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在文字中的生命

时间:2022-04-29 09:53:30

跳动在文字中的生命

偶然在书店看到张洁今年近些时候推出的散文随笔一《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出于对张洁作品一贯的着迷,也由于对书名的好奇,还因为封面那朴素的色彩,便随手买下。翻开后才知道这书名来自于画家梵高,是他对自己的画作《于尕歇医生》的一句注释。张洁用她的精湛又不乏苍凉的文字,写下了她看到这幅画时内心的震撼和共鸣。“忧伤不像欢乐,欢乐是再通用不过的语言,而忧伤只是一个人的语言”,这是张洁的感慨,可见张洁是真地懂得肝肠寸断的滋味。于是,便有了一篇文章的标题为《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的随笔。有了这本让许多人放不下的散文集。

《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收入张洁最新的散文随笔30余篇。内容包括了对逝去的友情和亲情回忆、她在世界各地讲学旅游的所见所遇所想所感,也有她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还有她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的记述。首篇《对于我,他没有“最后”》,张洁回忆了与美国著名记者、作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的深厚友谊,是一篇情深谊重、催人泪下的文字,每一位读者都会为她的真情而感动。而《多少人无缘再见》记录的则是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诸大腕的采访时,双方面对面斗智斗勇的场面,以及采访结束后智者之间的欣赏和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友谊。细细品读能体味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不过在我看来,张洁记录她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篇章最为可读,如《再也无法破碎的享受》《对不起了,莫扎特》《总有一份期待是特别为着你》等,这些文字与通常流行的那些附庸风雅的游记和故作渊博的所谓历史散文相比,少了浮华,多了清幽,少了陈词滥调,多了真情真趣。在文章中,一个真实的张洁与我们在文字中相约。张洁的风格是深邃而简约的,这不仅体现在她的文字中,也体现在封面设计上,据说书的封面也为张洁亲自设计。多才多艺的张洁,对音乐和美术都有着独到的悟性,本书的封面,她试图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对逝去的生活和情感的深深怀恋。

如果说有人是为了写作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个人一定是张洁。张洁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坛便不同凡响。第一部短篇就获了全国大奖,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事了。将近三十年过去,张洁成了文坛的长青树,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并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创造了当今文坛的一个神话。张洁的创作总是让读者有出其不意之感,作为一名成熟的作家,她从来不重复自己,更不模仿别人。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始, 《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以及近两年的新作《无字》和《知在》,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号。在中国的作家群体中,这是不多见的。张洁,又是另类的,特立独行的,独树一帜的。她不迎合,不模拟,不做文字以外的任何功夫,且有意无意地与潮流保持一点若有若无的距离,却永远站在潮流的前列。她说过写作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她的心愿是:“活到把书写完的时候。”

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尤其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娱乐化甚嚣尘上无所不在的时代,张洁就愈加彰显了一个作家的纯粹。文学是寂寞的,张洁是这个寂寞时代的斗士,她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境界。文学读者越来越少,是令作家失落和痛心的事,有人因此而放弃,有人因此而随波逐流。张洁却说,她并不伤心,“哪怕有10个读者真正进入我的作品,我已经觉得自己很富有。”写作是她惟一的爱好,是她生命的存在方式,所以,她并不介意有多少读者,不介意自己的作品成不了畅销书。张洁属于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那个时代孕育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很自律,创作态度严肃严谨的作家。他们用头脑写作用灵魂写作,甚至用血和泪写作,而非时下里流行的炒自家的隐私,更不会用身体写作,也不会将的“写真集”印为大作的夹页以招徕读者。

用文学形象批判现实,思考未来,表达民众的诉求,曾经是这一代作家的最高追求,也是那个时代读者阅读的源头。那是个文人自律的年代,也是个文学创作创新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文学是高尚的追求,作家是社会的宠儿。每有新作抛出来,总能在社会上整出点响动。且越是有争议的作品市场上表现越好,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庞大的“粉丝”队伍,这个队伍遍布于各个年龄层中,也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中。众口难调的国人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阅读品位竟是那么相近,像奇迹,或者说就是奇迹。张洁便是众奇迹中的一个。她对文字的要求其实很高。“到了现在,阅读更显得功利。如果一本书前三页还不能吸引我,我是不会继续下去的。而且我更注意的、促使我喜欢某一本书的,是故事以外的其他元素。比如,当我在那些文字里触摸到作家的人格时。在创作的漫漫长路上,当作家们的技巧更为纯熟之后,他们最后能拿出来拼搏的,只能是人格。不仅仅是对弈,在任何一种角逐中,人格都像留守在大本营的、或者是守在最后那道防线上的‘国王’。一个的叙述能力或高或低,但成功的叙述肯定来自对写作的责任以及为这个责任所做的努力。写作对他,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惟一的生存方式。他将为此付出更为辛苦的人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颜色,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世态……但你会在他的文字里看到独特的魅力、视角,不同―般的结构能力,令人惊叹仰慕的睿智,一旦进入创作就不由自主的神秘飞翔……” (摘自《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张洁永远生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只有创作,只有文学。

上一篇:朗 第1期 下一篇:《平衡的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