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河苑E3标段人防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4-28 11:31:09

仙河苑E3标段人防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渗漏作为人防地下室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地下室功能发挥及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了人防地下室渗漏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渗漏质量的施工技术,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质量措施,旨在彻底防止渗漏现象,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渗漏问题;技术路线;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工程基础用地面积越来越少,高层建筑地下室建设工程数量日益增加。地下室除了作为库房、娱乐场所和车库等商业用途外,还在战时被用作人防室,其结构的质量安全也成为了业界人数重点关注的焦点。人防地下室是一项隐蔽性较高的工程,具有施工工艺繁杂、技术要求高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不仅会延长人防地下室工程的施工工期及增加工程的投资成本,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重视人防地下室渗漏问题的治理,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人防地下室工程的质量安全。

1 工程概况

人防地下室,基坑采用井点降水,基坑周围采用灌注桩支护,桩距30cm,桩间砌砖,表面抹水泥砂浆找平。地下1层为人防结构,地下防水设计双层3mm厚SBS改性沥青预铺反粘卷材,采用外防外贴法施工;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厚900mm,抗渗标号P10,底板混凝土后浇带内放置钢板止水带。

2 渗漏原因

渗漏部位集中在外墙和底板后浇带部位,外墙内侧墙面上布满水珠,水珠聚集成流,浸湿底面宽度为2~3m;后浇带部位尽管已经进行了注浆处理,但仍有明水渗出,并聚集成小水坑。结合现场观察到的渗漏现象,分析认为该工程渗漏原因主要有:

2.1 柔性外防水失败

SBS改性沥青预铺反粘卷材搭接缝依靠卷材的自粘力,冬季施工气温较低时,卷材自粘力差,接缝粘合不严;自粘层表面抹压了一层水泥砂浆,在卷材和混凝土结构层之间形成了隔离层,使SBS改性沥青预铺反粘卷材不能反粘到混凝土结构层上;在可看到的卷材收头部位,卷材收头开口,未采用机械固定和密封措施;观察原防水施工单位铺设的地面以上的卷材防水工程质量,存在细部节点施工不规范的质量缺陷,可推断该公司承担的此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可能也会较差。

2.2 刚性防水层慢渗

现场取点凿挖混凝土结构层,虽然凿挖点强度较高,但混凝土湿润,存在慢渗现象,混凝土刚性防水层为有缝防水,不能单独用于以防为主的防水工程。

2.3 止水带安装质量差

止水带安装错位或止水带周围振捣不密实,导致后浇带渗漏。

3 渗漏治理技术路线

对于任何已经渗漏的地下工程,其共同特点是外包柔性防水层和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同时出现了质量缺陷。由于重新修复外包柔性防水层成本较高,经专家组建议,业主单位决定不再考虑修复柔性防水层,而是选择从背水面治理渗漏。地下工程的背水面治理一般包括注浆和抹面两种技术措施。

3.1 注浆

构成混凝土的灰砂石具有亲水性,混凝土内部存在渗水孔隙,这些渗水孔隙四通八达,呈立体网状,孔隙形状不同、孔径大小不一,相互之间或联通或封闭,从而导致混凝土渗漏。影响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抗渗性能的因素有两个:1)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越厚,水的流经路线越长,抗渗性越高;2)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内部孔隙越少,混凝土的密实性越高,抗渗性越高;混凝土内部孔隙之间连通率越低,抗渗性也越高。在地下工程渗漏治理过程中,一般不强调增加混凝土的厚度,而是采用注浆技术向混凝土内灌注聚氨酯灌浆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小或消除渗水孔隙,降低孔隙之间的连通率,达到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减小渗漏量的目的。

3.2 抹面

通过注浆,能制止明水渗漏,注浆后应进行抹面施工,其理由如下:1)主体结构是亲水性的多孔性材料,即使通过注浆堵塞了部分渗水通道,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但只能达到减少渗漏量的目的,尚不足以完全解决渗漏。首先,水仍然可以以液态的形式向地下建筑内渗漏,使建筑物内表面产生湿渍;其次,水还可以以气态的形式向地下建筑物内渗透,使地下建筑内空气湿度增高,高湿度的空气遇冷空气或气温较低的管道、墙面便产生结露。2)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发泡后的聚氨酯注浆材料易产生干燥收缩,从而产生渗漏孔隙,遇水再次来袭时,会重新产生渗漏。

地下工程的渗漏治理,背水面抹面材料必须选择刚性防水材料。本工程在治理过程中,选用了一种新型刚性抹面防水材料―――ER防水防腐胶泥。它是以有机高聚物预聚体为基料,添加无机改性材料和多种助剂而制成的新型双组分防水材料。虽然该材料固化后形成的涂膜是以有机材料为连续相,但涂膜没有丝毫柔性特征,其强度甚至超越混凝土的强度,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不会产生变形而会发生碎裂,因此,它属于一种刚性材料。

ER防水防腐胶泥具备以下一些特性:1)防水防潮性能优异。ER防水防腐胶泥具备有机类防水材料优异的不透水性,可阻止水以液态和气态的形式渗透,局部批刮ER防水防腐胶泥的施工部位,不会产生湿渍现象;地下建筑底板和外墙整体批刮该胶泥时,可预防地下建筑潮湿结露。2)固化后可形成坚固的防水涂膜。ER防水防腐胶泥固化后具备无机类防水材料优异的刚性,其强度可超越混凝土本体强度,因此涂膜不再需要设计保护层,可以直接外露。3)与多类基层的粘结力优异。ER防水防腐胶泥与混凝土、金属、PVC材质之间具有优异的粘结力,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破坏性试验在混凝土一侧断裂。4)耐水性能优异。该材料固化后形成立体网状热固性树脂结构,涂层不仅可长期耐冷水浸泡,而且可在高温水中长期使用。5)防腐性能好。该材料固化后可耐酸碱盐的腐蚀,适用于有耐腐蚀要求的工程。总之,该材料批刮在多孔性的混凝土表面,如同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了一层具有防水防腐功能的“釉”,是一种较理想的背水面抹面施工材料。

4 渗漏治理操作要点

4.1 外墙面的渗漏治理

由于外墙现浇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存在轻微的慢渗,局部开挖点24h未见明水渗出,只存在浸湿现象,因此,混凝土外墙不再注浆,直接进行抹面施工。

(1)基层处理

用海绵或抹布将基层表面的水珠吸附干净,喷灯轻烤,至混凝土表面发白。要求基层平整、坚固,尽可能干燥。

(2)ER防水防腐胶泥的施工

在一洁净干燥的桶内放入ER防水防腐胶泥2份甲组分和1份乙组分,用手持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随即用铁抹刀抹压在处理过的基层表面,控制抹压力度,力求厚度均匀,厚度控制在2.0mm,用料量约3~4kg/m2。

ER防水防腐胶泥应在5℃以上储存、使用,施工时应随伴随用,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在30min内用完。ER防水防腐胶泥固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成品,不得水冲雨淋。常温下,ER防水防腐胶泥24h即可达到最大强度的90%,1周后可达到最大强度。

4.2 后浇带的渗漏治理

(1) 注浆

沿后浇带施工缝两侧电钻斜孔,钻头与底板呈45°角,钻头长度500mm,钻孔穿越施工缝,孔间距30~50cm,安装注浆针头后灌注聚氨酯灌浆材料,至无明水渗漏为合格。

(2) 抹面

清理施工缝两侧松散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剔除注浆针头,清理宽度为缝两侧各1m,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厚度以抹平凹坑为标准,待聚合物水泥凝固后,在其表面抹压ER防水防腐胶泥2.0mm厚。

5 结语

人防地下室渗漏问题治理涉及到建筑与结构设计、原材料、施工操作及治理围护等方面。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建设单位根据渗漏产生的原因,分别采用“堵、排、涂、抹”等施工方法,以达到治渗漏的目的。本工程施工完毕至今,未出现任何渗漏现象,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同时ER防水防腐胶泥的优异性能也得到了各参建方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钟建成.人防地下室渗漏的修补措施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第06期

[2] 毕永刚.地下人防工程防水防渗漏控制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1期

上一篇:小议公路路桥过渡段的具体施工技术 下一篇:雾天交通事故特征及雾区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