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

时间:2022-04-27 06:07:28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

近年来,为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大部分学校开始改革教师队伍,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但是,由于双方所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再加上价值观的各异,导致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始渐渐失灵。本文基于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严重碰撞的研究背景,从人文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的角度对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与教学的效率,促进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国际形式的发展需要,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为其指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向。

“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现代价值观后代价值观现代教育模式一、引言

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开始了教师队伍的改革,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来进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从而造成了高等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构成情况的大变动。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对科学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于是,为了提高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我国教育机构针对高等院校人员构成变动的现状,开始了有关教育模式的探索。

“80后”和“90后”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二者所处时代的环境不同,而且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理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导致二者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突。“80后”性格沉稳,由于所处环境较为艰苦,所以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由于思想过于僵化,导致其不擅变通,观念较为落后,容易叫死理;而“90后”却迥然不同,他们思想开放,新潮,大胆敢于创新和挑战,但是由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独立性,乐于享受,厌恶劳动。因此,当“80后”和“90后”以“辅导员”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大学校园中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的碰撞便开始了。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存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存的情况,其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探讨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不同价值观,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二、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足,而且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危机感,并且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科学,计划不周密。另外,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充分,缺乏相应的人才以及足够的经费,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机构进行有关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至关重要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80后”辅导员的教学管理能力不足,且缺乏相应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80后”辅导员年纪较轻,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经验,而且由于其导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保守,从而导致其思想过于僵化,并且从心底对素质教育和人性化教育有着很强烈的排斥感,从而导致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于以自身为中心,忽视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三、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提高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需要

当今的高等院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开始普遍趋于年轻化发展,“80后”的青年们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了辅导员队伍之中的主体;而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向前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始普遍成为“90后”的人群,由于二者价值观迥然不同,而且又同为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再加上师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的隔阂,导致二者严重缺乏沟通,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与争执,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可以进一步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其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同时满足师生的需要,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提高。

2.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进一步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根据人文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可以知道价值观是阻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而且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由于所受教育水平不同,在加上师生之间固有的隔阂,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如果能够解决师生之间的价值观念的问题,那么便可以打破挡在两者之间的坚冰,促进两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便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从而协调“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3.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对人的重视越来越明显,各种教育管理制度也都在向人性化发展。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利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帮助“80后”以及“90后”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满足双方共同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

1.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高等院校应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先进的人才,并努力形成一个相关的科研管理机构,或是建立相关的课题,组织一批权威人士或专家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同时,要努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转变其思维方式,提高其教学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80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学历,还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其教学管理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时组织一些优秀教师,出差到重点学校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80后”辅导员们也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思想素质,并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保证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同时,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努力从生活中把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另外,要努力转变其思维方式,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协调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3.努力实行更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对“90后”大学生的科学、有效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能够摆脱冷冰冰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享受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满足学生的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例如可以采取相应的“软管理”(即采用由学生自主控制或一些强制性较弱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

4.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我国的高等院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抗挫折的能力,使其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对待一切人、一切事。同时,要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冷静,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80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这些辅导员们可以学到更多的心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与“90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其心理动态,根据其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交流计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打破二者之间的隔阂,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

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80后”辅导员,要努力用“心”去与“90后”大学生相沟通。“80后”的辅导员们在与“90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并要学会尊重其所提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做到换位思考,保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而且,“80后”的辅导员们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能够增进彼此关系,促进沟通交流的小游戏,从而能够在快乐中渐渐的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5.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网络也渐渐成为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高等院校可以以局域网为基础,搭建一个大型的师生网络沟通平台,从而给“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师生网络沟通平台,可以规避面对面交流的一些羞涩、矜持和尴尬,减少一些忌讳和紧张,给所有人畅所欲言的机会,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繁荣,一批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社会交友类的手机软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如微信、QQ、飞信、微博、易信等新媒体。“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促进和“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交流的范围,从而能够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促进“90后”大学生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结论

目前,我国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我国教育机构缺乏该方面的权威人士及创新人才,导致该方面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仍不充分,还不能在当今高等院校的教学条件下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所以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完善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重视,加大对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探索的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引领潮流,从而影响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协调好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从而促进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华丽,沙文涛.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黑河学刊,2013,(06).

\[2\]何敬业.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3\]陈建祥,陈玉平.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对策\[M\].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4\]谢雪梅.“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M\].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

\[5\]张英.“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73-74.

\[6\]陈子庭.当80后辅导员遇见90后大学生――浅析80后辅导员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青春岁月,2010,(05):102―107.

\[7\]董琳.当“80后”辅导员邂逅“90后”大学生――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2012,(04):152―157.

\[8\]林茂妮.“80后”辅导员的工作倦怠及心理调适方法――谈如何应对“90后”新生\[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21―227.

\[9\]袁蕾.四大课堂:80后辅导员介入“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14):106-107.

上一篇: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有效性探微 下一篇: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在人力资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