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梦想都开花

时间:2022-04-29 12:37:24

让每个梦想都开花

放胆表达:不是因为寂寞才写作

因为热爱生活,所以我们喜欢记录;因为乐于表达,所以我们钟情写作。许多同学的写作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可以洋洋洒洒写数千字,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生活的光彩、散感的芬芳,在作文本上却下笔艰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命题不一定能真正“命”到我们的心坎上。为了应付,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编造一些苍白无力的话语,而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就只能留在博客、空间里尽情展现了。

其实,在日常练笔的时候,我们主张同学们“放胆表达”,简单说就是完全摆脱命题、选材、体裁、字数的限制,用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用充沛的感情去抒发,用真实的感动去表达,突破传统,模式,摆脱教条,排除虚假。总而言之,“放胆”就是没有限制地写你想写的作文。

比如面对月亮,除了弯弯的小船、美丽的嫦娥、无尽的思念,你还能想到什么?有位同学这样写道:“月亮是一朵美丽的花,纯洁、清雅,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它每月盛开一次,然后又慢慢地凋谢……”这是不是充满诗意和想象力呢?

所以,练笔时,不妨让你的作文“疯狂”一点,就像曹文轩教授告诉我们的那样:“写东西不一定非要瞄着‘有意义’,也可瞄着‘有意思’。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义’的事情才可能渐渐多起来。”

留心观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观察是思维的向导,是智慧的眼睛,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宇宙间的奥秘,往往就在一朵寻常的花中,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悟,便会比别人更具智慧。

有同学问:“老师,您经常说让我们注意观察生活,我也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注意观察了,可是一到写作文时,我还是觉得脑海中空空如也,这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强调两点。首先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善于在观察中比较和发问,即善于将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次要善于在观察中感觉和体会,即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不过要注意安全),通过看、听、嗅、摸、尝等感觉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吃水果时仔细闻一闻,你就会知道什么叫“芬芳”;闻闻父母衣服上的汗味,你就知道什么叫“辛苦”;在烈日底下走一走,你就会知道什么叫“炙热”;到父母所在的工厂里待一天,你就会知道什么叫“艰辛”……

发挥想象: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想象和联想是人类特有的隐形的翅膀,它们不仅能让我们思接古今,更能激发我们无穷的创造力。写作文时,关于“想”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是既要大胆新颖,也要真实合理。尽管有人说“奇思承载未来,妙想改变世界”,但真实、合理还是发挥想象的第一要素,因为无论你的想象多么新奇,但构成想象的材料都是源自客观现实的。强调合理,不是要限制同学们的想象,而是要同学们基于现实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那种毫无根据的狂想、妄想除了能在神话、魔幻小说中一展身手外,在其他题材中不一定合适。

二是既要再现生活,也要有独特感受。沈复的《幼时记趣》就是一篇再现生活又有独特感受的优秀例文。作者把童年印象中飞舞的蚊群想成“群鹤舞空”,把蚊子冲烟飞鸣想成“鹤唳云端”,把草丛想成森林,把虫蚁想成猛兽,把土砾想成丘陵。这些真实而又奇特的想象,既生动表现了作者幼年时热爱生活、富于幻想的特点,又体现出他童心烂漫的“审美情趣”。

文贵情真:言为心声,以情动人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才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真情,结构再好,也只是骨架。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有真情的文章呢?

一靠细节显情,让“细微之处见精神”。例如:我从爸爸手里接过针,开始犹豫起来:“怎么挑才好呢?用的劲儿大了,怕妈妈叫疼;用的劲儿小了吧,又怕刺儿挑不出来。可要是不赶快把刺儿挑出来,妈妈的手指就会发炎化脓,那样她会更痛苦……”我小心翼翼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挑着、拨着,刺儿终于露出了头,我再用针尖朝上拨一次,妈妈咬着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总算被我挑了出来,最后我用手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捏。

作者通过“挑刺”这个细节,情真意切地表现了对妈妈的爱。

二靠修辞“激”情。为了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例如:母爱,是我们孩童时傍晚间听到的那一声声回家的呼唤;母爱,是我们生病时挂在母亲脸上的焦虑和愁颜;母爱,是让饥肠辘辘的我们垂涎三尺的饭菜的香气;母爱,是把每年树上结的杏子小心地储藏,希望我们放假回来品尝的心思;母爱,是我们犯错时,那只快速扬起却又慢慢落下的巴掌……

作者使用暗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母爱演绎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生动,味道浓郁。

上一篇:火车6年不到站 下一篇:我的小小超级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