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时间:2022-04-28 03:07:09

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术前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所产生的一系列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绝大部分患者能正确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和护理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对患者病情状态评估和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34-01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车祸、重物砸伤、扭伤等引起,且并发症多,临床上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减少并发症、并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今共收治150例,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取了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2岁,平均44岁。60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钢钉内固定术,90例骨折复位后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术后均骨折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据临床观察表明,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达到心理平衡。

2.1.2饮食护理 创伤早期宜食清淡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以利消化,使二便通畅;中期(伤后第2周)宜食清补食物,如清淡的鱼片汤,而不易食用肥腻食物;后期(伤后5~6个月)宜食促进骨折愈合,壮筋骨的滋补食物,如猪骨汤、鸡汤等。[2]

2.1.3完善术前护理 术前协助医生做好各种必要的术前检查,有急性失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做好皮肤的无菌准备,彻底清洗皮肤,备皮中避免皮肤损伤,以免术后感染,最后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所需器械。

2 .2 术后护理

2.2.1术后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早期冰袋冷敷作为控制软组织肿胀,减少炎症反应的方法之一,能有效减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降低患者对镇痛剂的依赖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切口愈合。[1]但冷敷一般要在术后24小时之内,注意冰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中间要放上毛巾、棉垫等,防止冻伤皮肤。要注意远端肢体的温度、颜色,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及伤口渗血情况。另外,对术后有石膏外固定者,石膏边缘皮肤应给予软垫保护,防止压疮发生。特别是腓骨小头处,防止压迫形成人为的腓总神经损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很重要。一般是术后第三天起,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并避免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五天,可继续在床上练习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一周后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并逐渐使下肢负重,使骨折部位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早期愈合。[3]同时,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确加强康复期的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又可防止老年病人肢体深静脉栓形成。通过精湛的手术及完善的护理,切口愈合快,无感染,骨折对位好,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2.2.2 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及膝、踝等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15min,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并告知患者早期活动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之能自觉、自主地进行功能锻炼。

2.2.3饮食指导:术后后患者忌烟酒,禁食辛辣食物,以防伤口感染。多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含钙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蛋类或骨头汤之类食物,以促进骨折加快愈合。

2.2.4大小便的指导护理 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以及长期卧床致活动量小,易引起尿潴留、便秘及泌尿系的结石等,应训练其床上使用便盆的习惯。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以通便。

2.2.5预防褥疮的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不能随意改变,极易发生褥疮,所以患者骨隆突处应垫以软枕,臀部应垫气圈,足后跟应扩垫小棉圈,每2-4小时取放一次。[4]在进行预防褥疮护理的同时,应固定好患肢,以免移位。同时,每日早晚应给予温水擦洗、按摩。

3. 护理体会

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胫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 患肢抬离,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为防止足跟压伤,可住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患肢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5]同时,在骨折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4.小结

新的医学模式将人的生物、生理、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性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护理要求也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护理模式转变。外伤患者来到医院就医,其心理状态往往十分复杂,对疾病的预后尤为担忧,其心理活动均较强烈。应激反应较为明显。心理因素的生理学效应均可产生致病与治疗作用。我们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交谈取得病人对护理干预的理解和合作,减少病人抑郁、焦虑、恐惧、孤独的心理。使病人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关节和肌肉的被动与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加速骨折愈合,从而缩短了疗程,促进了康复。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3-1146.

[2] 赵自力,创伤骨科的护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9-10.

[3] 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2-103.

[4] 刘昌风、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

[5] 钟广玲,郭跃明,刘远标,等.胫腓骨外伤性骨折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3-875.

上一篇:不同容量小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影响... 下一篇:老年急性阑尾炎62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