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 精彩纷呈

时间:2022-04-27 03:09:08

编者按:

目前,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不断创新,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现摘编部分单位开展活动的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 江北区:“百千万”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江北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制订“百千万”系列活动载体,即百题大调研、千人大集训、万人大讨论。“百题大调研”要求每个区级党员领导牵头完成一项重要调研课题,每个处级领导班子至少完成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最终形成100篇以上课题调研成果。“千人大集训”则着重于对区内干部“洗脑”。主要采取领导主题报告和专家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期辅导相结合、分组交流与研究探讨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三个问题,切实转变干部思想观念。“万人大讨论”是指让老百姓深入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区委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各街(镇)、村(社区)宣讲。

■ 万州:围绕“500亿万州”目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500亿万州”即在2011年,万州的经济总量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500亿元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万州区委决定:第一,每位领导干部都要落实调研选题,写出调研报告,并汇编成《聚焦万州科学发展汇编之一》。第二,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活动,具体内容是百名领导下基层,千名干部进课堂,万名党员献良策。在500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搞大调研的同时,万州组织1000名处级干部进课堂,分期分批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培训。培训中,每名学员将围绕建设“500亿万州”的目标和思路,收集一份身边的科学发展典型案例,并汇编成《聚焦万州科学发展汇编之二》。第三,组织万名党员献良策,在全区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党员和干部,每人围绕建设“500亿万州”,提出一条以上的好点子,经筛选后,在区内报刊刊登,最后汇编成《聚焦万州科学发展汇编之三》。

■ 市园林局:围绕“森林重庆”、“宜居重庆”促活动

市园林局以建设“森林重庆”、“宜居重庆”为目标,全面促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科学编制城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会同各区县抓紧编制其城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将规划落实到年度和项目上,使规划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对现有绿化成果实施保护,当个别区县出现“以大树换大树”现象时,督导组的党员同志连夜赶赴事发地,向当地同志耐心讲解园林科学发展知识,责令已挖出的大树得到回植。三是栽植一批景观大树。按照栽植大树的技术规范,有计划、有重点地在城区重要节点和转盘等城市开阔地上,栽植一批20~25公分左右的银杏树、桂花树、香樟树、法国梧桐和40公分左右的黄葛树等大树。四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高九路景观大道配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城市森林工程社区公园建设目前已启动15个,针对渝中区城市中心区园林绿地在全市偏低的现状,指导渝中区规划确定了6个城市小森林建设项目。

■ 市外经贸委:打造开放型经济要除掉三大拦路虎

市外经贸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打造重庆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不协调、不全面、不平衡”三大拦路虎。第一,要解决内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要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改变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规模小、水平低”的现状,把开放“短板”变为增长“引擎”,保持对内对外协调发展。第二,要解决对外开放领域不全面的问题。要坚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进口和出口、统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保持开放型经济全面发展。第三,要注重解决区域和产业开放不平衡的问题。

■ 市环保局:2012年主城实现305个“蓝天”

市环保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订实施环保“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确保到2012年时,主城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的“蓝天”达到305天,长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此外,市环保局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推进统筹城乡环保试点,初步建立起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 市农委:发展无公害蔬菜,保证餐桌安全

市农委决定到2012年打造三大无公害蔬菜区域供主城。第一片区域,以潼南为核心,铜梁、璧山为辐射的蔬菜基地60万亩,播种面积达150万亩,商品率达到90%,可调控总量在200万吨以上,重点发展夏季鲜销精细蔬菜、早春蔬菜和秋冬特色蔬菜,把潼南建成西部最大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大县。第二片区域,以武隆县30万亩核心蔬菜基地为重点,依托渝东南、渝东北优势区县建立高山蔬菜基地50万亩,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商品率达到80%,可调控总量在100万吨以上,重点生产秋季鲜食蔬菜、夏季特色蔬菜,并加快野生蔬菜资源开发,把武隆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山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第三片区域,在长江沿线的涪陵等区县发展榨菜生产,在石柱等区县发展辣椒生产,把石柱建成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县,把青头菜打造成为重庆的第一蔬菜品牌,使榨菜成为沿江农村的特色产业之一。

■ 市委组织部:推进“五个新的发展突破”

市委组织部提出,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重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从五个方面做到有新的发展突破,把组织部机关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部、促进部。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上有新的提高;二是坚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在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上有新的作为;三是坚持抓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努力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本领上有新的增强;四是坚持破解组织工作的疼点、难点问题,努力在完善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的进展;五是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努力在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队伍形象上有新的提升。

■ 市发改委:突出“六抓六促进”

市发改委提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六抓六促进”,做到真用、会用科学发展观。一是抓思想解放,促能力提升。积极破除短视思想,建立长远思维;破除山地思想,树立全球视野;破除守成思想,增强创新能力;破除小满思想,培育争先精神;破除孤立思想,强化统筹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抓职能转变,促机制完善。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工作制度,设立特别重大项目审批VIP通道。三是抓宏观调控,促民生和谐。在编制规划、制订计划时,要更多地体现民生指标、民生工程;在安排投资、项目时,要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四是抓结构调整,促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及经济结构、经济布局,积极做好“四规叠合”的政策建议,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抓项目投资,促经济增长。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加快基础设施、农林牧渔、高技术产业的项目布局;转变投资增长方式,突出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市场主体活力。六是抓城乡统筹,促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和社会保障,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土地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有效途径,城市资源下乡的政策扶持、投资保障和金融支持,以及三次产业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在农村实现联动等体制机制,确保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上一篇:不仅仅是“宅基地变革” 下一篇:秋田齿轮的冬季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