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共青团:以枢纽推动转型

时间:2022-04-28 07:17:16

陕西共青团:以枢纽推动转型

邮电北巷位于西安古城墙的南侧。站在巷口西头,可以望见含光门——迄今为止所发现最为完好的隋唐长安城遗址。巷子东口则联通到有名的朱雀大街。这里是西安市非常繁华的地段,共青团陕西省委的办公楼就坐落在巷子中间路北。

楼下的几间门脸房,是团省委的“产业”,如果出租的话,会有不错的收益。不过,团省委却另有安排,他们在这里给青年社会组织安了个家——2013年11月6日,西北地区首个省级青年社会组织服务机构——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对于“中心”的成立,各方有着不同的解读。

按照民政部门的说法,“中心”是专门致力于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推动和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民办非企机构。

按照团省委书记李豫琦的构想,这是枢纽型团组织建设的平台,和实现工作理念转变的突破口。

按照青年社会组织的感受,这是官方认可自己的一种方式,是梦想变现的地方,而且成本为零。

青年人的地盘

早上8点半,邮电北巷变得热闹起来。阳光穿过树梢,把“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这十来个金色大字照得格外耀眼。

安菲打开“中心”大门,一天的工作由此开始。保洁阿姨已经打扫过卫生,安菲发现地上有几根头发,便用纸巾轻轻捏起,扔到纸篓里。旁边,来自山东的大男孩司雨正在接咨询电话,语调里透着热情。

中心副主任郭锡监介绍道:“我们这里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他们负责为入驻的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整个中心包括迎街门面房和负一层,建筑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我们依据青年社会组织的需求,对中心进行了功能分区,包括办公区、展示区、分享区‘三个区’和多媒体会议室、培训室、阳光活动室、阅览室、咨询室 ‘五个室’,再加上一支以专职团干、特聘专家、专职社工和志愿者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从软硬件上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便利、舒适的服务。”

穿过一层的办公区,沿楼梯走到负一层,迎面雪白的墙壁上整齐地挂满了各式徽标,“这些是目前入驻的39家青年社会组织的LOGO,我们挂在这里,就是提示大家,这里是青年人的地盘,每个青年社会组织都是这里的一分子。”

尽管身处负一层,但丝毫没有压抑感,角落里各色植物映衬在白墙之下,显得优美清新。在阅览区,茂盛的紫藤从屋顶垂下,轻轻搭在靠墙的书架上,几十种、百余本刊物可供人取阅;在心理咨询室,紫色沙发加各式毛绒玩具装点出温馨的氛围;的确,这里一角一隅的布置都是“别具匠心”,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零”门槛、“零”费用

上午9点半,来“中心”活动的青年社会组织陆续进入正题:“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的志愿者在培训室进行经验分享;青年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则在阅览区展开了讨论——他们举办的青年创业大赛正渐入高潮,不仅上了电视节目,还拉来了风投,此刻,他们正围绕最后的电视决赛怎么办展开激烈争论。

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打扰了培训室里的“分享会”,“爱暖人间”的负责人找来司雨,提出不满。司雨连忙把“创业中心的”一帮人请到最里面一间会议室。“从11月6日正式成立,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司雨告诉记者,“中心为了达到最大的利用效率,不会为哪个青年社会组织专设座位和场地,来此活动须提前预约。”

正说着,长安汉服社的负责人王少锋峨冠博带地走进来,后面还有几个人带着大包小包的汉服。司雨迎上去打着招呼,“你们下午有个讲座吧?安排在培训室,投影仪放在柜子里了,钥匙在前台。另外,整理衣服的地方也准备好了。”听到司雨稳妥的安排,来人齐眉抱拳深施一礼,弄得司雨又是鞠躬又是摆手,不知该怎么回礼,嘴里一个劲儿说,“别客气,应该的,应该的——”

看着司雨的样子,在办公区整理文件的宋小乐也笑了。他是陕西三秦义工服务中心(原三秦义工联合会)的负责人。这家机构是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的纯公益组织,由社会各界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从事社区服务、扶老助残、救孤济贫等活动。

眼下,宋小乐正在申请一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谈到进驻“中心”的感受,宋小乐最想说的是便利,“这里交通方便,离新修的地铁站不远,场地、设备都可以免费使用,而且我们的团队建设、项目运作还会得到专家指导。你知道,光是场地费一项,我们就节约了不少。”宋小乐说。如今,他的生活也规律起来,朝九晚六,在“中心”办公、召集会议、举办活动,“美得很!”(西安土话,意思是满意、舒适)宋小乐说。

与宋小乐的“美得很”相比,经常来“中心”主持心理咨询工作的王会绒老师让人心酸。这位有着25年教龄,从一名基层教师干到校长的志愿者,在心理咨询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2008年,王会绒辞去公职,专心做起了公益——为青少年和年轻父母做心理辅导。

不过,因为没有场地,她的工作只能在家里进行,这引起了家人的不满。特别是没有所谓的上级主管部门,王会绒很难进入学校与学生接触,这让她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施展。就在王会绒萌生退意之时,团陕西省委发现了她的才华,聘请她担任西安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自此,王会绒开始了为广大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的生涯。

如今,王会绒和她的团队会定期到“中心”,为青年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或者举办讲座。谈到“中心”对自己的帮助,王会绒竟然哽咽住了,泪水扑簌簌滚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有了场地,更重要的是一种认可,这种认可就是我最好的名片,有这张名片,我的公益之路会走得更远。”

“我们这里入驻的都是非营利组织。”郭锡监告诉记者,“中心”重点培育“承接共青团相关事务、具有社会功能”和“立足青年兴趣爱好、体现青年自主性”的两大类青年社会组织。所有入驻的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免费使用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及“中心”内所有设施;此外,入驻的青年社会组织还将得到项目设计、宣传策划、人才培训、团队建设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当然,同样也是免费的,这就是我们的‘零’门槛和‘零’费用政策。”郭锡监说。

现实需要共青团做出转变

《中国青年》:你说过,作为团省委实施“枢纽构建计划”的重要平台,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的成立是新时期广泛联系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载体——这句话怎么理解?

李豫琦:“中心”的成立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青年交流、聚集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通常以网络为依托,进行聚会交友、参与公益和社会事务,并大量活跃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涌现出来的各类社会组织中。就我们陕西来说,目前全省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两万多家,其中相当数量是以青年为主体,或以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年社会组织。同时,还存在不少未正式登记注册的青年自组织和“草根”社团。

为了顺应当代青年大量聚集在各类青年社会组织中的时代趋势,做好党赋予的各项青年群众工作,迫切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开辟在青年社会组织中联系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新阵地,把一批以青年为主体或以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凝聚在共青团周围。

《中国青年》:所以呢?

李豫琦:所以在省第十二次团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在全省实施“枢纽构建计划”,通过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吸引、凝聚和培育一大批青年社会组织,以团组织为“龙头”、“核心”,以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目标,构建枢纽型团组织工作体系。通过加强对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间接实现更广泛联系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目的,进而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拓展团的工作空间。

《中国青年》:“吸引、凝聚和培育一大批青年社会组织”是如何具体实现的?

李豫琦:我们的思路是:以阵地建设为依托,通过搭建信息、项目策划、培训、交流和服务等工作平台,最终实现用基地固化吸引一批青年社会组织,用制度培育提升一批青年社会组织,用项目催生孵化一批青年社会组织,用资金扶持整合一批青年社会组织,促进松散的青年社会组织向组织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

比如,在全省建立省市级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重点吸引联系一批“能承接共青团相关事务、具有社会功能”和“立足青年兴趣爱好、体现青年自主性”的两大类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并对入驻的青年社会组织实行“零”门槛、“零”费用政策,免费为其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及中心内所有设施;在街道、社区建立“青春驿站”服务点,为发展成熟的青年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入驻场所,帮助其开展相关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通过免费为青年社会组织打造培育、孵化及终端服务阵地,极大地拉近了共青团组织与他们的距离,加深了两者之间的感情,提升了共青团对他们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同时,团省委主动争取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逐步向青年社会组织购买涉及青年和青少年的公共服务项目,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入高校、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等技术外援,为入驻培育发展中心的青年社会组织免费提供项目设计、宣传策划、人才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提升青年社会组织自身成长能力。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6个,青春驿站88个,总建筑面积约5662平方米;筹建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7个,青春驿站76个,总筹建面积约8236平方米。

《中国青年》:“枢纽构建计划”有没有具体目标?

李豫琦:数量上的目标是,到2014年6月,全省各市级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将全部建成;到2014年年底前,“青春驿站”将实现对全省107个县(市、区)的全覆盖。目前所有建成投入使用的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青春驿站”对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招募、培育、孵化也在有序进行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这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时机。下一步,团省委将顺应改革发展大势,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枢纽构建计划”,继续探索与青年社会组织共建共享的互动关系,加大对具有社会功能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青年社会组织布局,形成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骨干青年社会组织为基础外延、辐射带动各级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工作格局,实现“找得到青年、叫得动青年、带得走青年”的目标,不断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

上一篇:生命在乘方,你用什么做底? 下一篇: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