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良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4-29 04:14:02

试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良好习惯的培养

摘 要: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歌唱 倾听 表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17

心理学研究,习惯是指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巧妙设计,在快乐中形成好习惯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第一节课开始关注学生音乐课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是单纯枯燥的说教,一年级的小朋友会很快忘记,并且没有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倦的情绪,不利于今后音乐课的学习。要真正体现音乐课的价值,就充分运用音乐两大元素旋律和节奏,比如说:用节奏设置各种小口令,从小朋友排队开始,我的小铃鼓就是口令,变化不同的节奏,让我的小铃鼓和小朋友们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方式,很有趣味性,很生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能让学生能有秩序地排队,踏着有韵律的小节拍进入音乐教室,而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班级的特点设计有趣的、生动的音乐小口令,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习惯。

二、正确的歌唱,才会有美妙的歌声

坐端正,有精神是唱歌前的准备工作,每次唱歌前我都会提醒小朋友:“坐着要像小白鹅,挺起胸膛来唱歌,唱歌要像百灵鸟,轻声唱来不喊叫。”这样的音乐小歌谣既有趣,又生动,小朋友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就做到了。在歌唱教学中,我还经常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声音,借助肢体动作体验声音,既简单效果也很好。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演唱时喜欢声音拖长,也是在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一些欢快的歌曲当中,这样的声音就极不协调,欢快的情绪也无法表现出来,这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教学,在教唱《彝家娃娃阿里里》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声音的轻巧、跳跃,我在歌词上方出示了会动的调皮的弹力球宝宝,这样视觉上直观形象地冲击,学生们的声音很快发生了变化,而且歌唱的兴趣也增加了。

三、学会倾听,打开音乐之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时间很短,让他们安静地听音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教师就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小朋友,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方式,用音乐的形式去讲故事,在音乐中进行表演,边听边表演,学生不知不觉在活动中体验感知音乐,渐渐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及时的鼓励:“谁是咱班的听话娃娃?”这些形象的语言都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在游戏中倾听音乐也是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比如:游戏“听鼓声走路”学生在玩中既锻炼了节奏感,又培养了内心的听觉。

四、表演的世界多姿多彩

表演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设置了“音乐小擂台”活动,每周评选出班级“小小舞蹈家”,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感知音乐的快乐,学生们兴趣很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比如:在扮演“小雷锋”的角色中,更容易近距离地走进雷锋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做好人好事的快乐。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动作模仿劳动,感悟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产生音乐。我还鼓励学生能跟着歌曲的情绪,音乐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学生们随着音乐,舞蹈动作时而跳跃,时而舒缓,时而优美,在表演中更深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感悟音乐的内涵。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重视音乐课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2]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7.

上一篇:《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下一篇:打造高效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