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教生字

时间:2022-04-27 07:48:15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教学的难点,它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怎样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即重点介绍在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把汉字形象化,把各种语文知识调动起来产生联系,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方法,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说文解字”;识字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73-02

学习语文,识字是重点,字是文的根,只有字扎实了,文才能生发出枝叶,开出语文之花,滋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说文解字”教生字的必要性

识字教学一直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始终,以3~4年级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可见识字写字的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疲劳而且接受能力差别大,识字教学会给教师带来不少阻力和困难。纵观大部分的课堂,由于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的限制,教师多数使用的是传统的、简单单调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识字教学形式,这也使得课堂乏味低效,学生没兴趣,基本上是左耳进右耳出,甚至会对每节课要学习20多个生字产生惧怕心理,最终识字教学任务不能有效的完成,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记忆方面难成系统外,我们教师是否也走入了对记忆的误区呢?习惯性地死记概念、定义、术语以及大段的条文,对内容置之不顾,一句一句地、孤立地去呆读和死记硬背,延伸到识字教学中,必然造成了这种低效、厌烦的情绪。如果采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有效记忆生字,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调动各种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增加知识的灵活性。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说文解字”让识字教学的课堂更具有思考的气息呢?

二、“说文解字”教生字的可行性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形体和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既然汉字如此,那么理解表意文字的结构、意思,就成了更好更快地记住它、运用它的好方法了。“说文解字”,就是希望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进行合理的分解,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意地将想要记住的生字部分结构同自己所熟悉的知识结对,快速地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记忆库中,创造知识间的联系,使生字存储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比如,“随即”的“即”,是苏教版小学第五册《哪吒闹海》中学习的生字,通过学生写习字册和抄写词语,我发现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①这个字的部首是“卩”,学生很容易写成“阝”。②学生很容易把这个字和“既然”的“既”弄混淆。其实,会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卩”和“阝”长得非常像,三年级的学生接触“阝”比较多,所以看到“即”这个字时,理所当然就写成了“阝”;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在课外阅读时,常常会遇到“既”这个字,而且在本册随后的一篇课文《孙中山破陋习》中,“既”也作为生字出现了,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把两个字搞混。如果靠死记硬背,教师和学生都费时费力,学生还记不牢。其实,用“说文解字”法,就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两个字。笔者查阅了字形的起源,“即”,甲骨文 (内盛食物的器皿) (人),像一个人跪坐在盛有食物的器皿前面。造字本义是“靠近食物,就餐”。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略有变形,把装满食物的器皿 写成 。隶书 将篆文的 写成

,将篆文的“人” 写成“单耳旁” 。《说文解字》中说:“即,即食也。从,。”也就是“即”是入席就餐的意思,字形上采用“”作偏旁,采用“”作声旁。“既”,甲骨文 ( 表示盛满食物的器皿, 表示食用后中空的器皿) (张嘴掉头的人)。造字本义:吃饱打嗝,转身离席。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的 写成 ,将篆文的“欠” 写成“” 。《说文解字》中就说“既,小食也。从,。”就是说,“既,稍稍吃一点。字形采用‘’作偏旁,采用‘’作声旁。”《论语》上也有:“不使食既。”这样的说法。通过资料的解释我也发现,“即”和“既”在古文中表示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近食就餐为“即”,餐毕离席为“既”。当然,用这么复杂的方式讲解,小学生肯定有困难,于是,我特意把“即”和“既”同时写在了黑板上,试着在黑板上画了 代表“ ”,解释这是装着饭的碗,“卩”像一个双腿并拢的人,他就要吃饭,这正好对应了“即”的一个解释――就;而“”像一个迈开腿跑步的人,他已经吃好了饭准备走了,这也就正好对应了“既”的一个解释――已经。这时学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我又造了两个句子,让学生填入正确的字。

1.他放下衣服随 拿起了碗筷准备吃饭。(即)

2. 然已经吃好饭,你就走吧!(既)

通过这样的巩固,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印象。此后,我又进行了几次巩固训练,加深了他们的印象。慢慢的,他们看到“即”就想到这是“正要去做”,所以“随即”就是“即”;而看到“既”就想到是“已经做完了”,所以“既然”就是“既”。

当然,“说文解字”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要有选择地“解字”,适当地激发兴趣,不是每一个字都能解。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生字联系易于建立,但可能某些生字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创意才能将生字和其他知识建立起联系。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慢慢擅长于建立联系,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后就能不假思索地习惯于这样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避免说一些学生接受不了的理论,用来解的字,它的构件学生必须先前有了解,这也要求我们教师有更好的知识储备和对学生的良好了解。简单的字形运用到课堂上,结合学生对图像的特别感受,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启发他们想出不同的记住字形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说文解字”,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也是将来识字教学“说文解字”不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1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1.

上一篇:历史故事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下一篇:基督教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