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科研与服务改革的策略

时间:2022-04-27 04:13:17

谈农业科研与服务改革的策略

农业科研与服务发展新阶段

在科技转化工作中,摸索出了多种途径和模式,是长期以来对这项工作的总结。以科研单位与农业企业、科研单位与农业大户或农业生产部门结成的联合体,加快了成果转化,使区域农业生产如虎添翼。我国农业生产处于新的阶段,传统农业对我国这一农业大国来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多方面施力,才能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地市级农业科研力量的强化,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来看,大力创新,是农业科研的力量源泉,创新已成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势在必行的任务。

农业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研究是我国这样资源相对短缺的农业大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提出的重要抉择。世界各国发展农业,各有自身的道路,都是根据各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做出的决定。以集约经营为例,投入较多活劳动的农业经营方式称为劳动集约,投入较多生产资料、技术措施的称为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劳动集约,因此除土地等自然条件外,经济、技术等社会物质技术水平影响着一国的发展道路。国内外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各个国家尽管各自的情况不同,方法不一,但都经历了一个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并且一般来看,农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状况的优劣。缩小城乡差别,增加资金集约与技术集约,已是我国社会现今农业政策的取向。创新可推动农业现代化。创新带来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1-2]。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过程,建国初期以“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利化”的“老四化”,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给予我国农业极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工业的长足发展、化学工业的飞速进步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四化”,即“商品化、社会化、科学化、集约化”,是以现代农业为目标,综合考虑我国现实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得出的结论。商品化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化是我国社会制度的体现,科学化是相对于有限资源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从改革开放30多年农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以及政策措施有力,树立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风尚。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域农业特色建设中,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包括在太空育种技术、化肥精准施用技术、新型栽培技术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服务模式建立等方面大力创新研究和推广,农业科研力量加强,创新研究有了前提条件,但我国农业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严重不足,如农田设施较落后、农业人才较空缺、农业科研投入尚少等,因此农业科研领域里的创新还有很多余地。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服务创新的难点与对策

创新的难点近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日益加强对创新的要求,提倡创新、表彰创新、激励创新,在农业科研领域内已形成较好的氛围。创新给予了农业科研活力,创新已使得农业服务纵深发展。创新要求农业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寻找研究突破点,也使得科研管理人员更好地运筹科研资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传统观念有着不小的影响,有的认为创新是“一阵风”,也有的甚至把创新只是停留在口头,进一步创新在地方农业科研单位仍存在很多难点。提出创新这一观念虽不久,但政府工作很重视,加之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各级科研院所内创新已作为行为导向,然而对创新内涵仍不甚明了,创新涉及范围还不太明确。创新是科技领域内突出新颖性和前瞻性,对科技手段、服务渠道、管理方法进行首创性的研究与开发。它涉及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农业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创新应涵盖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各环节中,不仅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且要观点创新、管理创新等。从目前来看,创新工作力度和广度不够或者说还有潜力可挖。力度不足深度受限,而人力资源和科技手段是力度不足两大制约因素,人才需要高精尖,可以说,有高素质人才就有一流的创新,科技手段是对创新的物质支持,是创新工作的外在条件。广度不够使创新涉及面未能延展,对创新的作用面考虑较为狭隘。创新应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市场开拓、情报获取、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发展。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我国各级农业科研的基层,担负着研究区域内农业科学技术和探索农业发展道路的重任,位于科研与生产的交接面,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成了职责。当前,应进一步通过创新来强化职能,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力,才能凸显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地位与作用。创新的对策首先,要在观点上创新,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着重宣传,把创新融入整个科技领域里。要认识到创新是产生高科技的动力,也要认识到创新是人才队伍素质的一大要求。创新是对传统、守旧的摈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要挖掘创新潜力。提高科研能力,突出技术创新;强化服务水平,突出模式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突出管理创新。其次,优化科研外在条件,为创新提供物质支持。以专业重组、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学科建设,应紧抓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选拔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利用部门、单位的有限资源,积极倡导团队合作,激励创新,瞄准现代科技前沿,目标一流的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3-4]。基层农业科研经多年迅速发展,也日益形成科研、服务并举格局,农业科技的转化,也需要创新,近年来科技服务模式的创新形成了很好的开端。

结语

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特别对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带来了新的活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在科学研究中迸发出火花,引导着科技事业前进。如何进一步搞好创新工作,政府要给予充分重视,要确实认识到创新是力量源泉,也是建立特色的依靠。主管部门应予关心指导,在审题立题上要注重创新研究,并加大科研投入,以保障物质支持。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应广泛调查研究,加强交流学习,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大力提升科研能力,立足区域农业特点,把创新贯穿整个农业科学研究中,打造具有科技特色、服务特色、专业特色的崭新农区科研院所。

作者:蔡金华 糜林 温小林 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稻麦秸秆禾秆草与技术简析 下一篇:金石学家与古代农业的转型