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2-04-29 07:25:01

图片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图片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中最常见的资源,其有效使用受限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图片不在于有多美、多奇特,也不在于课堂中使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学生当下的生活,选择适用的图片。教师如能对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排列,小图片也能有大作用。

一、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图片

在品德课中,图片常作为最普通、常见的课程资源出现在课堂中。在图片的精选中,必须以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首要条件,努力去除图片的光环效应,将图片的运用细节化。

以《世界之窗》第一课时为例,世界是个地球村,是本堂课设计的建构点。因此,课的开始通过对三位不同肤色代表人物的外貌观察,让学生对三大人种的不同外貌特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引发了学生探究的起点。

那么这三大人种的代表人物应该选择谁好呢?儿童还是成人?明星还是普通人?头像图还是全身图?这些似乎是小问题,但是在课堂中呈现出来,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度也就不一样。

现将《世界之窗》不同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呈现并作比较。

镜头回放一:

出示哈利·波特(全身剧照)、刘星(全身剧照)、普通黑色人种男孩(头像)。

这组图像的大小、远近度不一,造成了学生在观察三个人种代表时看不清楚,尤其是对白色人种的头发、眼睛、鼻子等重要特征不能清晰获得信息。其次,学生对明星感兴趣,嘴里喊着他们的名字,导致本环节教师的意图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图片资源的运用也就背离了教学的初衷。

镜头回放二:

出示白色人种金发女郎(头像)、刘翔(头像)、博尔特(头像)。

这组呈现的都是人物的上半身近距离的图像,对于学生的观察有很好的对比效果。但是,这一组图像都是成人,尤其是金发女郎的出现,一下子让课堂中出现了哄笑的古怪气氛。而且这三个不同人种的代表又来自不同的领域,娱乐的成分似乎在这几张看似挺有人种特征代表性的图片中显露出来。

镜头回放三:

出示一组普通的、头像大小一致的、具有各人种典型特征的儿童照片。让学生把关注度完全放在对三个孩子的外貌特征的观察上,摒弃一切无关的因素,并用表格的形式交流观察到的结果。(如图)

此案例中,将明星脸替换成儿童的大众脸,而且都是聚焦在面部的特写镜头,这样的图片资源既能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又能通过观察和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各人种外貌特征上的不同之处,有效达成这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设定。

二、正确把握图片呈现的时机

图片在什么时候呈现更合理有效?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需要一份道德上的价值观引领。

《世界之窗》第一课时中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是: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知道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初步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在教材中有“人物榜”这个内容,里面的素材有各人种的优秀代表。为了让学生能达成这个情感目标,笔者在设计时,将对不同人种的了解放入竞猜环节中。其中竞猜的第二个环节是“不同的人种同样优秀”。为了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受这个目标,笔者设计出示三张图片:袁隆平(黄色人种)、诺曼·博洛格(白色人种)、 蒙蒂·琼斯 (黑色人种),他们虽是不同的人种,但都在农业研究领域作出了贡献,同样优秀。

镜头回放一:

1.出示杂交水稻(图),提问:你能想到哪位了不起的大师呢?

学生回答:袁隆平。(出示袁隆平的图片)教师补充介绍袁隆平的重要成就及伟大贡献。

袁隆平(黄色人种)

2.出示白色人种诺曼·博洛格和黑色人种蒙蒂·琼斯(图片)及重要成就(文字简介)。教师随机介绍。

3.提问:你能发现他们三位科学家的共同之处吗?

(都在农业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虽是不同的人种,但同样优秀。)

三个不同人种的图片出示顺序为,黄色人种代表第一个出示,其次是白色人种代表和黑色人种代表。三张图片的排序看似无问题,教师却在无意中忽视了价值中立。我们自己是黄色人种,作为主导、优先,将黄色人种的代表图片先展示,并且图片放大化,无意识中将教师自己道德观念中的主观臆断加到了学生的道德判断中。作为一个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价值的中立,尤其是在面临历史等问题时,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与判断。

镜头回放二:

1.出示杂交水稻(图),提问:你能想到哪位了不起的大师呢?

学生回答。

2.出示三个人种的优秀代表(图片)及重要成就(文字简介)。教师随机介绍。

提问:你能发现他们三位科学家的共同之处吗?

虽是同样的图片,但以不同方式呈现,根据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对于图片的呈现,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其呈现的时机,针对教学领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需要,更要有品德课独有的道德需要。在生活化德育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重新确立起“儿童生活化”的立场,不能用所谓的“成人观”去影响课堂。

三、从文本出发优化图片的处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我们提倡“看图对话”,适度帮助学生深入构建人与图的对话关系。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建构。图片资源不单单因其美丽的色彩、感性的表达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角,更因为对图的解读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探究能力。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探究是“上帝”交给儿童的使命,如果不让儿童去探究,那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儿童的天性。

以《世界之窗》为例,课堂中呈现世界人种分布图,根据文本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自己读图了解三大人种在世界上分布的大致区域。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读懂世界人种分布图,并且能从中探究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首要的就是将图真实地再现于学生。

镜头回放:

教师出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图例教学,图例出现在地图的右下角,用不同的颜色所表示世界上各人种在地球上的分布。

指导步骤: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上的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所表示的内容。

(2)学生用笔在地图上圈画各人种分布的区域轮廓。

(3)教师将静态的世界人种分布图,根据不同的人种分布色块处理成动态化效果。

(4)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出示,得出观察结论——白色人种分布最广,黑色人种分布较为集中。

本课时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看地图中的图例,知道每个人种的大致分布区域,并能在读图的过程中了解到各人种的分布等情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世界人种分布图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同时兼顾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与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融为一体。为了能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到三大人种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笔者利用幻灯片中的图层处理技术,将每一个人种的分布情况,通过不同的色块和闪烁的效果,让三个附加图层叠加到原先静态的分布图中。课件动态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的视觉感受达到最佳效果。

一张普通的世界人种分布图,经过简单的、适当的图像处理,就在教学中“活”起来了,从而实现了知识目标的最大化达成,发挥了图片的最强效益。

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有效地使用图片教学资源,就能使静止无声的图,产生生命的灵动,焕发精彩的活力,让它们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活性因子”,在激活学生思考、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提升,同时也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加回归生活。

(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小学 316000)

上一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与对策》调... 下一篇:In a B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