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4-29 03:51:42

浅议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公路桥梁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其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道路桥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从混凝土主要成分出发,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粱施工; 混凝土原材料;探讨

1.混凝土主要原料组成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六大原料组成。水泥浆将砂、石牢固地胶结为一整体,使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同时因原材料质量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并没有通用的固定的配合比。下面对组成普通混凝土原材料的水泥、水、集料及化学外加剂逐一介绍.简述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的质量检验标准,使之符合使用标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

2.水泥质量的控制

2.1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和水泥型号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路基路面大多采用C20、C25,抹面用C15,同时还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对水泥强度一般应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另外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等物理特性的选择也应特别慎重,高等级公路特重、重

交通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要求多5.0MPa以上,相应要求采用强度42.5级以上水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路面裂缝的控制、坍落度损失及外加剂的性能提升等化学特性则决定了路面使用寿命,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选择。

2.2做好水泥的检测工作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在出厂合格证齐全和化验单符合相应标准的情况下,做好再次检验工作,要核验进场水泥是否与质保资料相符合,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是否有受潮结块现象。在认真检查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按批抽样送检,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准予拌制混凝土。对于甲方提供的水泥,监理工程师也不能放松其核检。做好水泥生产厂家的选择,应优先采购旋窑生产的合格水泥产品,如立窑生产的水泥应认真检验其组成及主要指标后才可使用。对进场水泥在检验生产厂家和保证资料时重点查看氧化镁、二氧化硫含量及初凝时间.在安定性项中任一项不符合水泥质量规定的均为废品禁止使用,水泥产品的安定性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为保证质量,施工所用的水泥必须经过该地区有资质的试验室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做好现场堆放管理

在许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会有不同种的水泥存放,为避免建筑施工现场由于操作人员责任性差,保管不严格,造成混合乱用,或在施工过程中因某种水泥短缺而工程又不能停止,便将不同品种水泥进行补充等情况。要对不同品种的水泥分别堆放,并对水泥的品种类别、适用范围、结构物环境进行具体分析才可使用。

3.水质量的控制

清洗集料、拌合混凝土及养生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有机物等,饮用水一般适用于混凝土施工;非饮用水,特别是在海边,应符合下列要求:(1)硫酸盐含量(按S042一计)4。因此,混浊的河沟水和受海水或盐碱地侵蚀的咸水不能使用。凡是不能明成分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才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4.集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集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集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一般认为集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低,而实际上某些集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当集料的孔隙率达10%时,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选用低渗透集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集料的粒径大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集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集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4.1细集料质量控制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砂的组度模数宜在2.5以上。除了控制砂的细度模数,还应控制好砂的0.315以下筛网的通过量,当筛孔通过量不符合时,混凝土的泌水量就不合适,因此将导致表面有浮浆及微裂缝的出现。开工前应对沿线砂场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进行试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供砂砂场,杜绝不合格砂进入施工现场,实验室不定期对已运到施工现场的砂进行质量抽检。对细集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山砂、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人工砂中含有较多的片状颗粒及细粉,且成本较高,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天然砂作为施工用砂,如天然砂的自然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可将山砂、河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掺合使用,并选择合理砂率进行混凝土的配制。

4.2粗集料质量控制

粗集料应从多方面选择:品种、岩性、最大粒径和级配四种。粗集料通常选用碎石,其他条件相同,碎石混凝土抗折强度要比卵石混凝土高30%。选用碎石前应对母岩进行岩性分析,一般首选分布较广的花岗岩或玄武岩.其抗压强度一般能达到100MPa以上。最大粒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抗裂性能。良好的级配可以获得较大的堆积密度,减少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少砂浆的填充数量,使碎石相互之间保持较好的机械咬合状态,提高抗折强度。因此应采用质地坚硬、

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40 mm、针片状颗粒含量≤1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含泥量≤1%、石料强度≥3级的碎石。粗集料的生产、供应单位向使用单位提交每一供货批产品的质量检验结果租出厂合格证。粗集料使用单位按同品种、同规格粗集料的供货批量,分批验收、检验与堆放,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集料的贮、运工作,防止混杂、分离、跌碎、污染,并控制好含水量。

5.外加剂质量的控制

外加剂具有引气、减水、缓凝等作用,选择外加剂时,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生产厂家一般只是提品说明书或匀质试验数据,这是不够的。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

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抗渗标号等)这是防止误用或错用的保证。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粉状外加剂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还要对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有标记,分别堆放。

6.结语

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保证混凝体原材料质量是一项繁琐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所有问题的产生都一定原因,只要做好细节控制工作,必能保证混凝土材料符合使用规范。

上一篇:浅析混凝土桥梁加固与检测技术 下一篇:房屋工程结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