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雅致“中国白”

时间:2022-04-27 11:20:25

温润雅致“中国白”

德化窑白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种,其制造工艺和艺术成就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景德镇窑业独霸天下的明清时期,瓷器向颜色釉和各种彩绘装饰方向发展,德化窑白瓷却以冰清玉洁的本色,鲜明浓厚的个性,在这异彩纷呈的瓷器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山|博物馆收藏的德化窑白瓷数量不多,但却涵盖几乎所有类型。这些藏品,是研究明清时期德化窑陶瓷手工业发展及对外传播的重要资料,今择其中较为精美的15件略作介绍。

一、造像

1.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像(图一)

像高26.4厘米。观音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低首垂目,曲眉丰颊,鼻梁挺秀,发髻高束,头戴风帽,其左手执一含苞荷花,右手置于右腿之上,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半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观音左侧为一站立童子,童子双手合十,双足半露。两个人物均衣纹自然,通过垂拂流转的衣褶,可领略观音与童子的肢体形态。该器胎质细密,通体施白釉,釉色温润如脂。

2.清德化窑白釉观音像(图二)

像高22.5厘米。观音面容清秀,杏眼垂视,直鼻小口,略作俯首,头挽高髻,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呈半跏趺坐姿,左腿半曲直竖,右腿盘曲,左足由裙裾下伸出。观音身着广袖长衫,胸前佩戴璎珞珠饰,搭配线条疏朗流畅的飘逸衣裙,凸显了观音既端庄慈祥又灵巧华美的神韵。该器胎厚质坚,色白细腻。

3.清德化窑白釉达摩像(图三)

像高53.5厘米。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双目凝视远方,左臂横于胸前,赤足立于浪花翻滚的海浪形底座之上,作乘风破浪、疾驰而行状,其衣衫被海风微微拂起。通体施白釉,釉质肥厚滋润。此像雕刻精湛细腻,衣纹飘逸流畅,颇富动感;人物塑造生动,五官紧凑,神色安然从容,体现出达摩的坚定与淡然。

二、香炉

1.明德化窑白釉狮耳香炉(图四)

高7.3、口径12.4、底径11.2厘米,足部微残。炉撇口,束颈,斜肩,鼓腹,圈足,修足不光洁,颈肩之间堆贴一对模印狮形耳,无穿孔。通体施象牙白釉,釉层较厚,釉面色泽光润明亮,胎体洁白细腻。外底正中有戳印阴文方形款,四字篆书,字迹不清,无法释读。

2.明德化窑白釉狮耳香炉(图五)

高7.3、口径12.4、底径11.2厘米。口部微残。炉撇口,束颈,斜肩,鼓腹,圈足,修足不光洁,颈肩之间堆贴两模印狮形耳,狮耳鼻翼的两端各作一圆孔互通,即由纯为装饰的狮形耳变为具有实用功能的狮形耳。白胎,釉白莹润,外满釉,内壁施釉不均,内底有四个支钉痕。

三、杯

1.明德化窑白釉鹤鹿纹犀角形杯(图六)

高7.4、口径14、底径5.2厘米。因其造型与装饰仿制犀角杯而得名。杯口椭圆,作花瓣状,侈口,斜曲腹,圈足。白胎,釉色乳白,内外满釉。杯外壁堆贴祥瑞的动植物纹于杯的两侧,一面左上边为折枝梅,枝干上绽开着若干花朵,右上端作一展翅飞翔的仙鹤,下部为一奔跑的梅花鹿;另一面左上边为一株折枝梅,右上及下部均雕刻四爪龙,一只俯首,一只昂头,怒目圆睁,张牙舞爪,十分生动逼真。

2.明德化窑白釉龙虎纹犀角形杯(图七)

高7、口径13.1、底径4.8厘米。杯口椭圆,作花瓣状,侈口,斜曲腹,圈足。白胎,通体白釉,釉色乳白,内外满釉。杯内壁光洁无纹饰,外壁堆贴祥瑞的动植物纹于杯的两侧,一面上端左为灵芝,右为神态凶猛的龙首,下为猛虎一只;另一面上端左为灵芝,右为展翅飞翔的仙鹤,下部为一奔跑的梅花鹿,格外生机盎然。

3.明德化窑白釉梅花杯(图八)

高9.4、口径11.8、底径6.6厘米。杯侈口,呈椭圆形,斜曲腹,尖圜底,底足以镂空六枝梅花枝干围成座架托住杯体。白胎,釉色乳白,内外满釉。杯内壁光洁无纹饰,外壁两侧各贴一折枝梅花、折枝兰花。

4.明德化窑白釉兽首单把杯(图九)

高3.3、口径7、足径3.1厘米。杯敞口,折沿,圆唇,鼓腹,平底,圈足外撇。杯侧饰一把,上有模印兽面纹。杯通体白釉,素面无纹,内外满釉,釉色乳白,把及圈足微残。

5.清德化窑白釉鹤鹿纹犀角形杯(图十)

高5.6、口径9.4、底径3.5厘米。杯口椭圆,作花瓣状,侈口,斜曲腹,圈足。白胎,底足无釉,余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杯内壁光洁无纹,外壁堆贴折枝梅花、鹿等祥瑞的动植物纹于杯的两侧。

四、瓶

1.明德化窑白釉双兽耳筒瓶(图十一)

高37.4、口径7.5、腹径11厘米。瓶撇口,束颈,端肩,肩下对称堆贴两兽耳,器体由肩往下逐渐内敛,釉下刻划缠枝花纹,圈足。通体施乳白釉,釉面光亮莹润,足沿露胎,胎质细腻坚实,胎体厚重。口部微残。

2.明德化窑白釉双兽耳筒瓶(图十二)

高27.7、口径6.2、腹径11.5厘米,足径8.5厘米。瓶撇口,束颈,端肩,细长腹,腹部饰对称双兽耳,通体施白釉,口部微残。

3.明德化窑白釉筒瓶(图十三)

高28、口径5.8、足径9厘米。瓶敞口,束颈,圆肩,肩部有一圈弦纹,细长腹,腹部有暗刻花纹,刀法自然流畅。通体施白釉。

4.清德化窑白釉象耳瓶(图十四)

高34.2、口径9.5、腹径15、底径9厘米。瓶宽口,微外撇,长颈,鼓腹,圈足,略呈胆式,颈部饰对称双象耳。通体施白釉,釉面莹润,腹部括弧连方开光,内细线刻划花草图案,刀法自然流畅,圈足底无釉。

五、洗

1.清德化窑白釉揪叶式洗(图十五)

高3.1、长12厘米,洗呈揪叶形,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通体施白釉,内壁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此洗是根据叶子的形态,采取借鉴与抽象手法,以简练洒脱的线条构造成立体形式,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六、小结

纵观上述馆藏德化窑白瓷,结合明清时期文献记载以及目前国内见诸发表的德化窑纪年器物,得到如下认识:

1.艺术价值。馆藏德化窑白瓷从器形来看品类繁多,包括了日用器杯、洗,陈设用器香炉、瓶,宗教艺术瓷观音像、达摩像等;从胎釉来看如脂似玉,胎体细柔坚致,釉面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呈色温润雅致;在装饰技法上更是匠心独具,将堆贴、模印、刻划、镂空等技法与各类器物完美地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时代判定。以往对德化窑白瓷的年代划分,除了造型和装饰不同,主要是依据其釉色的变化:明代德化白瓷釉中微微闪红,呈“猪油白”色,清代德化窑白瓷色泽是釉层微微闪青。通过对馆藏德化窑白瓷的初步分析,不难发现这种说法很有局限性。首先,德化窑白瓷釉色十分丰富,按照传统说法,有象牙白、猪油白、青白等,这些釉色明清时期都有,可能是基于窑炉烧成环境不确定性造成的;其次,胎釉色度和色差很难量化和数据化,每个人对胎釉的直观判断也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简单以釉色作为断代的依据。

3.宗教背景。馆藏德化窑观音像及达摩像等形象的创作,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明清时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佛教道教盛行,各类宗教造像需要量大增。与金、银、铜一类金属造像价格昂贵相比,瓷质造像经济节约,又美观大方,深受大众喜爱。因此,德化窑瓷质造像产品数量迅速增加。除此之外,藏白瓷香炉等器物,都是为适应宗教活动而制作的。

上一篇: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公司财务战略分析 下一篇:特色马铃薯品种红宝石再生系统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