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学案的设计步骤

时间:2022-04-29 07:10:36

智元学案的设计步骤

摘要:智元案的设计步骤:1.剖析优势智元,明确学习方式;2.分析学习过程,确定学案结构;3.分析课程标准,提取最适智元;4.分解知识、情感、能力,制定智元生成细节评价量规;5.根据智元学案结构,编写智元学案。

关键词:智元学案;设计步骤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76-01

智元是知识点、情感、能力的自组织,是师生教学的基本单位。以智元为教学单位可使课程的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和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落实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能力获得同步而又平衡发展。智元学案是关于一个智元的学习方案。这种学案内容相对集中,教学步子相对较小。便于发挥师生各自优势,也便于师生之间的优势整合,更便于促进学生优势发展最大化。我们引进我校李继生老师的这研究成果,旨在设计最佳学案,以促进学困生优势发展最大化。所谓优势发展最大化必须具备这样三个特征:(1)内存智元数目最大化,即内存智元数量大到力所能及的程度。(2)智能结构个性化,指的是学生内存智元的组合方式达到独一无二的境界。(3)内存智元利用自动化,是学生提取、整合内存智元和外在智元快捷解决问题耗时最少。这是我们设计智元学案的基本目的。其设计步骤如下:

1.剖析优势智元,明确学习方式

假若有个学生特别关注葡萄糖分子式,并能迅速检索出来。我们认为,这就是该生的优势智元,其结构就是“葡萄糖分子式・关注・检索”。 “葡萄糖分子式”是生物学事实,“关注”是最低级情感,“探索”是人最起码的能力。可见学生最擅长机械记忆。机械记忆往往要借助于直观形象。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来习得知识的方式应是感悟性学习。

2.分析学习过程,确定学案结构

智元生成的一般过程是智元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智元生成的一般过程下图。由上图可知,智元生成的途径有341(即41+42+43+44+1)。根据是否利用外在智元这个特征,智元生成分为两大类,即感悟智元生成和探索智元生成。探索式生成有340种,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有效途径。感悟性智元生成是指直接利用内存智元生成目标的过程,即①②③①②④⑤。如果通过该途径学习新功课,就叫感悟性学习,或叫感悟性智元生成;如果通过该途径复习功课,则称整合性智元生成。

感悟性智元学案结构暂定为“析要―关联―结论―练习”。析要是指学生从情境中提取要素,并作解释。关联即根据要素间种种联系,进行重组,然后简约重组内容,形成结论,最后进行练习。探索性智元生成结构设为“析要关联补习重组结论练习”。其中补习是吸收外在智元,重组是将外在智元融到已关联的结构中去。整合性智元生成的结构可定为“猜想―解说―结论―练习”。猜想是让猜一猜综合练习的答案,然后对自己答案进行解释。

3.分析课程标准,提取最适智元

认真课程标准,从教材中提取选择最适智元,来做智元学案设计的基本单位。所谓最适智元是最能适合学困生的智元。对前述那位学生而言,我们要注意到:构成生物的糖类,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乳糖、纤维素、糖元等等,我们宁愿选择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作智元学案设计的对象,其他的糖类物质,在学生了解这三种单糖性质和功能后,通过联结方式获得相关认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从而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兴许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4.分解知识、情感、能力,制定智元生成细节评价量规

事实类知识可分为、实物、模型、图形、现象、事件、符号、名称等子类型,依次用A1、A2 …A8表示。情感可分解为关注、接受、领会、体验、践行五个层次,依次用B1、B2…B5 表示。能力可分为检索、分析、转换、整合、利用等五个层次,依次用C1、C2…C5表示,并设计好目标三联码及其权重,并标识在智元生成细节之处。若设某智元生成细节满分为a,m为A、B、C的脚码,n为A、B、C的总项目数,则A、B、C各项记分为mn-1a。

5.根据智元学案结构,编写智元学案

写法与教案差不多,但要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个积分册,便于对学困生的每个学习细节进行知识、情感、能力三方面积分。此外,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智元学案设计,尽快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智元学案,以满足满足教学需要。(执笔:李继生)

上一篇:优势发展教育的初探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