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规模与场馆无障碍设计

时间:2022-04-29 01:02:56

残奥会规模与场馆无障碍设计

人人有权追求健康与智力发展

残疾人最早的运动会始于1848年英国伦敦郊外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城的一个医院里。在医学专家特维西・古度曼博士的倡议下,由斯托克・曼德维尔和加德纳・霍姆两队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体育比赛。据史料记载,当时参加比赛的是16名坐在轮椅上的运动员(其中有2名女运动员)进行的射箭比赛。这场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曼德维尔城也因这次比赛被人们视为世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源地。一年之后,英国5个城市的残疾人代表队又在这里举行了比赛。

1952年开始,英国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项残疾人体育比赛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现在由国际轮椅运动联合会每年举行的斯托克・曼德维尔世界轮椅运动会。

1960年,首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来自23个国家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运动会。1964年在日本东京,1 968年以色列雷曼脱盖城,1972年在联邦德国海特贝尔格都举行了世界残疾人运动会。1976年国际残疾人体育联合会决定,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合开,正式把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残疾人运动会命名为第1届国际伤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伴随着四年一次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残疾人体育联合会也在主办国举办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国际残疾人奥运会与健全人国际奥运会同步发展。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既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又是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主题口号。口号与“超越、融合、共享”的残疾人奥运会宣传理念相辅相成,鲜明表达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

残奥会比赛项目的规定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同意为了便于操作,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应在运动会召开四年前确定。残奥会比赛项目应反映出运动员的最大容量,夏季残奥会应不多于22个大项目,冬季残奥会应不多于8个大项目。

残奥会比赛项目安排应在不迟于比赛开始前三年完成。在夏季残奥会中所设的子项目应不多于450项,除非国际奥委会、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协议(2000年悉尼残奥会共设550个子项)。冬季残奥会不多于15个子项,除非国际奥委会、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协议。在决定残奥会具体比赛项目时,应对每个项目的残疾分级作进一步的审议。

比赛项目应反映出残奥会是一项最高等级的竞技性体育比赛。为此,国际残奥委会应制定残奥会每项比赛的最低参赛人数和最低要求(例如全球性和世界水平)。

1,运动员、随队官员和辅助人员

应确定运动员。随队官员和“非竞赛的竞赛参与者”(例如领跑员、地滚球助手和自行车领骑员)的最大人数以便做出项目场地规划,残奥村规划并安排运动员、随队官员的后勤服务。(见表2)为此,双方同意随队官员的比例(代表团组团比例)应重新审定。

为了方便奥运会组委会进行规划,生活中必须使用轮椅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在非竞赛的场合需使用轮椅)的人数夏季残奥会不得超过1800名。冬季残奥会不得超过400名。

2,技术官员

应制定一个总体战略来明确宣布每项运动中技术官员的人数,选择和任命。除非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约定,夏季残奥会技术官员的总人数应为800名(包括300名国际技术官员和500名国家技术官员,根据主办国家的比赛经验而定。悉尼残奥会的技术官员实际人数超过900名)。

3,新闻人员

双方同意公众和媒体对残奥会日益增长的兴趣将会导致采访未来残奥会的新闻注册人员的增长。组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在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意识到对新闻人员发放的注册卡的数量应在夏季残奥会限制在不超过2000张,冬季残奥会不超过800张,

国际残奥委会将进一步研究现行的残奥会新闻注册分配办法。注册卡将优先发放给专业新闻人员。

4,残奥村

残奥村应与奥运村相同,为残奥会运动员、随队官员、人员和技术官员提供食宿。食宿和相关服务应由奥运会组委会无偿提供。技术官员的居住区应与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居住区分离。如在残奥村中为媒体提供食宿,应向使用者收费,而且居住区应与其他类别分离。

①残奥村的容量在残奥会期间,可供轮椅使用的卫生间的数量应为1:3,尽管各类房间可能略有区别。夏季残奥会可供轮椅使用的床位不得少于1800张,冬季残奥会不得少于400张,还要提供额外的5%到7%的机动床位。这些数字仅作为指南。在得知每个残奥村的具体情况后。残奥委会可作进一步修改。

②残奥村的开放时间

夏季残奥村的开放时间应从开幕式前10天至闭幕式后3天,共22天。冬季残奥村的开放时间从开幕式前10天至闭幕式后3天,共20天。

第13届残奥会项目与规模

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共设20个大项,并依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将产生出471枚金牌。其中18项比赛在北京举行,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比赛场馆将全部使用奥运会比赛场馆,其中北京18个项目使用16个奥运会场馆,奥运村在残疾人奥运会期间将为残疾人奥运会运动员使用。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将第一次向各参赛代表团配额内的人员提供免费国际旅费,并且依照惯例,提供免费食宿,并免收报名费。这一承诺受到了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各国和地区残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参加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的代表团有望达到历史最高,约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官员参加这届运动会。届时还将接待约4000名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技术人员。

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24日闭幕至残疾人奥运会9月6日开幕之间有12天的转换期。在转换期内,组委会必须完成人力资源、临时设施、物流。技术。媒体运行等各项转换工作。由于奥运会闭幕后运动员有3天的时间陆续离开,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前全部运动员代表又要提前抵达开始分级和适应性训练面对12天转换期中如此大的工作量,目前北京奥组委相关部正在就此问题提前进行详细的计划。

第13后残奥会会徽

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会徽的色彩还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残奥会场馆的无障碍设施

残奥会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和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如下:

作者:周文麟《建筑创作》杂志社 高级建筑师

收稿日期:2006年6月

上一篇:从复杂到纯净的设计:聚焦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体... 下一篇: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