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备军受刑“环保垄断”

时间:2022-10-18 15:57:43

戴备军受刑“环保垄断”

浙江环保窝案因省环保局原局长戴备军的判决渐近尾声,其强权推行的环保垄断市场仍拷问现行体制

《财经》记者 张有义

1月22日,浙江省环保局原局长戴备军案尘埃落定。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戴备军在担任省环保局局长等职务期间受贿财物价值401万元,犯和罪,两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戴备军当庭未表示上诉。

在戴备军之前,2008年至2009年间,浙江杭州、台州、温州、慈溪等地一批环保系统的掌权派已先后被治罪。

浙江环保项目“门难进”,被垄断在少数人之手,这在环保企业界早已人所共知。戴备军之落马,同时司法部门对浙江环保系统系列窝案的查处,似乎预示着这道构筑多年的壁垒正在被拆除。

一位在浙江当地环保系统供职十余年的官员告诉《财经》记者,浙江环保腐败事件环生,主要发生在戴备军任职局长期间。正因他的“带头作用”,上行下效,该系统“乌烟瘴气”,一些企业叫苦不迭的同时又不得不趋炎附势。北京一家大型环保企业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曾多次试图参与浙江一些污水处理项目的竞标,“但没有环保部门的庇护”,不得不选择放弃。

2004年至2008年,戴备军掌权浙江省环保局,在其任内,浙江环保项目垄断现象引人侧目,他和多名下属们正是倒在了环保垄断和权力寻租路上。

寻租“环评审批”

关于戴备军受贿的事实,法院共认定九起,其中七起犯罪与戴备军的省环保局局长职务有直接关系,涉及金额300余万元,占到其受贿总额的八成。

从法院认定的受贿事实分析,戴备军在环保领域的犯罪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借所在政府部门行政许可及审批权力受贿;借企业环境评价捞钱;在环境治理等基础工程建设中收受贿赂。

2006年年底,宁波和天然再生金属有限公司欲上马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等项目,但这些项目行政许可程序比较繁杂。该公司负责人找到戴备军,提出由戴的女婿裘俊华以公司副总的名义做申请资质的协调工作,每月支付工资1万元。

至案发前,戴备军和裘俊华收受宁波这家公司贿赂20万元。

除了利用手中的行政许可及审批权,戴备军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上亦大显身手。先后为吉利集团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在制造、化工和医药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谋取利益,受贿23万余元。

在环境治理等基础工程建设中,法院认定,戴备军先后接受横店控股集团前董事长徐文荣送的银行卡六张,内存人民币共计19万元。为此,横店集团不仅得到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补贴,环保部门还特别为他们设立了质量技术监督分所。

此外,法院还查明,戴备军在担任浙江省计经委副主任、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等职务期间,插手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基建工程、人事调动等工作,从中收受贿赂,时间跨度长达12年。在这么长时间内,其犯罪行为不但未被发现,仕途反而一帆风顺。

公推“环保垄断”

除了,让戴备军受刑的另一个罪名是罪。

知情人告诉《财经》记者,戴备军触犯此罪,皆因一个“情”字。庭审时,戴备军自己承认,他和浙江弘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弘申)董事长、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浙江环茂)总经理张琰关系非同一般。

张琰,女,1975年出生,杭州大学经管学院毕业,后在复旦大学EMBA总裁班就读。2004年,张琰创办浙江弘申,进入政府采购领域。不久,在戴备军患病期间,小其26岁的张琰大献殷勤,两人关系不断升温。

经戴备军一手策划,张琰入主浙江省环科院直属控股企业浙江环茂,张琰本人及其母亲即占到浙江环茂49%股份,成为控股股东。2006年至2007年期间,浙江环保局连续下发红头文件,为张琰所在公司开路,以产品推荐为名行市场垄断之实。

法院认定,戴备军利用其局长职务,在实施全省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项目过程中,以省环保局的名义下发《关于推荐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主要仪器设备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向全省污染源单位“独家指定”并强行要求使用浙江弘申或浙江环茂所生产、销售的仪器设备,致使两公司的产品垄断了浙江省污染源项目建设市场,从而把其他厂家排除在外,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

同期,戴备军还通过会议要求、向有关主管部门打招呼和控制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发放等方法,帮助浙江环茂垄断了全省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项目的建设与运行维护市场。

事实垄断带来巨额利益,公开数据显示,在近年的浙江环保市场,仅污染源在线监测一项,张琰就签下了全省1452家重点污染源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和其他400家污染企业的设备购置、安装建设和运行维护合同,金额达6300余万元,利润率高达50%以上。

面对戴备军如此“回馈”,张琰不仅在生活上对戴备军更加照顾,在钱财上也是回报颇丰。法院认定,2006年8月,张琰出资51548元为其购买杭州东田翠谷苑车库一个;2007年下半年,张琰送其人民币5万元。2006年10月,张琰以虚构业务等形式送给裘俊华人民币30万元;2007年又分多次送给裘俊华人民币共计49万元,戴备军对此均认可。

垄断如何破局

戴备军为张琰的公然护航,遭到了其他环保企业的抵制。自2008年开始,不断有企业对其进行举报。

2008年年中,多家媒体将此事披露曝光。浙江省工商局网站上甚至有人留言:“部分企业正在准备‘两案’,一案是诉浙江省环保局行政垄断,一案是诉浙江省工商局行政不作为。”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当时该局已注意到此现象,再加上《反垄断法》的实施,“我们已经下决心查处这种行政垄断行为,但苦于无法找到受害企业。”

北京一家曾参与浙江环保项目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环保企业本身的发展受制于环保行政部门,“除非不想干了,否则没有哪家企业敢公然进行举报。”

2008年10月,原浙江省环保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邱炜首先被纪检部门控制,邱炜交代了其本人收受张琰贿赂的犯罪事实,并随后检举了戴备军接受张琰30万元贿赂。2008年12月9日,张琰被纪检部门带走协助调查。12月中旬,戴备军被浙江省纪委“”。

上述浙江工商局官员说:“现在,部分受害企业终于肯站出来,我们已经进入了案件查处的实质阶段。”

据《财经》记者了解,浙江已有多名环保官员,先于戴备军领刑。2008年8月26日,慈溪市环保局原局长徐红军因受贿61.3万元获刑11年,该局另六人也分别领刑;2008年11月24日,台州市环保局原副局长李啸因受贿60余万元领刑11年;2008年12月5日,台州市环保局原副局长吴亚申被判有期徒刑9年6个月,犯罪所得人民币34万元予以没收。

纵观浙江环保系统窝案,无不与环保垄断及因此滋生的腐败有关。《反垄断法》第32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实际上,在环保项目审批、环评、环境工程验收、环境设备的使用等环节中,环保部门要么使用红头文件的形式,要么变相强求企业使用指定产品或接受指定企业。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现象必然导致环保工程失灵,其结果也必然是环境破坏加剧。

近两年,中国政府在加大环保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查处环保腐败案件的力度,如涉及部委的原国家环保总局人事司司长李建新案、原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案等,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一些“前腐后继”的地方环保要员也相继落马。■

上一篇:绵阳基金市场路 下一篇:公共采购再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