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2-04-29 07:01:42

河北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摘 要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汽车尾气排放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现代化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解决汽车尾气过量排放、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河北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在实践方面为河北省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河北省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制约经济科学发展、危害大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成为各级政府必须下大力解决的难题。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虽然GDP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位,但是经济结构不甚合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缓慢;同时,河北省是人口大省,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60万辆,交通运输量很大,而现代化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交通的承载力和运行效率都比较低,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大。正因如此,河北省的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大气污染较为严重,雾霾天气时有发生,根据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数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达标天数平均为62天,占34.3%;重度以上污染平均天数40天,占22.0%。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摆在突出位置,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项部署,大力整合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产业,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兴产业;但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公共交通运输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1河北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1交通运输规划缺乏系统性

目前,城市建设规划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规划中缺少水、电、气各部门的有效沟通,有时也未能全面考虑工、商、农、学及居民的出行等因素,从而造成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能源消耗增加。特别是城市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出行速度下降,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停车场地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环节中的“快”,导致了污染、耗能等问题,违背了低碳经济的要求。

1.2公共交通供给量严重不足

河北省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只占交通运输总量的5%-15%左右,公交线路单一、公交覆盖率低、公交车配备数量不足等问题广泛存在。很多城市没有设置专用的公交车道,即使有专用公交车道也经常被占用,城市道路在扩建,却越扩越拥堵,因为两边的道路变成了“停车场”,私家车在迅速增多,而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新建的道路便成了收费停车场所。

1.3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

一方面,公交车拥挤、车辆破旧的现象很普遍,公共交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各条公交线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准点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出行乘客的个人安排,造成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不够强,出行分担率较低。

1.4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缓慢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河北省各个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石家庄、唐山已经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现有的公共交通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相比,河北省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很滞后,目前石家庄正在修建地铁,但工期预计有3-5年,修建过程对公众出行的影响也很大。

2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大力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就单位时间道路客流量通过率而言,地铁、公交车大大高于小轿车,道路利用率高,而能源消耗和污染较低,所需停车场位又明显低于小汽车。因此,河北省的各地级市道路交通应优先发展地铁和公交车,可以将城市公交设置为城市交通中转枢纽,实现公路、铁路、轨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采用以地铁、公交车为主,个体小公交车、出租车为辅的运输模式。政府应加大对公交、轨道建设的资金支持,敦促公交企业改进运输工具,降低碳排放,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对公众的吸引力。

2.2系统规划公共交通线路

建设现代综合公共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加强衔接,改善换乘,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政府在安排公交线路时,应在近居民区设点,近校区设点,与水、电、煤气地下供应线相让,避免水、电、气管道维修影响行车。应当开辟更多的专用公交线路,并制定一定惩罚措施,严禁其它车辆违规占用,从而保证普通公交车的运营效率。应当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真正实现快速流通,降低公共交通运输资金的耗费。

2.3着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在硬件建设上,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更新公交车辆,定期进行安全检修,及时进行车辆保洁,确保公交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软件建设上,应当加大对公交司机和有关员工的考核力度,并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还应当引进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加大对公交车辆准点率的监控和管理,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上一篇: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规则的构建 下一篇: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