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

时间:2022-04-29 05:09:57

浅论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长期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深入研究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关系。本文就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程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分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质量意识解薄弱。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管建,不注重使用,没有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的经营思想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只看本企业的经济收入,不注重全社会的效益。

(2) 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管理人员少且素质低。施工队不按图施工,不照操作规程作业,不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等现象比较突出。

(3) 不重视业务培训,干部职工技术素质低。基建单位缺乏掌握建筑技术的干部和管理人员。

(4) 工程造价过低,困扰着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的招投标部门提倡竞争,实际低价中标法,谁的造价低,谁就中标。由于工程造价偏低,施工只好对付交工,取点薄利维持企业生存。

(5) 承包方式不合理。有的施工企业采用层层分包,形成层层克扣,真正到施工人员手中的工资寥寥无几,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来弥补工资不足,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6) 建材质量差,把关不严。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出售,造成的质量事故为数不少。技术落后,技术装备低下,生产效率较低。

(7) 设计文件质量不高,无节点图,细部结构和剖视图不全,图纸会审走过场,设计方案无比较,甚至设计文件无审查。

2 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 1 确立经营思想,确保工程社会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确立“业务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思想,树立以信为本,以诚待人,以综合优势取胜的企业新形象。

企业要教育职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文明、礼貌、热情、诚恳”的经营作风,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做一个工程,交一批朋友,立一块丰碑”。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取信市场,占领市场,真正服务于社会。

2. 2 强化质量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关系到质量责任主体单位对质量工作重视的程度,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责任主体单位领导必须视自己为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并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教育,教育职工认清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低劣,是一种犯罪行为。质量和速度是辩证的关系,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声誉,也就没有竞争力。

2. 3 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素质

企业的发展主要工作一是市,二是质量,三是素质。全面提高施工素质,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 提高领导素质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素质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提高领导素质。一个好的领导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领导素质既包括领导成员本身的素质,也包括领导班子集体素质,两者都不可偏废。领导本身素质要好,作为领导班子的整体要团结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企业的领导核心来管理工程质量。

(2) 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基础。职工在第一线施工,工程质量好坏与职工素质高低关系很大,搞好技工人员的施工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既要对他们进行应知培训,来提高理论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应会培训,来提高操作技能,还要抓好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3) 健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搞好工程质量的保障。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完善施工工艺,质量、原材料、构件、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要对技术交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记录等技术资料提出严格要求,使企业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自觉把好质量关,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材料、构件、半成品经检测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者,下道工序不准施工。同时,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保证监督体系。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 ①按图施工,设计变更要有设计变更通知单。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③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按规范标准施工,随时完善施工技术档案。④ 落实栋号管理责任制,实行样板示范引导施工。⑤ 把住材料质量关,经常组织质量检查和中间结构检验。⑥实行质量否决权。⑦ 及时进行竣工工程回访,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4) 严格检查监督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的办法。搞好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形式,还要有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方能使工作抓住关键,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在质量管理人员中实行责任制,开展全方位质量监督,即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对建设工程各负其责,奖罚分明。调动各方面、各层次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抓好质量,严格把好技术关、材料质量关、施工质量关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对各分项工程的重要工序和重要公项工程的每道工序、施工全过程跟踪监督。再就是要严格验收标准,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要求返工。

(5) 熟练掌握质量检验方法,严防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质量通病是严重影响质量的顽症,如不进行特别医治,是难以根除的。首先要增强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质检员熟记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的种类及发生原因,熟练掌握质检的标准和方法。将常见的通病列为重点检验项目。做到“三早”、“两讲”,即在施工前,早提醒施工人员注意预防发生通病;施工中,对容易发生通病的地方及时发现;对已发现的通病及早医治,消除隐患;向施工人员讲清发生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这样做既使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心服口服,又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2. 4 抓住关键,严格监督,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首先是强化政府监督,实施扩大监督覆盖面,对每项受监工程都进行严格的核验程序监督[3 ] ,未实行竣工备案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企业的质检员实行持证上岗。任何一道工序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否则不予验收。

2. 5 严格工程招投标制,择优选用施工单位

当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施工单位甚至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使工程质量无法控制。为此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须严格招投标制[4 ] ,除深入了解各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管理水平外,还应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企业的现状、资金状况、领导者的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投标制的基础上,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制的贯彻落实,要求各地方政府从大局考虑,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落实谦政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廉政自律,秉公办事,坚持择扰选择施工单位。

2. 6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前提,由于目前建材质量不高,材料性能不好,耐久性差,尤其是防水材料质量低劣,影响屋面防水工程质量。

另外,机械化施工质量还不发达,大量的靠的手工操作,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质量控制较难。因而提商工程质量,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入手,研究开发性能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和积极引进推广使用先进施工设备、施工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 7 加强设计图纸质量管理

优化施工图纸设计,建立健全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设计图纸质量高低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好坏,特别是图纸的节点图、细部结构、屋面设计、卫生间剖面视图及抗震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咱大型的综合性产品,其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长,它不但涉及到人民财产的安全,也涉及人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其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这些工程建设中一些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上一篇: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管理城市雨洪 下一篇:增大截面加固方法在水下桩基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