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栏目对武术在当今社会传播与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4-28 04:38:07

《武林风》栏目对武术在当今社会传播与发展的启示

【摘 要】 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的成功运作,为武术在当代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借助武术学、传播学等理论,从加强武术文化与娱乐结合、促进武术大众化传播、培育优秀的武术传播者、利用电子、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保持武术的和谐发展、拓宽武术的受众群体,构建新的武术产业格局七个方面阐释了《武林风》栏目对当代武术传播发展的启示,以期对武术的当今发展起借鉴作用。

【关键词】 武林风;武术;传播;发展;启示

Enlightenment of TV Program “Wu Lin Feng” Given to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Modern Society

HU Yu-x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44

【Abstract】 “Wu Lin Feng”, as a program of Henan TV, has set up a good example of promoting and developing wushu in modern society. In the light of wushu science and communication, this theses displays the inspiration of Wulin Feng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the combination of wushu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advancing the promotion of wushu, cultivating excellent transmitter of wushu, utilizing multiple media like internet, maintain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wushu, expanding the audiences of wushu, and constructing a new structure of wushu industry. From these seven aspects, the author expects new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modern society.

【Keywords】 Wulin Feng; Wushu; Spread;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被誉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历史久远,是华夏光辉灿烂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社会变革,仍得以延续与发展,在民间和体育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使得武术发展的空间不断缩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运动、娱乐方式走入大众生活,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转移,武术的影响力和普及率在降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呈衰减趋势;竞技武术虽经多年努力仍未列入奥运会参赛项目之列,武术的国内外传播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武术应该以怎样的面貌与形式来向世人展示华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河南卫视的《武林风》栏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迅速发展,在两大拳种诞生的故乡――河南,以强大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较高的收视率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武术在当代传播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反观其因,为什么《武林风》栏目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人注目,成为众多武术爱好者追逐的目标?这当会引发人们对此的思考,并从中受到启示。

一、加强武术文化与娱乐相结合

“在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这四项电视传播的功能中,文化娱乐功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1〕正如威廉・波特所言,电视使起居室变成了娱乐中心,并使我们不想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娱乐。“在实际的收视行为中,占据观众时间最多的还是电视予以人娱乐的一面,娱乐消遣在观众收视动机排序中列为第二” 〔2〕,《武林风》栏目的成功运作也充分证实这一事实;同时,接受调查的大部分观众又对武术文化的内涵缺乏了解。中华武术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会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武林风》的成功就在于,它能够让世人在娱乐消遣过程中领略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感悟武术文化坦荡、博大的精神,从而增强民族的自立、自尊、自强和凝聚力。因此,加强武术文化与娱乐结合是武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二、加快武术大众化传播

接受是整个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一切传播活动只有被接受,才能实现其功能,完成其使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接受者因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和居住地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 “社会集合体”。武术的传播也应重视研究受众的群体特征,选择适合群体特征的传播工具与传播内容。武术与受众的关系就如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样:“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对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面貌出现的自足的客体,它也不是形而上地展示其超时代本质的纪念碑。文学作品像一部乐谱,要求演奏者将其变成流动的音乐。只有阅读,才能使本文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 〔3〕。从《武林风》栏目运作特点可以看出,大众参与是其热播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简化武术内容就要进行武术系列技术体系的建立,根据受众群体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武术传播内容,在保持武术流派风格基础上整合技术,让百姓易于接受与掌握,这是武术广泛传播的基础。因为,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项目,一定是简单易学的,这是已经被反复证明了的传播真理。降低接受难度,扩大受众对象,是未来武术大众化发展所应遵循的准则之一。只要我们把握住文化传播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就一定能把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三、培育优秀的武术传播者

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各种生产要素―货币资本、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在国际间快速流动,以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武林风》栏目之所以能成功运作,是因为幕后有一批优秀的栏目工作人员,是他们将社会发展、人们需要、武术创新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条武术与现代传媒结合的新路,展现了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是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人才资源在武术文化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传统武术的后继者已经是青黄不接,技术与学术、文化与历史均出现严重断层,因此,对其挖掘抢救刻不容缓。解决传播者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与培养大批武术人才,而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是维系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必须树立人才思想,把武术传播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到首要位置。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武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注重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武术传播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作风建设的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武德高尚,专业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好,艺术能力强的武术传播者队伍,拓宽武术传播途径、创新武术传播内容,满足武术文化传播的需要,迎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四、利用电子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

20世纪以来,电子传播媒介横空出世,人类文化开始了从印刷媒介向以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电子传播媒介转变。大众媒介表现为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的结合,借助大众媒介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新时代。广播、电视等媒介易于接收,受者无需任何训练,即可将信息的原本面貌加以还原。基于大众传播的特点,通过大众传媒有利于武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普及和传播。特别是通过电子媒体进行的传播。“调查证明,电子媒介对底层的影响力越大,越是底层的人通过电子媒介获取的信息越多,他们除了获取交际交往中的信息外,唯一的信息来源依赖于电子媒介。〔4〕”更多的人,选择电视这种信息接收成本低,使用方便且轻松的媒体获取信息、休闲放松。从《武林风》栏目受到的广泛关注,我们也可以看出电子媒体在武术传播中的重要性。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建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渐渐被互联网融合。利用互联网传播武术信息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网络比之传统舞台和以武术为内容的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体,有着更大的观众容量和更强的互动性;网络的时空自由性为受众浏览武术文化提供更大的便利;网络的无国界属性将武术迅速地‘推’到世人面前” 〔5〕因此,通过电子传媒进行武术的传播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武术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予关注与支持,以便加快运用与发展武术互联网步伐。

五、保持武术和谐发展

“武术的特殊作用及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赋予武术必须建立走健康发展之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6〕。目前,以“高、难、新、美”为特征的竞技武术表现出一枝独秀,“以练为战”主体价值的传统武术则黯然失色,“在一个以西方体育文化发展图景中,正面临着歧路彷徨的尴尬局面”〔7〕。竞技武术作为中国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将是中国武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识。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基础,竞技武术脱离了传统武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像《武林风》栏目一样,确立武术的技击价值,强调武德的核心地位;开创武术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电视传播途径,实现武术的继承与创新。因此,武术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展竞技武术,同时又要大力弘扬传统武术。要充分认识到21世纪将是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和谐同步发展的新时期。拳种多样、技法丰富、具有修身养等诸多特点的传统武术势必也将更加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在发展传统武术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懂得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发展的缓急,还应理解传统武术、现代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差异” 〔8〕。传统武术在配合竞技武术发展的同时,可以吸取竞技武术走向世界发展的经验,并且可以更好地改革和完善自己,从而为传统武术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传统武术的创新才有根基,继承才会永久,发展才会持续。正如余秋雨先生所指出的:“传统,不是已逝的梦影,不是风干的遗产〔9〕”,“凝结的传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而一切有价值的创造都是传统的延承”〔10〕那样。也如王岗教授所说:“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承它,更要创造它,发展它”。〔11〕中华武术必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运动形式,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发展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88%接受调查的观众也都持有这一观点。

六、拓宽武术受众群体

正如鲁迅先生的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就是说越是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品牌就越有其特色,在世界市场中较同类产品品牌就更具有识别性〔12〕。武术沉积了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而现代体育需要开放、沟通与交流,因此,武术急需构建一个全新的开放体系,一个全新的开放格局。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武术必须加快受众群体的拓宽进程,扩大受众群体范围,以使自己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存在和传承。在国外武术受众群体的培育中,本身就是武术文化被西方人群所接受和认可的过程。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其它肤色走进武术,不仅是在追求一种新运动方式、内容的学习,也是接受一种行为举止、信念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他们在接受武术文化的同时,逐步接受中国的价值观、健身观。因而,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而应把武术视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正如《武林风》栏目一样,紧紧把握武术的特性,又加以文化因素与娱乐元素的结合,迎合受众群体需求。只有我们真正地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才能拓宽武术的受众群体,才能使中国武术在新的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

七、构建武术产业新格局

“武术文化产业及其产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必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作为社会主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发展趋势和状况是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紧密相连的” 〔1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迅猛发展,对武术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虽然我国武术产业起步比较晚,不论是规模、结构,还是社会化、产业化,现在都只是雏形状态。武术和武术文化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形不成产业无法促进武术传播发展,而不上规模难以形成竞争力,更难在激烈的国际体育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武林风》国际俱乐部的出现,顺应了武术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大趋势,使得武术的商业化变得更加深入和具体,武术市场的营销也变得更加规范,营销战略也就更加容易实施。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价值标准、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武术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审时度势,挖掘其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改行政化为经营化,走商品经济的道路,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再者,武术产业化应借助现代媒体打造全新的融资渠道,推行武术奖券、武术等,甚至可以研究西方的业在武术等体育赛事中的运作,探讨在我国竞技体育尤其是武术赛事中的可行性。不断加快武术产业市场化建设,逐步形成开放式的产业体系,构建新的武术产业发展格局,以便武术产业在长远的发展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进武术自身的发展。

八、结语

在全球文化不断融合、交流的今天,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传承与否,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存亡。民族观念的增强、价值观念的冲撞、娱乐健体的需求、传播手段的进步,对武术当今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古到今,武术获得了众多殊荣,历史记载着武术发展的轨迹,发挥功能、创新思路、促进传承是武术发展前进的呼唤。

参考文献

〔1〕詹正茂等.频道的文化娱乐功能定位细分化〔N〕.中国广播电视报,2004,9:47

〔2〕观众调查.中央电视台年鉴1998〔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1999.

〔3〕(德)姚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转引自瓦尔宁编《接受美学》〔M〕.慕尼黑:威廉・芬克出版社,1997.

〔4〕史可扬.影视传播学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社,2006.

〔5〕陈宏良.网络中武术文化传播研究〔D〕.广州:华

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6〕〔13〕李印东.武术释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7〕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50-252.

〔8〕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9〕〔10〕余秋雨.艺术创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王岗.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竞技武术〔J〕.中华武术,2005,(12):26-27.

〔12〕余明阳,朱纪达等.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高校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