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对湘南5种典型土壤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04-25 08:55:14

脱毒马铃薯对湘南5种典型土壤适应性研究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肥量相等的情况下,选择四纪红土、石灰岩红壤、板页岩红壤、河流冲积土、紫色土等湘南5种典型土壤开展脱毒马铃薯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鲜薯)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高,分别为29 200.00、26 216.67 kg/hm2;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最低,分别为17 250.00、20 083.33 kg/hm2;叶片数以河流冲积土增长最快,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株高以紫色土增长最快,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出苗率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高,以板页岩红壤为低。5种土壤都适应脱毒马铃薯生长,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好,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稍差。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典型土壤;适应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132-02

据统计,南方红黄壤地区,每年约有70%(1 000万~1 500万hm2)的稻田冬闲(其中湖南省有200万hm2冬闲稻田),时间长达5~6个月,稻田利用率低,造成水、土、光、热资源的极大浪费[1]。据试验,利用冬闲田种一季脱毒马铃薯,推行粮蔬轮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充分利用冬闲稻田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可以解决湘南蔬菜供应的矛盾,为湘南冬季农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马铃薯栽培于我国的大江南北,是重要的粮、菜、饲及工业原料作物。世界上有148个国家种植马铃薯,中国约有6 000万人靠马铃薯生存[2]。马铃薯因具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生产[3]。脱毒马铃薯已脱除病毒,其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且品质好,可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50%,对栽培者增收致富有重要意义。据统计,贵州省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3.33万hm2以上,占全省种植马铃薯面积的30%左右[2]。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总产量居全国第三,2002年全省马铃薯平均产量40.38 t/hm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 980 kg/hm2,产量最高的省达到95.16 t/hm2,而产量最高的国家已达到44.00 t/hm2(鲜薯)[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7—200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附近的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四纪红土)、平阳甸村(紫色土)、香花桥村(河流冲积土)、官山坪村(石灰岩红壤)、幸福桥村(板页岩红壤)农户的责任田进行。该地位于东经111°52′32″,北纬26°45′42″,海拔150~170 m,年平均温度为17.8 ℃,大于10 ℃的积温为5 648 ℃,无霜期293 d,年平均总辐射454.63 kJ/cm2 [5]。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早熟)。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四纪红土、石灰岩红壤、板页岩红壤、河流冲积土、紫色土,每种土壤栽培为1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0 m2(4 m×5 m),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实施

播种日期为2008年1月5日,施用含硫的复合肥为1 125 kg/hm2;每小区按1.5 m(厢面净宽,包括沟0.5 m,共2 m)开厢,共2厢,每厢开3行,共6行,即行距67 cm,株距20 cm,栽25株。每小区播种150株,折合7.5万株/hm2。播种方法:首先开沟,将含硫复合肥撒入沟内,摆种薯,种薯不要靠肥料太近,然后盖土(或火土灰),喷杀除草剂(金都尔),再盖地膜(或盖稻草8 cm厚),于出苗时打孔[6]。每小区单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类型对脱毒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马铃薯全生育期天数以紫色土、板页岩红壤、石灰岩红壤较长(125 d),四纪红土、河流冲积土稍短4~5 d(表1)。

2.2 不同土壤类型对脱毒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对马铃薯生产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从田间调查结果看,叶片数以河流冲积土增长最快,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株高以紫色土增长最快,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出苗率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高,以板页岩红壤为低(表2)。调查发现(5月7日),死苗(病害)最严重的是四纪红土;其次是石灰岩红壤、河流冲积土;生长最好的(无病害、无死苗)是紫色土和板页岩红壤。

2.3 不同土壤类型对脱毒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对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具有影响。块根重量(鲜薯,5丛)以紫色土为最高(2 389 g)。板页岩红壤为最低(920 g)。块根个数及>50 g薯重趋势同块根重量一致(表3)。

2.4 不同土壤类型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马铃薯产量(鲜薯)在土壤为紫色土(29 200.00 kg/hm2)和河流冲积土(26 216.67 kg/hm2)为最高;以四纪红土(17 250.00 kg/hm2)和石灰岩红壤(20 083.33 kg/hm2)为最低(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鲜薯)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高,分别为29 200.00、26 216.67 kg/hm2;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最低,分别为17 250.00、20 083.33 kg/hm2;叶片数以河流冲积土增长最快,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株高以紫色土增长最快,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出苗率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高,以板页岩红壤为低。5种土壤都适应脱毒马铃薯生长,但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好。地膜覆盖成本高,且出苗后不好培土,造成收产时青薯多,影响出售。建议盖稻草(厚8 cm)即可。

4 参考文献

[1] 高菊生,段贵平,文石林,等.充分利用冬闲稻田,大力发展冬季饲草[J].湖南农业科学,2005(1):71-74.

[2] 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冬季农业[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7-11.

[3] 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1-8.

[4] 刘桂华.贵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发展潜力及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4(2):8-9.

[5] 高菊生,李菊梅,徐明岗,等.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86-292.

[6] 贾普选,常高正.马铃薯小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37.

上一篇:辣椒喷施植物高钾营养肥效果研究 下一篇: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