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效性问题,激活语文课堂

时间:2022-04-29 02:36:41

设置有效性问题,激活语文课堂

所谓有效性问题是指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发展,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得到人生感悟,受到心灵震撼,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问题。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认真研读文本、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设置有效性问题,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语文课堂,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置简单,面面俱到

教师自己没有认真研读文本,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把握不住教学重点,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和花哨,设置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学生甚至不必思考,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被前者鼻子走,思维得不到发展,教学目标也不能达到。

2.泛泛而问,甚至步步为营

部分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宽泛,甚至步步为营,针对课文内容一句一问,个别的甚至是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回答后半句,极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

3.问题甚至过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备课时只顾查资料、读文本,以为自己讲解得越深越好,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置的问题过大过难,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谈起。所以,教师不停地“启”,学生就是不“发”,反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挫伤了学生的信心。

二、提高语文课堂问题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现今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生没有时间去反复地读课文,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认真研读文本,设计出巧妙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1.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讲授《五柳先生传》时,学生以前已经对陶渊明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他洁身自好、与众不同的特点。那么,我在讲这一课时,就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而是设置两个问题:(1)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该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求知欲,纷纷跃跃欲试,在探讨、争论、探究中自然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2.问题要精,达到一问立骨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尤其是小说,篇幅比较长,教师就要感悟全篇,总揽全局,设计精要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忌面面俱到,眉目不分。如,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我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1)文中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几次写围观群众,有何用意?巡警几次提法律,有何用意?几次写军大衣,有何用意?几次写变色,有何用意?(2)“变色龙”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这样的一串问题,抓住了文本的关键,学生在读书时有目标,思维有方向,兴趣盎然,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

上一篇: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下一篇:巧设问题,令课堂教学变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