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通胀话猪肉

时间:2022-04-28 12:14:09

预测的前提是将通货膨胀视为货币现象,提高利率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使通货膨胀有所缓解

本文要关注的是猪肉价格。猪肉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一个重要指标,6月份同比增长57.1%。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仅猪肉价格的上涨就为5月份6.5%的CPI同比增长贡献了0.146个百分点。

供应波动主导价格

从过去数年的猪肉价格波动来看,供给波动而非需求变化才是主导因素。

目前中国庞大的猪肉供给主要有三个来源:1.农民,他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法,每年屠宰猪的数目平均每户不足50头;2.大规模屠宰运营模式,每年屠宰猪的数目远多于50头;3.工业化的屠宰场,如雨润集团,每年屠宰猪的数目超过1500万头。由于小农场里的猪容易遭受疾病的影响,并且养猪农民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因此,政府认为,小农场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市场上猪肉供应及价格的波动。

2007年-2008年猪瘟蓝耳病爆发之后,猪肉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随后,中央政府启动了应急方案,稳定猪肉行业的发展,并按照惯例制定了《国内猪肉屠宰业发展纲要(2010-2015)》,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一些小农场的农民退出了此行业,其中部分原因是受到城市高收入的吸引。

尽管经过了一轮洗牌,但总体而言,与其他主要猪肉生产国相比,中国生猪屠宰业集中化程度不高,国内主要的工业化规模屠宰场每年屠宰的生猪所占比例不到10%。

大多数非工业化经营屠宰场使用的混合饲料中,主要成分是玉米。实际上,玉米/生猪价格比是衡量国内屠宰场利润率的标准(5.5-6.0的价格比才可保本经营)。

今年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是玉米成本增加了23%。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略微回落,玉米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暂时得到缓解。尽管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并且据预计,国内玉米市场将越来越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但此影响目前并不明显。

供给结构和生产成本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发了最近的猪肉价格循环。2007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爆发,在小农场间快速蔓延,导致超过1千万头猪死亡,严重削减了种猪的数量。中央政府采用接种疫苗、补贴的方式作为回应,例如为投保种猪补给成本的80%。

直到2008年,猪肉价格居高不下,持续保持在历史高位,部分原因是受南方重要生产基地遭遇冬天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中央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2008年6月大幅削减进口猪肉关税50%,免除猪肉生产者的企业所得税,提供双倍现金补贴,每头种猪的现金补贴高达100元。

2009年这些措施期满,但对于市场而言,政府补贴依然很重要。政府根据玉米/生猪价格比制定了色标系统,不同级别的通货膨胀威胁对应不同颜色标记的补给要求。以上措施在2008年后稳定了猪肉价格。2009年年底,国内生猪规模与三年前供给危机时相比有了很大恢复。

这种供应的增加部分受高价的影响,同时也受中央政策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到2010年2月,种猪数量占国内生猪数量的11%(高于8%的标准水平),不可避免地,其中大多数仍是幼崽儿(种猪前四胎产下的崽量最大)。基于此,猪肉价格下降,但饲料成本价格并未回落,玉米/生猪价格比2010年第一个季度大幅回落30%,进入到了新设定的“红色区域”。一些养猪的农民开始对新产的幼崽儿进行屠宰,造成2010-2011年冬天疾病再一次爆发。

新一轮猪周期

痛定思痛,这样的结果原本是可以预见的:随着供应量下降,价格开始上升,尤其在2011年6月份价格上涨势头猛烈。鉴于之前的描述,不难想象,价格上涨的趋势诱发了供应的再次波动。事实上,2011年初就出现了征兆。春节过后,国内养猪者增加了2.8%,与2009年0.3%的增长及2010年1.5%的减少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次旨在增加供应量的政策进一步加强。6月份猪肉价格上涨,猪肉/玉米价格比接近2009年政府补给协议中的上限“红色区域”,因此触发了中央政府再次采用2008-2009年颇有成效的措施:补贴80%的种猪保险,补给种猪养殖户100元,提供给购买力不足的消费者每人100元的补助。同时,进一步投入25亿元的补给,用来稳定生猪养殖行业,并建立大规模的农场养殖屠宰经营模式。

最近,可能受到政府补给的影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这使得农民担心价格会像2009年时一落千丈,那意味着他们应该快速出售现有的生猪。官方储备猪肉的投放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这方面的影响很可能是心理层面上的:大家并不知道官方的“战略猪肉储备”规模,但有报道称这一储备量仅能支撑很短时间的消耗。

目前来看,猪肉价格很可能会继续上涨。市场供应方面的反应到10月份才会显现出来。据了解,4月份猪崽儿的产量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六个月后可食用的猪肉产量将会上升。同时,CPI中的猪肉价格通常在6月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随后迎来初秋时节猪肉供应量的季节性高峰。因此,我们预计猪肉价格仍没有达到最高点,6月份猪肉成本又增加了8%,并将在10月份创历史新高。而且分析显示,2012年2月的猪肉价格将高于2011年6月的水平。

由于部分涨幅是季节性的,每年都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涨幅对整体CPI同比变化没有太大影响。事实上,虽然目前猪肉价格很有可能继续呈现月度增长趋势,但是年度价格上涨率将会有所下降,9月份将由6月份的同比增57%下降到40%,10月份下降到10%。

整体通胀率的变化还取决于其他价格的变化,尤其是蔬菜价格、粮食价格及非食品类价格的影响。蔬菜价格通货膨胀波动较大,预计到12月份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0%。粮食价格相对稳定,预计其同比增长率仍保持在10%左右。近几个月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在3%左右,相对稳定,但预计在8月份会有所上升,可能达到3.6%,直至年底有所回落。这些因素共同导致8月份6.3%的通胀率,年底可能下降至4.5%。

我们预测的前提是将通货膨胀视为货币现象,而不是猪肉价格所决定。提高利率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信号都预示着政府收紧了货币政策,从而使通货膨胀有所缓解。■

作者为麦格理证券中国经济研究主管

上一篇:Ray Dalio:去杠杆化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政策超调下的组合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