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探析

时间:2022-04-28 12:21:01

模因论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探析

【摘 要】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揭示语言发展规律的新理论。本文根据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特点,分析了模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并就英语材料的选择、英语知识的内化吸收以及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模因;英语材料;内化;应用

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这其中孕育出的教学法中,无论是19世纪流行的翻译法还是它之后出现的直接法与交际法都在各自盛行时期受到人们的推崇,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足与缺陷不断显露。事实上,单纯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的路子是行不通的。近年来,在语言学家、外语教育界专家以及一线英语教师们研究并探讨新的有效教学方法之时,模因论的引进给我国外语教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Meme一词最早出现在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Dawkins在书中先提到了mimeme,这是一个希腊词根,意为“被模仿的东西”,为了读起来有点像gene这个单音节词,即去掉词头m,i缩写成了meme。他杜撰meme一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规律,倡导对社会文化作进化研究。我国先后有不少学者尝试对“meme”一词作了多种译法,如“谜米”,“米姆”,“模因”,“仿因”,“文化基因”等。目前学者们已取得共识采纳何自然先生的译法“模因”。“模因”表明它具有“模仿”这个核心意思,又表明它是“基因”仿造而来。

模因是文化基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比如: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在模因论中,模因往往被描述为“病毒”(viruses),它可以感染(infect)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一个人一旦被这种“病毒”感染,它们就会寄生(parasitize)在他的头脑中,在往后的岁月里,这个人又会将这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

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从整体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既然语言本身可以是模因,又可以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那么它与语言教学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也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对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文化也同时被传播了,语言教学也达到了文化传输的目的。

2 有效模因与英语材料选择

Dawkins说过,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又从书本传播到人的大脑,再从人的大脑传播到电脑,又从一个电脑复制到另一个电脑。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交际中又复制、传播给另外的人。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模因的输入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有效模因来源于合理的教学材料选择。面对种类繁多的英语材料,目前英语教师的主要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材并根据情况对材料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根据克拉申(Karenshen)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中i+1公式,在材料选择时,必须选择可理解性材料,不可理解性的材料对英语学习者毫无意义;材料也必须是有趣或是相关的,才能为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提供源源不断的兴趣动力;另外随着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逐渐提高,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加丰富的材料来满足知识量的需求。

材料选择中,单一的教科书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多元化的材料选择才是有效模因的丰富的来源。那些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语言片断,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尽快投入使用的材料都是因为这些材料更容易成为模因并能感染新个体。

3 模因复制与英语知识内化

布莱克摩尔(Blackmore)指出,我们还不能详细地了解模因是如何被储存和传递的,但我们已掌握足够的线索,知道如何着手这方面的研究。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这正如英语学习,英语模因像病毒一样感染学习者,如果这种“病毒”没有被学习者内化吸收,而是以原有的状态传播出去,那么所有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将停留在同等水平。

英语知识作为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进入人大脑后需要经过系统化的信息加工过程才能转化为个人知识系统的一部分,被学习者内化吸收。英语知识的内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准备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在不改变教材内容实质的情况下,教师对教材进行改造并填加辅助信息,使得教材内容更加具有概括性、包容性。最后,教师再有序地呈现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统一起来。其实这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整合英语模因的过程,为模因的传播做好充足准备。另外,知识的内化吸收跟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意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将学习材料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结合起来,旧知识才能够辅助学生更容易的吸收新知识。学生的主动性是知识内化成功的关键。事实上,大量语言材料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给予场境式的使用练习,才能内化、活化为学习者自己的语言素养。

上一篇:浅谈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暗示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