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方言研究综述

时间:2022-04-29 08:08:38

辉南方言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对辉南的历史沿革进行简单梳理,并通过方言分区、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对吉林通化地区近些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意在为辉南方言的研究建立一个宏观系统的知识框架。笔者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这一地区方言研究的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拓展研究。

关键词:辉南方言 方言分区 语音 词汇 语法

一、引言

吉林省辉南县,位于东经125度58分49秒~126度44分39秒与北纬42度16分19秒~42度49分15秒之间,幅员2278.7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0个镇和1个民族乡:朝阳镇、样子哨镇、杉松岗镇、金川镇、石道河镇、辉发城镇、辉南镇、庆阳镇、抚民镇、团林镇、楼街朝鲜族乡。辉南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隶属吉林省通化市。通化方言是东北官话方言代表之一,辉南作为通化地区重要组成部分,其方言研究有助于推动通化地区的方言研究和文化建设。

辉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沈阳、长春、抚顺、四平、吉林、通化、白山等大中城市的中心。背靠长白山区丰富的资源,面对松辽平原的富饶粮仓,是集山区特点和平原优势于一身的特殊区位。

二、历史沿革

辉南因位于辉发河以南,因而得名“辉南”。辉发在《辽史》里写作“回霸”,明、清著作中写作“回跋”,在其它史籍中又有作“回怕”“灰扒”。据《辽史》记载,“辉发”最早源于女真部落,辽灭渤海国后,对渤海靺鞨人严加限制,不许他们私藏武器或离开居住地,更不许他们随便往来,防止他们串通反叛;而对与靺鞨族系较远的辉发部则宽待很多,无上述限制,还可以与其他部族的人往来,因此称他们是往来无禁的部落,“辉发”部落的名称由此而来。

辉南历史悠久,舜时分青之东北为营州,当时的息慎便驻于此地。汉武帝时,在挹婁的东北拓置三郡。据《文献通考》:“挹婁即古之肃慎。”《通典》中有:“挹婁在不咸山北千余里。”(不咸山即长白山)因此,汉朝时辉南应该属于挹婁。南北朝时为勿吉国所属。勿吉又叫靺鞨。隋唐时,靺鞨分为黑水和粟末两部,而辉南为靺鞨氏地,属粟末部。唐朝时,靺鞨大祚荣之子于松花江以南、今辉发江下游建显德府,故唐时属渤海,辖治于中京显德府。宋朝时归属女真。九世纪辽政权在此建镇设府,明末辉发部落在此筑城建都,一展峥嵘。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横刀跃马,鏖战称雄。圣祖康熙和高宗乾隆在此行围打猎,射虎毙熊。康熙帝更是有感而抒,在此写下著名的《辉发怀古》。为保护发祥地,清朝初入版图,置辉南直隶厅。

辉南境内,自光绪初年到宣统二年建置,三十年来,渐有民众在此生活。明朝前夕,挹婁、靺鞨有居于此,但人口尚不固定、属暂住居民。直至明朝,建辉发部落,先后隶属靺鞨、渤海、女真部。

据民国时期资料显示,县境内民籍庞杂,山东、河北最多,河南次之。

三、研究综述

辉南地处吉林省东南部,现隶属通化市。近年来对东北方言的研究日渐兴起,但总体来讲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还不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方言点个案的调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已有研究不够深入、分析不够透彻。辉南方言研究作为东北方言研究的个案,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但其研究意义重大。

先贤对于辉南方言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基本上是从属于东北方言及通化方言研究的。

(一)方言分区研究

伴随历史变迁、移民、地理行政区划变动等因素,有关通化方言分区的研究讨论虽然在大的方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具体区划还存在差别。目前,还没有针对辉南方言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章,而将通化方言分区作为专题研究的文章也屈指可数,更多文章是通过研究东北方言分区简单介绍通化方言的分区状况。相关文章主要有孙维张、路野、李丽君(1986)《吉林方言分区略说》、贺魏(1986)《东北官话分区》、张志敏(2005)《东北官话分区(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中国语言地图集》等。

孙维张等(1986)《吉林方言分区略说》和贺巍(1986)《东北官话分区》,都认为辉南县属东北官话吉沈片长锦小片,除辉南县外其他市县划分为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孙维张(1986)《吉林方言分区略说》依据古影母开口一、二等字今声母的不同,将辉南划分到西区的长春片。侯精一(2002)《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中相关方言分区,也基本依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说法,其中涉及到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均以通化方言作为参照。

赵君秋(2005)《通化方言特点及区划》与以上划分有所不同,将辉南划分为东北官话吉沈片梅溪小片。在其2010年《东北官话分区补正》中,又作了部分修改,根据东北官话与胶辽官话特征上的异同,认为辉南、柳河等县市兼具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的特征。因此将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的通化、白山等五个方言点划入胶辽官话盖桓片;由于把通化方言划归胶辽官话,故将原通溪小片更名为梅溪小片,将梅河口、辉南等县市划入东北官话梅溪小片。

(二)语音研究

1959年吉林大学中文系师生最早对通化方言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描写和研究,推出研究成果《通化音系》,该文侧重对方言的语音进行调查、描写和说明阐释,方言调查点较为全面,基本覆盖了通化的整个区域,对通化地区的音、韵、调也都做出相对细致的描写和说明。这以后对于通化方言语音研究的文章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一是整体描写。这一类又可分为两小类,首先是对通化音系做整体描写和分析,对其声、韵、调特征都做出了相对细致的描写和阐述,并参照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这类文章除吉林大学中文系方言调查小组(1959)《通化音系》,还有吉林省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1959)《吉林人学习普通话手册》、陈章太等(1996)《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等。其次是简单概括的整体描写。即对通化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简单阐述,并不做深入分析,也没有大量调查例句资料对通化方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这类文章有顾小玲(2012)《通化方言语音概貌分析》、赵君秋(2005)《通化方言特点及区划》等。

二是传统的单点描述。这类文章是针对通化方言语音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阐述说明。此类文章有王洪杰、陈本庆(2007)《通化方言声调的发展变化》、王洪杰(2004)《日母字在通化话中的语音演变探析》、张玉梅(2009)《吉林方言中介语及语言测试》等。

(三)词汇研究

最早的东北方言词典是刘禾(1959)《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该词典主要以吉林方言为主。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关东北方言词汇研究成果显著,并在这一时期出版了一些方言词(辞)典。其中许皓光等人(1988)《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以辽宁方言词为主,同时入部部分吉林方言。马思周,姜光辉(1991)《东北方言词典》收集流行于东三省的方言词语,以黑龙江、吉林为主(其中不少通化地区方言词汇),辽宁次之。王博、王长元(1991)《关东方言词典》则侧重于吉林方言的收集。几部方言词典在内容上虽存在需要商榷的地方,但整体还是能够反映出东北方言词的概貌、构词特点、民俗风物、历史层次等诸多信息,为词汇的多角度后续研究提供了详实可参的资料。

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辉南方言的形成和演变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人口迁移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样,关于辉南方言词汇方面的研究依然是依附于吉林通化地区的方言研究,然而,相对于语音上的研究成果,辉南方言词汇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很多,并且基本都是近几年才开始注意的。这类文章中,绝大多数是概括性描写吉林方言词汇,对通化方言进行具体描写阐述的并不多,相关文章有赵君秋(2005)《通化方言特点及区划》、李铭娜(2012)《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方言的影响分析——以吉林方言语音、特征词为例》、顾小玲(2012)《浅析通化方言动物词汇与普通话动物词汇的区别》等。

(四)语法研究

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汉语语法方面的研究最初是结合英语的语法规则来进行研究的,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语言爱好者的不断论证、探讨,更多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如实验语音法、定量研究法等。尽管如此,汉语语法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辉南方言语法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相关专门论著,但围绕通化地区的汉语方言的研究,还是会多少涉及到辉南方言语法,另外,词汇研究本身离不开语法,尽管相关研究材料不多,但还是会为辉南方言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这方面的文章有王立和(1984)《吉林方言词汇中加词嵌“得”的三音节形容词和动词》、栗河(1986)《吉林方言附加式四音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及主要特点》、王洪杰等(2008)《东北方言之多字俗语说略》、冯常荣(2009)《吉林方言词的结构特点》等。

四、研究意义与前景

虽然相关方言的研究和投入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近来,受推普国策的影响,老派、新派的差异,文白异读的不同,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扩展,与东北官话内部不同方言点间的共时比较、合理科学地验证分区、建构胶辽官话与东北官话的同言线等,都有待新突破。对于辉南方言,诚然,多方面、全方位的关注十分必要,但同时也要寻找全新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地推行单点深入研究。

语音上,今后应该多从纵向历时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同样可以引入先进的语音研究手段,如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辉南方言语音的变异进行客观真实的描写等。

词汇上,应该注意方言资料的收集,真实记录方言口语,整理归类。

语法上,注重日常用语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上要更加灵活和全面,努力还原方言真实一面,注意类型学上的比较,争取建构具有辉南方言特色的辉南方言语法体系。

通化方言是东北官话方言的典型代表点之一,辉南方言更是通化方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吉林方言中富有特色的方言,它虽和吉林方言、东北官话十分接近,但是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对辉南方言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的研究,无论是从方言研究意义的角度,还是普及普通话意义的角度来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是颇具研究前景的方言,值得广大语言爱好者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吉林大学中文系方言调查小组.通化音系[J].吉林大学学报,1959,(4).

[2]杨春宇.辽宁方言语音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迟永长.大连方言音系[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杨春宇.辽宁方言知、庄、章组的语音类型及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王洪杰,陈本庆.通化方言声调的发展变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

(顾静瑶 辽宁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81)

上一篇:浅谈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下一篇:淮海戏丑角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