卖,并首次实行分时段拍卖的新办法。1月额度与2月份合并投放16000辆,实际投标人数20539人,最低中标价8100元,平均中标价23370元,大大低于去年12月创下的历史记录。

但这次拍卖所引起的强烈关注,也让主办方始料未及:按照新办法,网上可以显示拍卖过程。一开始大部分竞拍者在观望,但是很快就突破了1.6万人次,竞拍者可以修改自己的出牌价,但电话和网上都出现了拥堵。统计显示,高峰在线人数达到了7万人次。

由于系统问题无法修改价格,最终只能以高价“吃进”的竞拍人为数众多,据统计,成功参与投拍的20539人中只有1/6使用了修改权。这些高价“吃进”的拍卖者并不甘心,仅仅上海律师姚建国就接到了400多名因修改出价不成功被迫高价位“吃进”的竞拍者的来电,其中近100人递交了委托书,请他帮忙诉讼。

除了行诉讼之路,有些中标价高出均价的竞拍者写信给市长韩正,有些要到拍卖公司讨个公道。更有甚者,在网上号召大家去福州路“散步”。结果是,尽管平均中标价已大大地降了下来,但矛盾与风波却是历次拍卖中最多的。

买车还是买车牌

作为控制私车数量,保障城市交通畅通与控制环境污染的一大重要举措,上海市政府的这一规定,直接借鉴的对象是新加坡,目的是:对机动车进行总量控制。

1994年新增客车额度拍卖首度实行,用一种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方式对私车牌照进行总量控制,上海人俗称“牌照拍卖”。在私人汽车数量稀少、汽车工业不发达的情形之下,它确实起到了保障交通与保护上海汽车工业的功用。如1998年年初上海曾推出针对上汽出品的桑塔纳轿车的私牌拍卖,该牌照2万元起拍,只适用于沪产桑车(1998年年底上海通用投产后也适用于别克),而如果要购买非沪产车(包括国产车和进口车)则仍须10万起价竞拍。

此后,上海汽车牌照的壁垒越来越松动:2000年1月,全部国产车实行无底价拍卖,每月拍卖一次。2003年3月,上海宣布将国产车和进口车上牌额度合并拍卖,进口车开始享受“国民待遇”。

2004年,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曾公开质疑上海“车牌拍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激起上海和全国媒体对这一制度的大批判与大讨论,但由于此后上海市政府立意甚决,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此次“世界上最贵的铁皮”历经一年急涨均价突破55000元,进入2008年随即掉头大跌至最低8100元,再次掀起一场车牌拍卖制度“存续还是废止”的争论。

“买车牌能保值,绝不能等,越等越贵,越贵越买。”上海人对车牌的态度,如同对待住房。但归根结底,作为道路使用权限的凭证,车牌如何淡出如今的“保值投资品”角色,回归公共资源的本来而日,成为考验上海市政管理部门的一道考题。

上一篇:车迷日内瓦 下一篇:刘家琨:人生的大实是大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