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分析论文

时间:2022-04-27 02:28:43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分析论文

1.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农村学生的学习特别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好比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可以不断地获取和更新知识,从而按一定程序,有目的,科学地进行学习,已达最佳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大概可分为五类;①模仿学习法,②抽象概括的学习法,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④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⑤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

1.1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阅读、作文、查字典等方法;②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方法获得了后一种认识,这些学习方法才能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迁移,才能真正具有使用价值。

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的总和。赞可夫和布鲁纳都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赞可夫“实验教学新体系”的五大原则之一。他认为,学生不只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则主张学生不仅知道完整的结果,而且要追溯达到结果的步骤、方法。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必定体现为特定的程序,而且贯穿遇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动态地把握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大大增强。怎样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呢?

1.2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农村语文教师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至于这个学生为什么能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会答错,则一概不予探究。由于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对,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结论,而是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当几个孩子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学生中起到交流学习过程的作用

2.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

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学习方法上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了。是把方法“灌”给学生,还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答案当然是后者。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运用得灵活。

2.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有的课文结构鲜明,写法类似,我就以某一段为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悟”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它段落。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水和写山两个段落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水部分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学生体会到,是用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体会一下作者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的。接着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收到良好效果。

2.2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较好的,甚至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若教师能抓住这些时机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初读了《猫》这篇课文之后,依据课文第一段的构段特点,启发学生选用了围绕总起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即:围绕着“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总起句,看是从哪几方面分述的,每一方面是怎样具体地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汇报讨论时,有的学生把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内容各作为分述的一个方面。有的学生反驳说:“这三个意思应合为分述的一个方面。因为“古怪”在这里是难以琢磨的意思。猫老实,不能说是古怪,猫贪玩也不能说是古怪,猫尽职更不能说是古怪。只有老实、贪玩、尽职这些看起来截然不同的性格偏偏都集中在猫身上,才能说是古怪。”我借机渗透,说:“谁发现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三个内容合为分述的一个方面的?”学生在讨论中,领悟了“在围绕总起句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总起句中的关键词”这一学习方法。在读、议中,有的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把猫在稿纸上踩的脏脚印比喻成梅花?”当有的学生谈到作者是以此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时,我又借机渗透在学习状物为主的文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喜爱猫的思想感情。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掌握并实践了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

2.3总结积累,鼓励运用;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学习方法有一般的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的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性上也有差异性,所以在总结课文时,我总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便运用时信手拈来。以理解句子的方法为例,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抓、二联、三问、四想、五体会”的方法。“一抓”,指抓重点词语、关联词、表达方法等;“二联”,指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联系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联系段、篇主要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三问”,指理解每个句子时都可以问写的什么,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四想”,主要指展开想象;“五体会”,主要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麻雀》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个句子是全文的重点句,理解了这句话,有利于把握全文的中心。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理解句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这句话。有的学生联系表达方法,体会到作者是用“石头落地”比喻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的动作之快。有的学生用联系前文的方法,体会到因为老麻雀在树上看到“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小麻雀处境十分危险,便不顾一切地飞了下来,所以它的动作不仅快,而且猛。有的学生用提问的方法,意识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说明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学生体会到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老麻雀这种奋不顾身地救自己孩子精神的赞美之情。

3.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

每个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有不同。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的记忆生字“晋”字,一个说“上面是一横,中间是个‘业’,下面是个‘日’,合起来是‘晋’”;一个说“上面是个‘亚’,下面是个‘日’,合起来是‘晋’”;第三个说“‘普通’的‘普’字去掉两点,就是‘晋’字”。教师让孩子比较三个同学的记忆方法,哪一个最好,学生分析后一致认为第三个通许的方法最好,因为最简单。这样的交流,实际上就是自学生字方法的指导,目的在与引导学生运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住生字。

4.教师示范运用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学习过程这样做同样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位教师教“茫然若失”这个词语,先请学生分别说出“茫无边际”的“茫”是什么意思。这三个词语孩子们都学过,一一作了回答。然后让孩子想想“茫然若失”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马上举起手,回答说:“‘茫然若失’的茫也是模糊不清的意思,‘若’也是‘像’的意思,‘失’就是‘失去’的意思。‘茫然若失’就是空空一片,模糊不清,好像丢失了什么的意思。”教师对这个孩子的回答作了充分肯定,说:“你说得很对,思考的方法也很好。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常用的解词方法。谁能说说他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的?”孩子经过讨论,归纳出了一种新的解词方法,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熟字构成的词语,可以用分解的办法,利用已经掌握的熟字的意思,去理解新的词语。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孩子展示了这个解词的方法,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学生不费很大的力气就顺利地掌握了。

总之,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鼓励他们运用。每学期我都选择一部分小学生优秀习作,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再组织全班学生讲评谁的学习方法最佳,谁的收获最大。这种比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种一粒会绿一片,收一筐。如果一个人正在挨饿,给他一条鱼,只能解决临时的饥饿,而授于他捕渔的方法,则解决了他根本的生存问题。与此相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除传授给孩子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孩子掌握知识的方法。老师不可能什么都教,孩子也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有很多知识,有赖于孩子们用一生的时间自己去学习,去掌握,去完善,完完全全靠他们自己。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本钱;就不但是学会了,而且是会学了;就可以由此及彼,一里通百里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方法非同寻常,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较好学习的秘密武器,一生受用。

【摘要】本文浅述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指导;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上一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析论文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激趣策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