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张艺谋电影创作与美术技巧结合

时间:2022-04-28 08:21:05

刍议张艺谋电影创作与美术技巧结合

[摘 要] 电影创作作为一项复杂的艺术工程,有着特殊魔力的艺术样式,在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美术技巧的灵活运用已经越来越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衡量其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标准。而作为中国知名导演张艺谋在美术技巧中创造创新运用色彩与构图,打造出了中国影坛上的不朽传奇。本文将从电影艺术创作的背景、张艺谋电影艺术创作色彩和构图的技巧运用来初步探讨与挖掘,为提高人们电影艺术欣赏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 艺术创作;色彩技巧;构图技巧

一、电影艺术创作背景及其张艺谋电影创作技巧简介

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在物质基础不断雄厚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审美理念在日益飞跃。而对于电影生产来说,更是如此。它就是其突出的反应。而对于电影艺术创作者来说,其创作素质与意蕴更要略胜一筹,走在观众的前面,适应与时俱进,适合并引导观众。

电影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反映,以其独特的角色与地位感染着无数观众。作为电影,其中本身的存在的巨大意义之一就是要尽艺术之可能地渲染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并帮助他们思维的不断拓展。而电影是用画面来呈现,它直接触碰观众的视听器官,把具体鲜明的形象传达艺术魅力。作为电影构成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艺术,它在电影艺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可以说,美术是电影艺术的生命。因此,重视美术技巧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与实践是成就一部经典电影必须的要求与趋势。

在电影创作中,美术技巧的应用,其主要就是色彩与构图的科学合理协调的布局与分配。而色彩与构图本身也是形成电影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一部经典电影的成就也必然体现在色彩与构图的突出配合与设置上。尤其是它们相得益彰,惟妙惟肖,鬼斧神工。给观众留下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每一门艺术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甚至可以说它的表现元素。而美术色彩与美术构图作为两种特殊的语言,在帮助不仅是电影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在认识与反应客观世界,传递世界思想情感,实现另外一特殊层次的艺术碰撞与心灵共鸣。

国际国内知名电影导演张艺谋,他在电影创作上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艺术成就。作为代表中国第五代的导演,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影片陆续推出,使得他成为中国影坛的最具重量级人物。尤其是在后来的《英雄》中,又把他推向了火红的巅峰。尽管对张艺谋的一些电影,引来观众许多非议,但是这丝毫动摇不了张艺谋导演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能够把无数观众一次又一次引向银幕,牵住观众的心,这就是个最好的例证。而且这也深刻地体现出并得益于其影片中的美术艺术的技巧,尤其是色彩与构图的精心构思与完美结合。

实际上,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并不仅仅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制作加工的精彩优良,而在色彩与构图运用方面都可谓匠心独运,而且它们在影片中的大量运用,都无可比拟地彰显了艺术的本质和文化本性。

分析挖掘张艺谋电影,首先必须认识到电影创造者在精湛的美术艺术下灵活运用美术技巧,而我们作为客体也必须要承认这个前提,也要从构成电影艺术的创作的美术技巧,尤其是色彩与构图二者精彩的运用角度,不是简单地复原,不是僵硬地重复,而是去回归,去还原,去升华,实现与创作者的共鸣,最终体验感悟文化的生命魅力。

二、张艺谋电影创作美术技巧中色彩的运用

张艺谋用色彩讲述古老中华文化,非常奇特地与现代电影交融起来。许许多多大手笔的红、黄、蓝等使得更多的浪漫色彩在他的现实写生电影中缕缕呈现。

显然,对于色彩的取舍,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似乎,张艺谋的创作热情不是特别限于叙事,也不是执意地凸显历史文化内涵。而其美妙之处就在于用无声的色彩语言冲击人们的视觉,感染他们的心灵。对于选择这种虽简单却永恒的色彩,深刻艺术地体现出了张艺谋导演创作电影的色彩艺术技巧。

(一)色彩的运用衬托出浓浓的古典眷恋情结

在刚刚冲破了长久以来思想束缚的20世纪80年代,各种新思潮和流派充盈着整个文艺界,人们不断自觉反思文化突围过程中的人文意义。结果使得艺术家们就开始站在全新的角度用全新的方式方法来表达作品,传递思想情感。而其中张导的《菊豆》《红高粱》等,运用热烈而又夸张的色彩,反映了艺术家们深刻领悟在灵魂与肉体两者矛盾之间以及对伦理道德的叛逆中所蕴涵的复杂的现实生活。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从选取题材到重塑人物形象再到拍摄取景,都无不看到色彩的不同程度运用在不断地反映着中国美学对他的电影创造的深远影响,强烈地展示着中国浓浓的风土人情。

张艺谋用他古典的审美眼光,用色彩的方式审视传统,人文地诉说历史,在突破中也略带几分矜持。但更惊喜的是,他用全新的色调,热烈地渲染浪漫的画面气氛,更深刻地体现出了他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审美哲学和审美理想。

张艺谋对色调的把握浓重体现出了他对古典的眷恋。《红高粱》中滤色镜的运用,用大面积的红营造出油画般的效果,无不让观众目光久久定格于黄土高原。同样,《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在众多树林、山村和辽阔的雪原的背景衬托下,而置于其中的母亲的艳红的棉袄,格外亮丽夺目,成就在大面积山水中的一点红,无数次激起了观众一次又一次对无限自然的无限向往,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东方人天人合一的心灵情结。

(二)色彩的运用衬托出了诗意的追求

中国的美学思想以“意境”为执著追求。而艺术家们就是要把“天人合一”和“自然而然”作为“意境”之妙的终极追求。

张艺谋在《红高粱》中,塑造了一片一望无际火红的高粱地,它已不是单单的画面形式表达,都深刻投射出了中国西北风俗画中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意象化造型。

张艺谋在电影中,对白尽量减少,而把色彩推向语言极致。在《菊豆》中,染布作坊里,红红黄黄那些布,色彩艳丽,把作品里的人物心理、造型和电影的整体风格都强烈凸显出来,引起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增添了无数的感染力。

《英雄》更是色彩与观众的直接交流。比如影片中的绿色山水、白色沙漠、红色枫林和蓝色书房等都强烈地印染着观众的心灵。色彩在眼前的眉飞色舞,就像那国画放荡不羁的写意,深深地反映并引领中国人追求诗意情感的最畅处。

令人惊异的是,其他的诗意般的物景,也幽幽地衬出唯美的色彩。《红高粱》中令人荡气回肠、高亢的酒曲却可以飘逸出艳艳的深红;《大红灯笼高高挂》戚戚不止、哀怨洪亮的京韵,却道出了幽幽的深蓝;《英雄》中棋馆里的幽深、有力、古韵的琴声,撩出了冷冷的深黑。其实色彩最会说话。张导最终选择了色彩来实现他诗意的追求。

(三)色彩的运用衬托出了悲壮的表达

张导的影片,充满着苍凉和凄美的盈盈色彩,也久而久之成为我们熟悉的情感表达元素。张艺谋用大胆的色彩让人们经受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渴望等人之所以为人的震撼与洗礼。

比如《菊豆》作品,呈现出了三代之间的情感激烈冲突。尤其是在染坊鲜艳的红红黄黄的色彩透射下,把与社会伦理纲常的屈服与斗争的矛盾,把人物间复杂的痛苦爱恨情仇有力地传递出来。尤其是菊豆的一把红红的火,呈现的不单单是画面的艳丽,而是烧掉浓浓色彩背后蕴涵的伪善威严,这也把悲剧的情感人格推向了高潮。

而在《英雄》中通过选择各种色彩的服饰,营造英雄主义的悲剧氛围,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影片中红、白、蓝、黄四种颜色片段的相互交叉,实际上也暗示了美丽中深藏着的支离破碎。体现得尤为悲情的是,在为几位侠士准备踏上永远征程的服装色彩时,他选择了最为干纯洁净的白色。

同样令人无法忘怀,树林、书剑、棋馆、山水等在黑白绿红蓝中交相变幻,突出地一方面在演绎着东方英雄神韵,另一方面也在记述着可歌可泣的悲剧柔情。色彩已经成为人们评判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三、张艺谋电影艺术创作美术技巧中构图的运用

在电影创作中,在呈现的画面诸多元素中,构图实际上是其中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的核心。电影的画面构图往往是导演匠心独运的技巧凝聚。体现了导演表达主题的意图及其方式方法。张艺谋导演在电影的画面上的构图都有着自己别样的魅力。

(一)多元化的风格打造画面和构图的别具一格

张导作为摄影出身,理所当然,画面构图成为他所关注的焦点。注重构图形式是他很注重的。尽管他的电影风格多样性,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画面与构图的全心浇铸与雕琢。

[HJ]应该说张导对构图形式的执著与追求,应该要从他的摄影处女作《黄土地》算起,其实那部作品给当时出道不久的第五代中国电影创作人犹如晴天一声惊雷,让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

《黄土地》中其中的一副画面可以看出,张导对构图的不懈努力与全心全意。在这部影片中,竭力构造翠巧从黄河中走来,却三次都挑着水的画面,还有就是打造黄土高原沟壑张扬的静态构图,更为甚的是影片中的高潮处,动感诱人的安塞鼓。都在从不同角度诉说着对构图的匠心独运。

(二)构图折射出象征效果和暗喻

电影画面中的象征意义对电影语言来说,举足轻重。张导历来都重视画面空间构图等元素的特色运用。他善于把握构图适当的形式感,刺激观众的心理,产生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让构图语汇强烈辐射出暗喻和象征效应。

《红高粱》用火一样的激情把大西北无限自然的生命质感赋予在神奇的东方文化中,进而呈现给观众。其中精心设计的月亮门,在不一样的画面中,变化画面的不同色调和构图水平线的不同高度,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感意味。比如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许多次展现交相重叠的深宅旧院,采用俯拍角度,纵深构图,传递出准确稳定坚硬的象征意味。

(三)精心的构图表达出浓浓的美感

美感成为电影艺术中必备要素。甚至可以说,是第一要素。能够愉悦身心,让观众感觉舒服,极具视觉享受。画面是电影的基本元素之一。

一部影片,表情达意,定位风格,实际上,其设计与构图是其中的关键。《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站立在家门口,尽管不是正中央,却与黄金分割法相符合,可以看见,其实画面都是导演与摄影细心雕琢的结晶。张导在片中使用顶尖级宽银幕摄像镜头,把坝上草原风光,阳光下灵动的树叶、洁白的桦林、大山美女的红袄等一切都极富光鲜和美感。遥远处深秋下的金黄色树林,风吹动下微微起伏的茅草,到处弥漫犹如锅盖覆盖的大雪,还有漂亮母亲的倚门而笑,都无不传递出如诗如画的美感,都无不是完美的构图结果。

四、结 语

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两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在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把色彩与构图两种构造方式,灵活多元内涵地运用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中,成就了一次又一次电影神话。作为观众,我们也应从这两方面以全新的角度欣赏电影,提高我们的品位,实现与电影创作艺术者不断超越品味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何茂艳.浅谈张艺谋电影之色彩与构图艺术[J].大众文艺,2011(20).

[2] 郭昊.浅谈张艺谋电影的画面构图[J].电影文学,2008(01).

[作者简介] 丁立斌(1979— ),男,辽宁丹东人,硕士,中州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走创新之路 铸信息安全 下一篇:Sony VPL-DX140投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