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煤现状及煤质特征初探

时间:2022-04-29 12:09:36

[摘要]本文在参考上述资料,同时查阅一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贵州省石煤资源的分布、石煤煤质特征、以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对贵州省的石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字]石煤 现状 煤质 特征

[中图分类号] TD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14-1

1

前言

石煤是一种含碳量较少、发热量较低的劣质无烟煤,也是一种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生成于古老地层中,由菌藻类等生物遗体在浅海、泻湖、海湾等条件下,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而成。外观像石头,肉眼不易与灰岩或炭质页岩相区别,是一种高灰分(一般大于60%)、深变质的可燃有机矿物。主要利用途径是石煤发电、石煤提钒及建材工业。

原煤炭工业部1979年了《南方石煤资源综合考查若干技术要求》,石煤的主要指标为:①按石煤分析基弹筒发热量,3.35~5.02MJ/kg为低热值石煤,5.02~12.54MJ/kg为中热值石煤,大于12.54MJ/kg为高热值石煤;②按最小计量厚度,最小计量厚度为2m;③按计算深度,以当地石煤露头斜深计算,分为0~100m和100~300m两个阶段。以此为标准,在1979~1980年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贵州全省进行了石煤资源考查,实测了露头地层剖面并采样化验。

2 贵州石煤分布特征

贵州省内石煤资源主要产于早寒武世牛蹄塘期牛蹄塘组或渣拉沟组地层(详见贵州下寒武统地层划分表)。根据岩性、岩相的差异,省内早寒武世牛蹄塘期可分为3个相区:杨子相区(Ⅰ)、过渡相区(Ⅱ)、江南相区(Ⅲ)(扬子相区不含石煤,本文不作叙述)。

2.1过渡相区(Ⅱ)

早寒武世牛蹄塘期地层在过渡相区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分布在清镇~息烽~德江一线以东及雷山~剑河一线以北地区。主要由黑色、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页岩组成,常夹石煤层,为石煤的主要产区。厚度变化较大,在8~228m之间,南东厚,北西薄,以三穗桐林~玉屏一带最厚,松桃普觉~余庆小腮~瓮安永和一带次之,厚度均在100m以上。牛蹄塘组共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硅质岩段,段厚0.1~126m,南东厚,向北西逐渐变薄,大致在清镇~息烽~德江一线尖灭;上段为炭质页岩段,为主要含石煤层位,段厚5~138m。详见贵州省石煤资源分布图。

2.2 江南相区(Ⅲ)

分布于三都~荔波~从江一带。该区下寒武统为一套黑色硅质岩、炭质页岩,统称为渣拉沟组,组厚109~322m,南厚北薄,其下部与牛蹄塘组相当。渣拉沟组共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以黑色薄层状硅质岩为主,时夹炭质页岩薄层,段厚4~70m;上段以黑色薄~中层状砂质、炭质页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和炭质泥灰岩透镜体,中夹石煤,是石煤的主要产出层位,段厚86~251m。

3

贵州牛蹄塘组石煤赋存层位

3.1下段中上部:石煤以夹层或互层形式赋存于硅质岩中含石煤0~3层,单层厚度0~0.95m,一般0~0.2m。石煤呈灰黑色,鳞片状或粉末状结构,易染手,密度较小,因石煤中夹较多的硅质结核或扁豆体而称为"硅质石煤"。该层位石煤发热量较高,为4.10~11.30MJ/kg,一般4.60~6.27MJ/kg。主要发育在镇远~三穗~台江一带。该层位含石煤率相对较高,但石煤单层厚度较薄,难以开发利用。

3.2上段中下部:是石煤的主要赋存层位。石煤呈薄~中厚层状产于砂质、炭质页岩中。含石煤0~3层,单层厚0~7.84m,一般0~5m。石煤呈黑灰色,粉砂或微粒状结构,块状或薄层状构造,不易染手,常夹砂质扁豆体和黄铁矿结核,比重较大,因含较多砂质而称为"砂质石煤"。发热量较低,为3.35~6.21MJ/kg,一般3.35~4.18MJ/kg。砂质石煤是石煤的主要种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断续发育在过渡相区的东南部和江南相区的三都一带,以松桃黄连和四方井、镇远都坪和青溪、三穗兴光、剑河南明等地较好,厚度5~9m。该层位含石煤率较低,达到石煤发热量标准的只占6%左右。

3.3上段中上部:石煤呈薄层状产于炭质页岩中,含石煤0~1层,单层厚0~9.39m,一般2~5m。石煤呈黑灰、钢灰色,泥质或鳞片状结构,叶片状或薄板状构造,不易染手,常夹黄铁矿散晶和钙、泥质结核,因含砂较少,以泥质为主,称为"泥质石煤"。发热量较低,为3.41~6.60MJ/kg,一般3.35~4.60MJ/kg。主要发育在镇远、三穗、松桃等地,其中以镇远都坪发育最好,厚达9.39m。该层位含石煤率很低,发热量达到石煤标准的比例仅1%左右。

4

贵州石煤煤质特征

4.1石煤宏观特征

石煤的宏观特征主要为:灰黑色、黑褐色、鳞片状~粉末状结构、参差状或土状断口,硬度2~4,比重1.4~2.6。

4.2石煤微观特征

4.2.1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贵州石煤矿物成分及其特征详见下表。

4.2.2结构和构造

结构:石煤中的有机质都已碳化,且达到较高的变质程度(相当于无烟煤阶段)。其它矿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原生结构、构造几乎全部破坏。结构以鳞片变晶结构、纤维鳞片变晶结构和花岗鳞片变晶结构最为常见。

4.2.3石煤化学和工艺特征

石煤最显著的特点是:高燃点、高灰分、低热值。

5

结语

石煤作为我国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有些省份已得到适量的勘查、开发和利用,但贵州作为南方的煤炭大省,现阶段勘查开发的重点依然是针对煤炭资源,对于石煤的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贵州的石煤资源要达到开发利用阶段,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徐彬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2003年

[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贵州省黔东南石煤资源调查报告,1981年

[3]原煤炭工业部.南方石煤资源综合考查若干技术要求,1979年

上一篇:湖南省新宁县马头桥矿区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 下一篇:GIS技术在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