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吉拉德总理

时间:2022-04-29 06:22:19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它们的存在客观而必要,不必感天动地,不必意义非常,只要有体验,有回忆,就足够了。试想,人生若只是一片苍白的天空,那该多没意思,一定要有白天有夜晚,有风雨有彩虹,既付出过也收获过,那才叫做真实。

4月9日,上午8点40分,地点:会议室。高一年级挑选出的迎宾生们被召集在一起,在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到校前的一小时里,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工作会议准时召开,内容极其简明扼要,时间、地点、站位,只讲一遍,再无重复。

我注意到年级主任胸前那枚精致的校徽,它历来是举办重要活动时不可缺席的“一员”,开学典礼、家校联谊、外出赛事,这次也一样。就在我还在想象长大以后“也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的时候,这个机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走近了。虽然这并不属于什么重要的“国事访问”,但还是给了我一次代表“国家形象”的机会,这确实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当然,也是我中学生涯中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哟,有些许激动!

9点10分,列队。身后是手提肩扛的记者,听说“澳新”的记者也来了,只是认不出来罢了。因为所有的记者,无论哪个国籍都是一种动作:嘴里飞快地讲电话,手里不停地调试设备。校门西侧洒满阳光的浮雕墙前,站着主宾双方的负责人,他们核对着最后的活动事宜,时不时还给同伴打电话询问他们的位置。外事安保人员西装革履,始终一言不发,远远看上去怪神秘的。我抬头望了一眼被吹散云彩的天空,觉得今天将会成为很有意思的一天。

她到了!时间刚刚过了9点40分,一辆奔驰准时停在了校门外。我近距离地看到了那张从前只在新闻媒体上见过的面孔,真是一次很棒的经历!“Welcome to our school! ”“Oh, thank you!”吉拉德总理走过来和我握手,脸上依旧是那极具亲和范儿的笑容。几米之外,便是两排挥动着中澳两国国旗的同学,他们围成一条通道的形状。澳总理和校长一起走过去,身旁是全无停歇的照相机和摄像机,望着她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了昨天下午放学后忙碌的景象——

集体扫除、布置教室和迎宾训练。一切来之匆匆,却又十分高效地完成了。天气有些凉,伴着不间断的风。负责外事迎宾的人基本都是“半专业型选手”,大小迎宾活动参加了不少,但是由于刚上完体育课,身上衣服减得挺狠,在楼外站了一会儿手就冰凉了,坚持着排好队形才放学。因为一整天都在上课,教室也是最后才布置完毕,设在高二的交流教室,里面的人听说忙到六点多才陆续离开。

现在终于看到了昨日忙碌的成果,黑板上画着欢迎的标语,课桌被排成一圈。门口还站着很多人,现在是彻底分不清到底谁是哪路记者了。场内的气氛轻松愉快,就像迎宾开始前那个外籍负责人操着一口不正宗的普通话说的:“这不是非常非常严肃的那种,所以大家可以欢快一点,拍手转圈也可以的。”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不过最后也确实证明了他那句话,场面是如此融洽。采访过程中,吉拉德一一回答着问题,这让我感觉到了亲善和耐心。最后,她还寄语陈经纶中学的学子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早日梦想成真。

10点20分,下课铃声打响,返回教室上数学课。站在走廊的窗台前,那辆车已经开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往往可能就是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当它被写成一段文字与别人分享时,就是双方的互相体验。对于我来说,很不错的记忆,就是能有一次这样特别的体验,不一定关于我,但我身在其中。

我那滑嫩的小手上是否还有吉拉德的余温?这确实是一次特别的经历,但我肯定不会像被普京握过手的那个女孩那样“痴”,那么长时间不洗手,哈哈。

连进跃摘自《北京青年报》

2013年4月12日

上一篇:名字怎么那么古怪? 下一篇:女儿陷入嫉妒的沼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