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到鲁迅

时间:2022-04-28 11:32:06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有篇文章,谈到中国古代先贤与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文章指出:最近十年,打造软实力已成为中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中国的软实力受困于其当代文化缺乏全球吸引力,只能严重依赖它认为或许受到全球推崇的古代先贤。被推到最前沿的孔子仍是软实力宣传重点,此外还有孙子、老子、庄子等。一些中国学者公开表示,利用古代文化推广软实力并非良策,此举并不能帮助中国提高国际地位,相反,这凸显了当前中国的“思想贫瘠”。

我个人强烈赞同这一观点。以我的理解,此文并非有意贬低孔子,而是提醒我们要注意推广文化软实力的方法。这一提醒非常及时。

孔子对人类近代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1945年,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出版《孔子与中国之道》一书。他对中国儒学在十七、十八世纪对欧洲的影响,尤其是对法国启蒙学者的影响,做了极其翔实的阐述和论证。他说:“众所周知,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法国和英国的实情是,中国在儒学的推动之下,早就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政治,现在儒学又成为攻击这两个国家的世袭特权的武器。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有学者总结为:孔子启蒙了伏尔泰,伏尔泰启蒙了西方。这一说法是大致不错的。可是即使在当时,仍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孔子学说的局限。法国大哲学家孟德斯鸠一方面称赞儒学重视道德、崇尚礼教,另一方面指出,其片面忠君的思想将导致君主专权,并剥夺人民的荣誉感。

孰对孰错?抛开意识形态分歧,我认为各自说对了一半。把两者综合起来看,才能组合成一个真实的孔子。孔子的道德学说在反对欧洲神权思想时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孔子的片面忠君、以集体性压制个性之类的观点与民主、自由、平等的现念格格不入。有人说,内圣开不出外王,儒学开不出现代化,这是极为深刻的思想反省。从启蒙运动到今天,四百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只会推崇一个孔子,其实,我们自己的心中都没底――先贤孙子早就教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那是要有一套核心价值观的,可是孔子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只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之类的道德说教,是难以服膺人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推崇孔子,不如推崇鲁迅。仅举数例,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这样的观点,真比孔子的道德说教不知深刻多少倍!

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对孔子的被重视做过极为精辟的分析,他说:“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敲门砖”,这就是孔子的地位和作用。可是,要打造文化软实力,靠输出几块“敲门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输出现念,要输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点上,鲁迅比孔子要胜任得多。所以,我的广告语是:贫瘠的孔子,丰满的鲁迅。

【原载2012年1月11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上一篇:说慎独 第3期 下一篇:现代人的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