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4-28 05:41:55

湘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及原因分析

[摘 要]县域经济是湘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因此,积极分析湘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找出原因,将能有效推进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湘南地区;县域经济;第三产业;原因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97-02

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湘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足,如第三产业的总体实力不强、增长速度无加快趋势等。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这对湘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小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湘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认真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湘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近年来,湘南地区第三产业呈现出总量逐步扩大、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多、创造的税收持续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使得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但在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阻碍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总体实力不强

湘南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9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00亿元,虽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状态,但由于总体经济落后,第三产业增加值本身基数小,与湖南其他地区相比,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排名偏后,占全省的比重仅为20%,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省的90%,比长株潭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少500亿元。

(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出现下滑趋势

2003年以来,湘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一直保持着“三二一”排序的良好态势。但是总体来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为44.5%,虽比上年增长了0.8个百分比,但是与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4%、3.8%、3.1%、3.9%、2.4%。

(三)增长速度无加快趋势

湘南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虽在波动中有所发展,但总体看,其增长速度基本在11%左右浮动,无加快趋势,特别是与增长迅速的第二产业相比,自2005年以来,湘南地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一直处在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下方,差距明显。2010年,湘南地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改变了往年与GDP增长速度持平的局面,出现下滑,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出现了慢于GDP增长速度2.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位居中游的状况。

(四)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

湘南地区第三产业企业“低、小、弱、散”,经营项目单一,以零售服务业为主导,路边店居多,中介组织、功能齐全的服务机构和品位较高的大中型中转市场偏少,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服务业技术含量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研发、评估、法律等生产业以及装饰、健康、家政等生活服务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现代服务业名牌企业。2009年湘南地区服务企业(不包括批零住餐、房地产业)为590家,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仅有60家,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426万元、从业人员108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42家,平均每家营业收入356万元、从业人员61人。

(五)未能吸纳潜在就业人口

2011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00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0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50万人,三次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构成为51.5:12.4:36.1,为“一三二”的排序,而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15.5:40.1:44.5,为“三二一”排序,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明显与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相称,就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发达地区相比较,2011年,北京、广东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78.2%和49.3%,全国达到54.6%,发达国家更在74%左右。相对而言,湘南地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显偏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尚未发挥,发展较落后。

(六)服务供给水平与居民的高消费能力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逐步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文化型、精神型转变,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调研发现,湘南地区的服务供给尚未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住宿、餐饮、商贸、娱乐等行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与周边地区相比,湘南地区的服务消费价格相对较高,说明了服务消费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的情况,市场潜力巨大。此外,湘南地区的服务企业还普遍存在着“小、散、弱、乱”的现象,服务质量跟不上消费需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差、服务行为不规范和服务标准不统一,以及无章可循、竞争无序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还有,许多服务行业都存在从业人员仅仅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或根本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的现象,服务质量难以获得保障。目前,由于服务行业的竞争程度不激烈,大部分企业在低质的情况下仍可保持较可观的收益,服务质量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七)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服务业有待发展

目前湘南地区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近几年,湘南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大半。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等知识型、科技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服务需要,还未能成为湘南地区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湘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原因分析

(一)工业总体实力不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不足

工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工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将对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湘南地区工业发展落后,工业总体实力不强,使得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偏弱。首先,工业规模小,2011年湘南地区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50亿元,在全省只占15%,相当于长株潭的42%,在省排名居中游。其次,2011年湘南地区工业化率仅达到41%,说明工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使得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业发展的支持力不强。此外,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而长株潭工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5%,仅达到湖南省平均水平。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湘南地区产业结构保持着“三二一”的良好排序,但并不意味第三产业质量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而要看清由于工业的总体实力弱,使得第二产业发展落后,造成了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虚高的现状。

(二)城市化水平较低,弱化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由于湘南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大量劳动力被滞留在农村,庞大的农村居民因其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的限制,使得对服务业的需求潜能不足,极大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11年,湘南地区城市化率为45.5%,比长株潭低10.5%,在湖南省排名居中游。另外,湘南地区城市面积、人口规模偏小,也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2011年,湘南地区城区建成面积虽比上年增加约3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总人口增加60万人,但长株潭城区建成面积和市区常住总人口均超过湘南地区,差距明显。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抑制了对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

湘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需求不足,导致了消费市场发展空间狭小,影响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收入水平看,2010年湘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50元,在省排名居中,比长株潭少4566元;湘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43元,在省排名居中,比长株潭分别少4566元,总体看来,湘南地区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再者,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湘南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对偏低,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仍以食物和衣着等生活用品为主,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大,而对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十分有限。2011年湘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23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2%,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876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12%,其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长株潭高出19.3%。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不足

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湘南地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短缺,成为直接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从学历层次看,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以高中和大专学历为主,2010年,湘南地区第三产业中法人单位共计从业人员110万人,其中具有高中学历从业人员35.

上一篇:试论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税收筹划问题 下一篇:水工地基加固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